宁波市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记者提问
“信用+司法”治理有哪些具体举措?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1年11月05日

  问:宁波信用赋能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得到了最高院及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信用+司法”治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法治宁波和信用宁波的现实需要。宁波法院紧扣时代命题,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机制,将诚信理念嵌入到司法案件的全生命周期,联动惩戒与联动激励相结合,数字赋能智化共享信用奖惩信息,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司法”治理,持续推动形成推动构建以“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从惩失信到树诚信”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和经验:

  (一)联动惩戒与联动激励相并重。201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此后,市信用办多次发布和完善联合惩戒措施清单,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40个部门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这为构建政府主导的跨区域、跨法院、跨部门的联合惩戒协同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市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广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并将联合惩戒参与单位也全部纳入联合激励参与单位范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创新自动履行机制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定》,支持以上两项制度建设。自2020年以来,宁波两级法院自动履行案件25889件,发放自动履行证明4015份,发布诚信履行名单4194个。完成信用修复案件2899件,涉案标的额22.51亿元,信用修复后履行标的额5.84亿元,屏蔽失信名单2272件,涉及当事人2911人(家)。在疫情期间,前述信用修复机制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融资扩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持。

  (二)数字赋能智化共享信用奖惩信息。市中级法院协助市信用办开发了联合惩戒系统嵌入式应用功能,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惩戒实施嵌入部门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拦截和自动惩戒,实现了联合惩戒发起、响应、惩戒、反馈、监督的全流程闭环智能化管理。市中级法院与宁波市信用办对接,将自动履行当事人信息即时推送到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供各联动参与单位参与联动激励参考。另外,我市率先将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全量落地信用平台,并实现未履行生效判决、不诚信诉讼、自动履行、诚信履行等1200万条司法执行领域信用信息的有效归集。同时,在“信用宁波”网站开设信用公示栏目,同步全量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不诚信诉讼、诚信履行名单等信息,提供信用查询服务近2000万次。

  (三)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司法”治理。银行金融机构是联合惩戒和联合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参与单位。为此,市法院和市信用办专门推动在金融机构建立了自动履行正向激励与信用修复两项机制联席会议。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协调市金融办、银保监局以普惠金融创新为切入点,把当事人诚信履行行为纳入普惠金融支持政策 范围,作为帮扶优惠条件。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市相关银行机构已对198件自动履行主体授信总额达3.96亿元、贷款总额为3.12亿元。此外,将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信用修复等民事执行信用信息纳入宁波城市个人信用分“天一分”评价体系,实现在金融信贷、行业信用等级评定、社会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

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地址:宁波市江东区宁穿路2001号   邮编:315010         电话:0574-87182921
传真:0574-55882312        邮箱:press@cnnb.com.cn

“信用+司法”治理有哪些具体举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1-05 15:07:00

  问:宁波信用赋能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得到了最高院及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信用+司法”治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法治宁波和信用宁波的现实需要。宁波法院紧扣时代命题,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机制,将诚信理念嵌入到司法案件的全生命周期,联动惩戒与联动激励相结合,数字赋能智化共享信用奖惩信息,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司法”治理,持续推动形成推动构建以“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从惩失信到树诚信”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和经验:

  (一)联动惩戒与联动激励相并重。201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此后,市信用办多次发布和完善联合惩戒措施清单,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40个部门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这为构建政府主导的跨区域、跨法院、跨部门的联合惩戒协同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市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广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并将联合惩戒参与单位也全部纳入联合激励参与单位范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创新自动履行机制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定》,支持以上两项制度建设。自2020年以来,宁波两级法院自动履行案件25889件,发放自动履行证明4015份,发布诚信履行名单4194个。完成信用修复案件2899件,涉案标的额22.51亿元,信用修复后履行标的额5.84亿元,屏蔽失信名单2272件,涉及当事人2911人(家)。在疫情期间,前述信用修复机制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融资扩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持。

  (二)数字赋能智化共享信用奖惩信息。市中级法院协助市信用办开发了联合惩戒系统嵌入式应用功能,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惩戒实施嵌入部门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拦截和自动惩戒,实现了联合惩戒发起、响应、惩戒、反馈、监督的全流程闭环智能化管理。市中级法院与宁波市信用办对接,将自动履行当事人信息即时推送到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供各联动参与单位参与联动激励参考。另外,我市率先将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全量落地信用平台,并实现未履行生效判决、不诚信诉讼、自动履行、诚信履行等1200万条司法执行领域信用信息的有效归集。同时,在“信用宁波”网站开设信用公示栏目,同步全量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不诚信诉讼、诚信履行名单等信息,提供信用查询服务近2000万次。

  (三)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司法”治理。银行金融机构是联合惩戒和联合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参与单位。为此,市法院和市信用办专门推动在金融机构建立了自动履行正向激励与信用修复两项机制联席会议。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协调市金融办、银保监局以普惠金融创新为切入点,把当事人诚信履行行为纳入普惠金融支持政策 范围,作为帮扶优惠条件。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市相关银行机构已对198件自动履行主体授信总额达3.96亿元、贷款总额为3.12亿元。此外,将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信用修复等民事执行信用信息纳入宁波城市个人信用分“天一分”评价体系,实现在金融信贷、行业信用等级评定、社会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