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2019年度推进情况新闻发布

  市抓落实专项办

  2019年是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承上启下、持续发力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以项目大攻坚、产业大提升、创新大突破、品质大提档、服务大增效、作风大提振为重点,瞄准最为薄弱、最有潜力、最有优势、最易见效的领域,只争朝夕抢进度、真抓实干破难题,纵深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充分展示了“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深入、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的良好态势。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的攻坚行动有五个“度”值得关注:一是工作落实更有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细,2019年56个省市县长项目,开工39个,落地率达71%,超额完成省下达的“50%”落地率目标,比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获评省级样板39个。二是项目推进更有速度。抢时争速、全力攻坚,年度各项任务推进有序,部分项目指标进展明显快于预期,如“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数量”“高能级大院大所数量”“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等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三是为民服务更有温度。将心比心、真心实意体察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施39项事关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联办服务,出生“一件事”、医保社保转移接续等“一件事”在全省推广,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我市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四是改革攻坚更有深度。“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升级,“无证件办事之城”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启动实施了覆盖7大领域、涉及92个具体项目的“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确保以改革创新激发“攻坚”强劲动力、以完善机制保障“攀高”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氛围营造更有热度。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服务”活动与“六争攻坚”行动结合起来,每两个月一次累计遴选了287个团队和个人在“六争攻坚”先锋榜展示,推动各单位互比互赛、互学互促。同时,加强正面宣传,2019年市级主要媒体及所属网站、新媒体共刊播相关报道3200余篇,中央、省重点媒体刊播相关报道950余篇,分别比2018年增长了29.6%、106.5%,进一步提升了“六争攻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年来,全市上下有效保持了“争”的激情、“攻”的热度、“攀”的劲头,谋深做实各项攻坚行动,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有效落实。

  具体来说,工作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坚持以项目争速缓解下行压力,经济发展稳中趋进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扩大的复杂局面,全市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以项目求增量、求产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一举扭转了工业投资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一是大抓项目抢时效。2019年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4.8%和124%。140个重大前期项目(包括年中增补的10个项目)中129个项目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占比92.1%,42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19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含省市集中开工项目)中188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96.9%;37个计划投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50.3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9.52%;155个续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11.4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9.85%。

  二是抓大项目提质效。出台有效投资稳增长优结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政策,落细落实重大前期项目管理、“红黄绿灯”监测等工作机制,有力推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其中,吉利汽车杭州湾DMA等项目建成投用,台塑台化后续项目等续建项目推进顺利,中化膜生产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榭石化五期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宁波至绍兴城际铁路实现贯通运营,机场三期T2航站楼建成投用,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宁波段)一期工程海域部分、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沪嘉甬铁路正式纳入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三是招引项目增后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9年国内招商引资和浙商回归分别实际到位资金为1368.27亿元、1039.0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5.66%、118.07%,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388.3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96%。引进6家境外世界500强项目和1家地区总部项目。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盛会,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入驻,各界各方“合力兴甬”、共创未来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坚持以产业争先挖掘增长潜力,产业层次持续提升

  谋划部署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经济呈L型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一是壮大现代产业发展。编制“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意见,形成“1+12”产业集群规划体系,汽车零部件、绿色石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培育名单。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先后荣获“双创示范城市”“2019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加速实施“数字宁波”建设、创新设计发展、5G应用和产业化等行动,深入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预计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7.3%和9%扎实推进现代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152211工程,余姚榨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园区、20个强镇列入省级创建,入选总数均居全省第一。

  二是做大企业主体实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降本减负、营商环境优化等系列惠企政策,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共计324.1亿元。推进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行动,1280个“增资扩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7.2亿元。新增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达3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新增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14家。我市累计创新型初创企业15140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265家企业入围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榜单,4家企业上榜“2019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榜单。深入推动企业上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宁波容百成为全省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三是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部门数据汇集机制,2018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三。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三星智能医疗电气“5G+工业互联网”项目列入国家工信部试点计划,13家企业项目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企业上云”,新增上云企业1.8万家、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个、省上云标杆企业30家、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4家。推动绿色化升级,完成“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提升1270家,6个工厂、27个产品、1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推进国家物流领域改革试点,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三、坚持以科技争投增强内生动力,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加快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团队、大投入、大协同”六大创新行动,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均有所上升,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接近2.8%,比2018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增幅创新高。

  一是科研创新投入再创新高。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三年计划,加大研发创新政策扶持力度,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4.16亿元,同比增长58.6%。全市有研发支出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859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全省创新能力百强,研发人员人均可支配研发费用达74.1万元,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天使投资基金跟投项目累计243项,撬动社会资本26.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2倍。打造科技大市场2.0升级版,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等供需对接活动47场,促成合作意向207项,2019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212.6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1.77%,同比增长54.8%。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再获突破。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深入推进沪甬产业合作,谋划布局甬江实验室、中试科研设施等公共创新平台,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浙江区域中心落户。加快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及发展“1+X”专项政策体系,2018年以来新引进的15家研究院已有11家投入运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天津大学、国电投氢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浙大“五位一体”校区挂牌建设。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3家、市级20家,集聚科技型创业项目(团队)超过600个,与900余家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三是重大科技攻关再添佳绩。深入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累计申报立项235项,攻克掺锗直拉硅单晶、三尖瓣瓣膜置换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110项,51项原创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较2018年度增加41.7%,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2019年全市授权专利4.72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075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32.2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534件,同比增长49.2%。加快新产品开发,完成1500多个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3.7%,发布《2019年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和《宁波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四、坚持以城乡争优彰显城市魅力,区域面貌深刻变化

  积极对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聚力雕琢“精致宁波、品质之城”,加快都市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发展,“城乡争优”2019年完成投资2066.0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7.6%。

  一是加快重点区块开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前湾新区空间规划》《东钱湖区域总体城市设计》《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等编制成果。有序推进58个重点区块、194个重点项目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文创港、东部新城明湖区块、海曙高桥区块、鄞州甬江东南岸区块、余姚中心区块、城市之光、宁波中心、南部商务区曼哈顿等一批市民关注、促进城市能级提升的重大项目高标准实施。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网格,全力保障“双快系统”及三江六岸跨江通道建设,目前快速路里程达72.1公里,已形成“两纵两横”快速路骨架体系,环城南路东段、西延启动段建成通车,东外环路和北环东路均顺利实现主线高架贯通,世纪大道快速路(百丈东路-沙河互通)开工建设,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西洪大桥等重点在建跨江桥梁破难提速。轨道交通建设捷报频传,3号线一期通车,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首通段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达到96公里。

  三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2019年完成棚户区改造88.67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及货币化安置10520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77.34%、145.10%;再次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班在我市召开,2019年完成61个小区改造,加装投用电梯52部;2019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55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30.3%,完成回迁安置133.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07.2%。海绵城市试点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专家终期核查,168项海绵工程全面完成,形成海绵城市“宁波案例”。开展“无违建”城市创建,拆除违法建筑1288.7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61.1%;完成“三改”面积1386.5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73.32%。拓展城市园林化建设,新增城乡绿道16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17%,东部新城生态绿道入选省十佳最美绿道,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智慧城管覆盖拓面运行,行走甬城工作深入推进,2019年月均问题解决率和及时解决率均在95%以上。

  四是加快乡村环境改观。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有序,建成美丽乡村合格村326个、示范村54个、示范镇12个、风景线15条。加快村庄景区化建设,274处村庄达到了A级景区村庄的验收标准,其中53处达到3A级验收标准。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农村生活垃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3%;农村公厕改造完工2705座,完成年度任务的15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验收224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49.3%,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五、坚持以服务争效激发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推进服务标准化、服务集成化、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市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大改善、大提升,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企业对我市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第三名的领先位置。

  一是提升商事服务集成化水平。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和全程网上办“零见面”,2019年共办理企业开办件4.77万余件,网上办占比达89.66%。在全省率先上线开通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简易注销范围扩大至7类,覆盖近八成市场主体。深化“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城通办”设区市,2019年共办理“证照分离”125992件,通过“证照联办”平台累计办理7584件。

  二是提升项目审批标准化水平。启用推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开展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工作,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用时“最多90天”。推广实施“标准地”出让制度,2019年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127宗7123.64亩,占比分别为100%和100%;省级以上平台之外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230宗4809.28亩,占比99.1%、99.6%。

  三是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推进通关、通检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019年9月,宁波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5.91小时、4.16小时,提前完成省政府提出的“40小时、5小时”目标,压缩幅度均位列全国沿海8大口岸榜首。口岸各项收费实现公示公开,口岸综合成本有效降低,2019年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分别降低15%、20%。在全国率先实施进口“两步申报”改革,率先实现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口岸进出口异地货物比重提高,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异地企业进出口额达1140.1亿美元,占口岸进出口额的61.4%。

  四是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平台功能,2019年全市总办件量达到1618万件,网上办件比例达到71.5%。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加快推进,共归集49个部门的702个信息资源,总计36亿条数据。推进以“浙里办”APP为统一入口的掌上办事,我市个人、企业注册数分别达到157.18万人、41.69万家;大力推广应用“浙政钉”,全市累计注册人数超过18万人,位列全省第一。

  五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面推广“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2019年已检查203283户次,其中掌上执法应用率达96.21%。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2019年市各级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73595户次,实现企业抽查覆盖率10.03%。

  六、坚持以党建争强保持政治定力,根本保障更加坚实

  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好“党建争强”专项行动,不断发挥党建在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中的根本保障作用。

  一是全方位抓实政治建设。落细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举措,扎实开展“初心之旅”,作为我省第一批单位唯一代表,在中组部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中央主题教育调研组高度肯定,省委巡回指导组对我市两批主题教育抽样调查评价“好”分别达到99.5%、100%。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市本级共举办计划内培训班次121期、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成立“宁波红”党员教育联盟,打造200个“初心学堂”,“宁波红”党员教育新媒体直播平台荣获全国组织系统“网络正能量”宣传平台大奖。

  二是全维度打造担当铁军。加强和规范干部挂职,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管理办法,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选派,在岗挂职干部、人才分别达40名、670名,分别完成省对市考核指标的133.3%、419%,县均选派数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六争攻坚”干部表现一线调研,扎实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陈淑芳同志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熊澎桥同志先进事迹被新华社内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参刊载,中央主题教育办和车俊、袁家军等领导作出批示肯定。

  三是全域化建设锋领港城。推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八联工作法”,“村民说事”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面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行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支部星级动态考评,扎实开展后进基层党组织整转和村干部清理工作。推荐产生29名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人数居全省各地市第一。深入推进市县联动、“一芯四核”的“智慧党建”综合大数据平台,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全省组织系统“软件长廊”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是全链条打造人才强市。深入落实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完善高品质人才服务政策、健全服务机制,持续拓展高能级聚才平台建设,甬江人才创新中心开园。举办全市人才日、第14届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等活动,聚才效应加快显现。2019年新引进顶尖人才8名,自主培养外籍院士实现零的突破,新增杰青1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创历史最好水平;成功引进海内外院士8名,总量累计达19名;新增“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85人,年度各项人才指标全面达标完成,人才净流入率、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分居全国第二和第一,有关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车俊同志批示肯定。

  五是全过程打造清明政治生态。建设市县联动的“大监督”平台,实现对1.4万条监督信息的在线共享。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持之以恒纠治“四风”,2019年全市开展正风肃纪监督检查7034次,发现问题4189起,处理干部2950名;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36起,处理党员干部3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6人。以“零容忍”态度,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压倒性态势,2019年打掉黑恶团伙220个,抓获各类团伙成员2588人,破获各类案件3867起。

  经过又一年的攻坚实践和改革探索,我们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六争攻坚”的外延和内涵,更加深刻地感受“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就是我市突破发展瓶颈掣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栽树工程”“首位工程”,其中,“项目争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产业争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争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服务争效”是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流的必要环境,“党建争强”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根本保障,而“城乡争优”则是高质量发展直观呈现出来、群众可视有感的面貌形象。为此,我们在抓落实促攻坚领域,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一是实行全体化参与,确保攻坚一呼百应。34名市领导,亲自领衔120个重大项目,有力解决了一批难题,攻下了一批项目,办成了一批实事。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了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投身“六争攻坚”行动。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市已形成全民动员、全域覆盖、全面推进,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生动局面,现有各类垃圾分类服务队伍3000余支。二是实行实体化运作,确保攻坚一板一眼。各地都成立了“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工作专班,抽调各部门的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各部门也组建相应的专项小分队。同时,根据“六争攻坚”的三年总目标,倒排每个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就安排部署了58个重点攻坚任务,再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拟定出任务清单和每月推进计划,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推进计划,明确时间点,压实责任人,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有力实现了年度有安排、月月有计划、项项有落实。三是实行载体化推进,确保攻坚一刻不松。各级各部门把“六争攻坚”行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精心设计了一批抓手和载体,确保攻坚行动一刻不松懈、一刻不停步,各地先后涌现出“争先创优立功竞赛”“争做铁军先锋、争立发展新功”等活动载体,进一步鼓足了干劲、提振了士气,为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实行一体化督察,确保攻坚一抓到底。各级各部门根据“六争攻坚”行动需要,严格执行督查工作机制,一个专项一个专项地盯进度、盯问题、盯成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特别是在市、县两级同步搭建了“电视问政”平台,通过暗访检查、媒体曝光、直播问政、跟踪问效等手段,有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目前市、县两级已举办“电视问政”活动29期,130余家单位接受现场问政,315个问题得到解决,有力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五是实行立体化保障,确保攻坚一致同功。各级各单位根据攻坚行动存在的瓶颈难点,加大协作配合、协作破难力度,共同研究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形成了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如2019年创新推出了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已召开例会12次,分别对7个新开工“百亿工程”、11个省市“集中开工”项目以及一批市重大招商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协调,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市委要求,保持定力,续力发力,全面开展“六争攻坚”大冲刺,即,奋力开展项目争速大冲刺,锻造更加平稳、更具健康的发展态势;通力开展产业争先大冲刺,筑造更加雄厚、更具多元的发展基础;齐力开展科技争投大冲刺,兴造更加强劲、更具持久的发展引擎;协力开展城乡争优大冲刺,塑造更加美丽、更具品质的发展形象;合力开展服务争效大冲刺,打造更加便捷、更具高效的发展环境;全力开展党建争强大冲刺,营造更加实干、更具担当的发展氛围,确保“三年攀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2019年度推进情况新闻发布

稿源: 2020-01-17 14:21:00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2019年度推进情况新闻发布

  市抓落实专项办

  2019年是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承上启下、持续发力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以项目大攻坚、产业大提升、创新大突破、品质大提档、服务大增效、作风大提振为重点,瞄准最为薄弱、最有潜力、最有优势、最易见效的领域,只争朝夕抢进度、真抓实干破难题,纵深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充分展示了“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深入、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的良好态势。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的攻坚行动有五个“度”值得关注:一是工作落实更有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细,2019年56个省市县长项目,开工39个,落地率达71%,超额完成省下达的“50%”落地率目标,比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获评省级样板39个。二是项目推进更有速度。抢时争速、全力攻坚,年度各项任务推进有序,部分项目指标进展明显快于预期,如“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数量”“高能级大院大所数量”“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等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三是为民服务更有温度。将心比心、真心实意体察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施39项事关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联办服务,出生“一件事”、医保社保转移接续等“一件事”在全省推广,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我市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四是改革攻坚更有深度。“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升级,“无证件办事之城”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启动实施了覆盖7大领域、涉及92个具体项目的“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确保以改革创新激发“攻坚”强劲动力、以完善机制保障“攀高”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氛围营造更有热度。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服务”活动与“六争攻坚”行动结合起来,每两个月一次累计遴选了287个团队和个人在“六争攻坚”先锋榜展示,推动各单位互比互赛、互学互促。同时,加强正面宣传,2019年市级主要媒体及所属网站、新媒体共刊播相关报道3200余篇,中央、省重点媒体刊播相关报道950余篇,分别比2018年增长了29.6%、106.5%,进一步提升了“六争攻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年来,全市上下有效保持了“争”的激情、“攻”的热度、“攀”的劲头,谋深做实各项攻坚行动,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有效落实。

  具体来说,工作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坚持以项目争速缓解下行压力,经济发展稳中趋进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扩大的复杂局面,全市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以项目求增量、求产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一举扭转了工业投资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一是大抓项目抢时效。2019年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4.8%和124%。140个重大前期项目(包括年中增补的10个项目)中129个项目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占比92.1%,42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19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含省市集中开工项目)中188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96.9%;37个计划投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50.3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9.52%;155个续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11.4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9.85%。

  二是抓大项目提质效。出台有效投资稳增长优结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政策,落细落实重大前期项目管理、“红黄绿灯”监测等工作机制,有力推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其中,吉利汽车杭州湾DMA等项目建成投用,台塑台化后续项目等续建项目推进顺利,中化膜生产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榭石化五期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宁波至绍兴城际铁路实现贯通运营,机场三期T2航站楼建成投用,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宁波段)一期工程海域部分、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沪嘉甬铁路正式纳入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三是招引项目增后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9年国内招商引资和浙商回归分别实际到位资金为1368.27亿元、1039.0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5.66%、118.07%,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388.3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96%。引进6家境外世界500强项目和1家地区总部项目。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盛会,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入驻,各界各方“合力兴甬”、共创未来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坚持以产业争先挖掘增长潜力,产业层次持续提升

  谋划部署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经济呈L型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一是壮大现代产业发展。编制“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意见,形成“1+12”产业集群规划体系,汽车零部件、绿色石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培育名单。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先后荣获“双创示范城市”“2019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加速实施“数字宁波”建设、创新设计发展、5G应用和产业化等行动,深入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预计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7.3%和9%扎实推进现代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152211工程,余姚榨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园区、20个强镇列入省级创建,入选总数均居全省第一。

  二是做大企业主体实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降本减负、营商环境优化等系列惠企政策,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共计324.1亿元。推进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行动,1280个“增资扩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7.2亿元。新增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达3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新增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14家。我市累计创新型初创企业15140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265家企业入围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榜单,4家企业上榜“2019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30强”榜单。深入推动企业上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宁波容百成为全省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三是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部门数据汇集机制,2018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三。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三星智能医疗电气“5G+工业互联网”项目列入国家工信部试点计划,13家企业项目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企业上云”,新增上云企业1.8万家、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个、省上云标杆企业30家、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4家。推动绿色化升级,完成“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提升1270家,6个工厂、27个产品、1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推进国家物流领域改革试点,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三、坚持以科技争投增强内生动力,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加快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团队、大投入、大协同”六大创新行动,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均有所上升,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接近2.8%,比2018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增幅创新高。

  一是科研创新投入再创新高。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三年计划,加大研发创新政策扶持力度,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4.16亿元,同比增长58.6%。全市有研发支出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859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全省创新能力百强,研发人员人均可支配研发费用达74.1万元,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天使投资基金跟投项目累计243项,撬动社会资本26.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2倍。打造科技大市场2.0升级版,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等供需对接活动47场,促成合作意向207项,2019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212.6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1.77%,同比增长54.8%。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再获突破。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深入推进沪甬产业合作,谋划布局甬江实验室、中试科研设施等公共创新平台,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浙江区域中心落户。加快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及发展“1+X”专项政策体系,2018年以来新引进的15家研究院已有11家投入运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天津大学、国电投氢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浙大“五位一体”校区挂牌建设。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3家、市级20家,集聚科技型创业项目(团队)超过600个,与900余家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三是重大科技攻关再添佳绩。深入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累计申报立项235项,攻克掺锗直拉硅单晶、三尖瓣瓣膜置换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110项,51项原创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较2018年度增加41.7%,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2019年全市授权专利4.72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075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32.2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534件,同比增长49.2%。加快新产品开发,完成1500多个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3.7%,发布《2019年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和《宁波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四、坚持以城乡争优彰显城市魅力,区域面貌深刻变化

  积极对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聚力雕琢“精致宁波、品质之城”,加快都市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发展,“城乡争优”2019年完成投资2066.0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7.6%。

  一是加快重点区块开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前湾新区空间规划》《东钱湖区域总体城市设计》《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等编制成果。有序推进58个重点区块、194个重点项目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文创港、东部新城明湖区块、海曙高桥区块、鄞州甬江东南岸区块、余姚中心区块、城市之光、宁波中心、南部商务区曼哈顿等一批市民关注、促进城市能级提升的重大项目高标准实施。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网格,全力保障“双快系统”及三江六岸跨江通道建设,目前快速路里程达72.1公里,已形成“两纵两横”快速路骨架体系,环城南路东段、西延启动段建成通车,东外环路和北环东路均顺利实现主线高架贯通,世纪大道快速路(百丈东路-沙河互通)开工建设,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西洪大桥等重点在建跨江桥梁破难提速。轨道交通建设捷报频传,3号线一期通车,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首通段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达到96公里。

  三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2019年完成棚户区改造88.67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及货币化安置10520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77.34%、145.10%;再次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班在我市召开,2019年完成61个小区改造,加装投用电梯52部;2019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55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30.3%,完成回迁安置133.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07.2%。海绵城市试点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专家终期核查,168项海绵工程全面完成,形成海绵城市“宁波案例”。开展“无违建”城市创建,拆除违法建筑1288.7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61.1%;完成“三改”面积1386.5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73.32%。拓展城市园林化建设,新增城乡绿道16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17%,东部新城生态绿道入选省十佳最美绿道,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智慧城管覆盖拓面运行,行走甬城工作深入推进,2019年月均问题解决率和及时解决率均在95%以上。

  四是加快乡村环境改观。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有序,建成美丽乡村合格村326个、示范村54个、示范镇12个、风景线15条。加快村庄景区化建设,274处村庄达到了A级景区村庄的验收标准,其中53处达到3A级验收标准。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农村生活垃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3%;农村公厕改造完工2705座,完成年度任务的15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验收224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49.3%,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五、坚持以服务争效激发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推进服务标准化、服务集成化、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市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大改善、大提升,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企业对我市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第三名的领先位置。

  一是提升商事服务集成化水平。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和全程网上办“零见面”,2019年共办理企业开办件4.77万余件,网上办占比达89.66%。在全省率先上线开通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简易注销范围扩大至7类,覆盖近八成市场主体。深化“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城通办”设区市,2019年共办理“证照分离”125992件,通过“证照联办”平台累计办理7584件。

  二是提升项目审批标准化水平。启用推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开展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工作,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用时“最多90天”。推广实施“标准地”出让制度,2019年省级以上平台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127宗7123.64亩,占比分别为100%和100%;省级以上平台之外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230宗4809.28亩,占比99.1%、99.6%。

  三是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推进通关、通检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019年9月,宁波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5.91小时、4.16小时,提前完成省政府提出的“40小时、5小时”目标,压缩幅度均位列全国沿海8大口岸榜首。口岸各项收费实现公示公开,口岸综合成本有效降低,2019年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分别降低15%、20%。在全国率先实施进口“两步申报”改革,率先实现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口岸进出口异地货物比重提高,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异地企业进出口额达1140.1亿美元,占口岸进出口额的61.4%。

  四是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平台功能,2019年全市总办件量达到1618万件,网上办件比例达到71.5%。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加快推进,共归集49个部门的702个信息资源,总计36亿条数据。推进以“浙里办”APP为统一入口的掌上办事,我市个人、企业注册数分别达到157.18万人、41.69万家;大力推广应用“浙政钉”,全市累计注册人数超过18万人,位列全省第一。

  五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面推广“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2019年已检查203283户次,其中掌上执法应用率达96.21%。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2019年市各级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73595户次,实现企业抽查覆盖率10.03%。

  六、坚持以党建争强保持政治定力,根本保障更加坚实

  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好“党建争强”专项行动,不断发挥党建在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中的根本保障作用。

  一是全方位抓实政治建设。落细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举措,扎实开展“初心之旅”,作为我省第一批单位唯一代表,在中组部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中央主题教育调研组高度肯定,省委巡回指导组对我市两批主题教育抽样调查评价“好”分别达到99.5%、100%。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市本级共举办计划内培训班次121期、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成立“宁波红”党员教育联盟,打造200个“初心学堂”,“宁波红”党员教育新媒体直播平台荣获全国组织系统“网络正能量”宣传平台大奖。

  二是全维度打造担当铁军。加强和规范干部挂职,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管理办法,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选派,在岗挂职干部、人才分别达40名、670名,分别完成省对市考核指标的133.3%、419%,县均选派数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六争攻坚”干部表现一线调研,扎实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陈淑芳同志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熊澎桥同志先进事迹被新华社内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参刊载,中央主题教育办和车俊、袁家军等领导作出批示肯定。

  三是全域化建设锋领港城。推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八联工作法”,“村民说事”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面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行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支部星级动态考评,扎实开展后进基层党组织整转和村干部清理工作。推荐产生29名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人数居全省各地市第一。深入推进市县联动、“一芯四核”的“智慧党建”综合大数据平台,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全省组织系统“软件长廊”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是全链条打造人才强市。深入落实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完善高品质人才服务政策、健全服务机制,持续拓展高能级聚才平台建设,甬江人才创新中心开园。举办全市人才日、第14届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等活动,聚才效应加快显现。2019年新引进顶尖人才8名,自主培养外籍院士实现零的突破,新增杰青1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创历史最好水平;成功引进海内外院士8名,总量累计达19名;新增“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85人,年度各项人才指标全面达标完成,人才净流入率、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分居全国第二和第一,有关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车俊同志批示肯定。

  五是全过程打造清明政治生态。建设市县联动的“大监督”平台,实现对1.4万条监督信息的在线共享。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持之以恒纠治“四风”,2019年全市开展正风肃纪监督检查7034次,发现问题4189起,处理干部2950名;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36起,处理党员干部3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6人。以“零容忍”态度,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压倒性态势,2019年打掉黑恶团伙220个,抓获各类团伙成员2588人,破获各类案件3867起。

  经过又一年的攻坚实践和改革探索,我们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六争攻坚”的外延和内涵,更加深刻地感受“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就是我市突破发展瓶颈掣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栽树工程”“首位工程”,其中,“项目争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产业争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争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服务争效”是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流的必要环境,“党建争强”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根本保障,而“城乡争优”则是高质量发展直观呈现出来、群众可视有感的面貌形象。为此,我们在抓落实促攻坚领域,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一是实行全体化参与,确保攻坚一呼百应。34名市领导,亲自领衔120个重大项目,有力解决了一批难题,攻下了一批项目,办成了一批实事。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了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投身“六争攻坚”行动。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市已形成全民动员、全域覆盖、全面推进,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生动局面,现有各类垃圾分类服务队伍3000余支。二是实行实体化运作,确保攻坚一板一眼。各地都成立了“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工作专班,抽调各部门的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各部门也组建相应的专项小分队。同时,根据“六争攻坚”的三年总目标,倒排每个年度目标任务,2019年就安排部署了58个重点攻坚任务,再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拟定出任务清单和每月推进计划,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推进计划,明确时间点,压实责任人,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有力实现了年度有安排、月月有计划、项项有落实。三是实行载体化推进,确保攻坚一刻不松。各级各部门把“六争攻坚”行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精心设计了一批抓手和载体,确保攻坚行动一刻不松懈、一刻不停步,各地先后涌现出“争先创优立功竞赛”“争做铁军先锋、争立发展新功”等活动载体,进一步鼓足了干劲、提振了士气,为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实行一体化督察,确保攻坚一抓到底。各级各部门根据“六争攻坚”行动需要,严格执行督查工作机制,一个专项一个专项地盯进度、盯问题、盯成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特别是在市、县两级同步搭建了“电视问政”平台,通过暗访检查、媒体曝光、直播问政、跟踪问效等手段,有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目前市、县两级已举办“电视问政”活动29期,130余家单位接受现场问政,315个问题得到解决,有力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五是实行立体化保障,确保攻坚一致同功。各级各单位根据攻坚行动存在的瓶颈难点,加大协作配合、协作破难力度,共同研究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形成了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如2019年创新推出了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已召开例会12次,分别对7个新开工“百亿工程”、11个省市“集中开工”项目以及一批市重大招商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协调,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市委要求,保持定力,续力发力,全面开展“六争攻坚”大冲刺,即,奋力开展项目争速大冲刺,锻造更加平稳、更具健康的发展态势;通力开展产业争先大冲刺,筑造更加雄厚、更具多元的发展基础;齐力开展科技争投大冲刺,兴造更加强劲、更具持久的发展引擎;协力开展城乡争优大冲刺,塑造更加美丽、更具品质的发展形象;合力开展服务争效大冲刺,打造更加便捷、更具高效的发展环境;全力开展党建争强大冲刺,营造更加实干、更具担当的发展氛围,确保“三年攀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