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全面确立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和引领宁波城市发展新闻发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9年08月28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全面确立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和引领宁波城市发展新闻发布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强

  宁波向海而生、因港而兴,70年来,宁波交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动港口由小变大、公路由线到网、铁路由末梢到节点、民航从无到有,运输从单一到立体的历史巨变,实现了大港梦、机场梦、高速梦、高铁梦和地铁梦,确立了国家交通枢纽地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出行服务,为宁波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下面我从7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一、从内河到深海,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一大港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宁波港口处于恢复生产阶段,还仅是一个囿于甬江口的内河小港。1973年宁波率先掀开港口大建设大发展序幕。全国首座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全国首个现代化海上驳油平台、全国首个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大陆沿海首个第四代集装箱码头等一大批重要港口设施先后建成投用,刷新全国港建纪录。宁波舟山港从建国初期的一个港区、一座浮码头的内河小港,一跃成为横跨甬舟两市拥有19个港区、170 多座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国际大港,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的奇迹。

  港口大建设推动了港口运输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1亿吨和100万标准箱。2006年,宁波、舟山两港开启了一体化大发展的新篇章,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穿山港区按下了“第700万箱”的起吊按钮。2018年底,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稳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箱,跃居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

  二、从线状到成网,建成以一环六射高速网为骨架的公路网

  宁波三面环海,东海、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四大天堑阻隔宁波与周边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对外通道少,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境域内公路通车里程仅有242公里,且遭严重破坏。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宁波开启了以港口为龙头的大规模集疏运体系建设,1996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成为浙江省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进入21世纪,宁波交通抓住机遇,大干快上,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先后建成投用甬台温、甬金、甬舟、杭州湾环线、绕城、甬台温复线等一批高速通道,以及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格局,宁波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全市公路总里程11295公里,公路网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6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9775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一般公路”和全市1小时交通圈。

  三、从末端到节点,宁波全面融入全国铁路网

  铁路历来是宁波综合交通发展短板,市域内仅有一条萧甬铁路,地位上处于末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紧紧抓住全国铁路大建设机遇,推动铁路实现从末端到枢纽节点的历史跨越。2009年,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宁波从铁路末端一跃成为浙江省两大枢纽之一,成为南北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铁路宁波站,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铁路货运场站——新货运北站先后建成投用,货运北环线、穿山港铁路支线建成运行等,全面确立了宁波“内联外通、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宁波至余姚、绍兴市域铁路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铁路客运网络。目前,宁波铁路总里程达到350公里,由原来的全国铁路末梢上升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

  四、从航站到产业,宁波全面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民航走过了从小航站到4E级国际机场的辉煌历程,1984年通航、1992年对外开放、1996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1998年开通国际货运、2005年升格为国际机场,稳步发展壮大。宁波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发展战略,推进空港在错位发展中做大做强。2016年,宁波空港货运吞吐量突破10万吨大关;2018年,机场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跻身国际大型繁忙机场行列。目前,宁波机场共有120条国内外航线通达78个国内外城市,形成了以宁波为起点,北至海拉尔、西至乌鲁木齐,辐射整个东南亚,无缝连接全球的航线网络。凭借机场客流、物流的跨越发展,2018年4月,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五、从平面到立体,全面形成货畅其流的综合运输体系

  从港口看,宁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从公路看,全市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2亿吨,周转量471.8亿吨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中短结合、配套协作的运输服务体系。从内河看,内河航道里程927公里,年均运量2000万吨,杭甬运河宁波段实现500吨级通航,全市水运运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从铁路看,年货运量2697万吨。先进的交通运输组织广泛应用,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突破60万标箱,排名全国第3位,内陆无水港15家,常态化班列13条,业务辐射15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城市。同时,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甩挂运输、双重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电子口岸平台、四方物流平台、航交所、船货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快速发展。宁波成为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示范试点城市。

  六、从单一到多元,成功创建人便其行的国家公交都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客运以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70年来,客运发生了沧桑巨变。1956年2月,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车开通运营,开启了城市公交时代。60多年来,公共交通不断完善,近5年宁波成功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网络化”运营骨架,运营里程91公里;全市公交车9101辆,运营线路1250条,首末站535座,停靠站1.6万个,成为城市交通的“流动血脉”;巡游出租汽车6266辆,网约车1.4万辆,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1635个公共自行车网点,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同填补“最后一公里”空白;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240万人次,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比例超过一半,公交乘客满意度超过90%,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七、从传统到现代,“互联网+交通”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交通科技发展迅速,智能交通技术、绿色生态技术等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行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清洁能源车和新能源车占比达70%,出租车清洁能源比例达95%以上。港区电力驱动龙门吊达到400多台,全部实现了用能清洁化。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可视化”港口,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建成了宁波智慧交通平台,对辖区内的路网、运输进行全天候监控服务。公众出行信息更加精准,移动支付、刷脸进站,各类便民应用实现“买票不出门、出门不问路、堵车不用急、候车有提醒,一卡通行、一键搞定”,出行更加省时、省心。2019年,宁波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交通城市。

  展望未来,宁波交通将以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目标,勇立“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潮头,筑梦重行、跨越发展,推动交通发展由中长期向远期转变、由城市交通向都市交通转变、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城倚其强”。交通出行将更为便捷高效,通过一批跨海沿湾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宁波至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集聚缩短,形成“1小时交通圈”,实现跨省生活新模式。出行方式将更为丰富多元,随着600公里磁悬浮列车、通用航空等新出行方式的发展,宁波交通将形成公铁水空综合立体网络,实现多种方式的点到点出行。出行体验将更为舒适个性,满足商务、旅行、教育等不同需求的定制方式,提供面向老人、孕妇、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定制服务,发展个性化的公共交通模式。交通运行将更为智慧绿色,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新能源、区块链等技术,引领带动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货车编队行驶、客车自动驾驶、即时监控管理等智能化场景。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市政府
市纪委市监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改革办
市委编办
市委军民融合办
市台办
市直机关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校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档案馆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宗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建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市卫生健康委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审计局
市外办
市国资委
市市场监管局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人防办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大数据局
市口岸办
市支援合作局
市服务业发展局
市能源局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石化开发区管委会
市政务办
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市社科联)
市机关事务局
市供销社
市农科院
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科协
市侨联
市残联
市贸促会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全面确立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和引领宁波城市发展新闻发布

稿源: 2019-08-28 14:30:57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全面确立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和引领宁波城市发展新闻发布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强

  宁波向海而生、因港而兴,70年来,宁波交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动港口由小变大、公路由线到网、铁路由末梢到节点、民航从无到有,运输从单一到立体的历史巨变,实现了大港梦、机场梦、高速梦、高铁梦和地铁梦,确立了国家交通枢纽地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出行服务,为宁波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下面我从7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一、从内河到深海,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一大港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宁波港口处于恢复生产阶段,还仅是一个囿于甬江口的内河小港。1973年宁波率先掀开港口大建设大发展序幕。全国首座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全国首个现代化海上驳油平台、全国首个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大陆沿海首个第四代集装箱码头等一大批重要港口设施先后建成投用,刷新全国港建纪录。宁波舟山港从建国初期的一个港区、一座浮码头的内河小港,一跃成为横跨甬舟两市拥有19个港区、170 多座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国际大港,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的奇迹。

  港口大建设推动了港口运输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1亿吨和100万标准箱。2006年,宁波、舟山两港开启了一体化大发展的新篇章,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穿山港区按下了“第700万箱”的起吊按钮。2018年底,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稳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箱,跃居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

  二、从线状到成网,建成以一环六射高速网为骨架的公路网

  宁波三面环海,东海、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四大天堑阻隔宁波与周边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对外通道少,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境域内公路通车里程仅有242公里,且遭严重破坏。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宁波开启了以港口为龙头的大规模集疏运体系建设,1996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成为浙江省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进入21世纪,宁波交通抓住机遇,大干快上,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先后建成投用甬台温、甬金、甬舟、杭州湾环线、绕城、甬台温复线等一批高速通道,以及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格局,宁波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全市公路总里程11295公里,公路网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6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9775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一般公路”和全市1小时交通圈。

  三、从末端到节点,宁波全面融入全国铁路网

  铁路历来是宁波综合交通发展短板,市域内仅有一条萧甬铁路,地位上处于末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紧紧抓住全国铁路大建设机遇,推动铁路实现从末端到枢纽节点的历史跨越。2009年,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宁波从铁路末端一跃成为浙江省两大枢纽之一,成为南北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铁路宁波站,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铁路货运场站——新货运北站先后建成投用,货运北环线、穿山港铁路支线建成运行等,全面确立了宁波“内联外通、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宁波至余姚、绍兴市域铁路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铁路客运网络。目前,宁波铁路总里程达到350公里,由原来的全国铁路末梢上升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

  四、从航站到产业,宁波全面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民航走过了从小航站到4E级国际机场的辉煌历程,1984年通航、1992年对外开放、1996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1998年开通国际货运、2005年升格为国际机场,稳步发展壮大。宁波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发展战略,推进空港在错位发展中做大做强。2016年,宁波空港货运吞吐量突破10万吨大关;2018年,机场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跻身国际大型繁忙机场行列。目前,宁波机场共有120条国内外航线通达78个国内外城市,形成了以宁波为起点,北至海拉尔、西至乌鲁木齐,辐射整个东南亚,无缝连接全球的航线网络。凭借机场客流、物流的跨越发展,2018年4月,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五、从平面到立体,全面形成货畅其流的综合运输体系

  从港口看,宁波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从公路看,全市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2亿吨,周转量471.8亿吨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中短结合、配套协作的运输服务体系。从内河看,内河航道里程927公里,年均运量2000万吨,杭甬运河宁波段实现500吨级通航,全市水运运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从铁路看,年货运量2697万吨。先进的交通运输组织广泛应用,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突破60万标箱,排名全国第3位,内陆无水港15家,常态化班列13条,业务辐射15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城市。同时,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甩挂运输、双重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电子口岸平台、四方物流平台、航交所、船货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快速发展。宁波成为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运输服务示范试点城市。

  六、从单一到多元,成功创建人便其行的国家公交都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客运以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70年来,客运发生了沧桑巨变。1956年2月,市区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车开通运营,开启了城市公交时代。60多年来,公共交通不断完善,近5年宁波成功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网络化”运营骨架,运营里程91公里;全市公交车9101辆,运营线路1250条,首末站535座,停靠站1.6万个,成为城市交通的“流动血脉”;巡游出租汽车6266辆,网约车1.4万辆,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1635个公共自行车网点,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同填补“最后一公里”空白;乡镇及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240万人次,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比例超过一半,公交乘客满意度超过90%,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七、从传统到现代,“互联网+交通”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交通科技发展迅速,智能交通技术、绿色生态技术等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行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清洁能源车和新能源车占比达70%,出租车清洁能源比例达95%以上。港区电力驱动龙门吊达到400多台,全部实现了用能清洁化。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可视化”港口,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建成了宁波智慧交通平台,对辖区内的路网、运输进行全天候监控服务。公众出行信息更加精准,移动支付、刷脸进站,各类便民应用实现“买票不出门、出门不问路、堵车不用急、候车有提醒,一卡通行、一键搞定”,出行更加省时、省心。2019年,宁波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交通城市。

  展望未来,宁波交通将以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目标,勇立“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潮头,筑梦重行、跨越发展,推动交通发展由中长期向远期转变、由城市交通向都市交通转变、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城倚其强”。交通出行将更为便捷高效,通过一批跨海沿湾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宁波至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集聚缩短,形成“1小时交通圈”,实现跨省生活新模式。出行方式将更为丰富多元,随着600公里磁悬浮列车、通用航空等新出行方式的发展,宁波交通将形成公铁水空综合立体网络,实现多种方式的点到点出行。出行体验将更为舒适个性,满足商务、旅行、教育等不同需求的定制方式,提供面向老人、孕妇、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定制服务,发展个性化的公共交通模式。交通运行将更为智慧绿色,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新能源、区块链等技术,引领带动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货车编队行驶、客车自动驾驶、即时监控管理等智能化场景。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