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第一动力”的时代乐章新闻发布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明

  创新,是深植于我们宁波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科技人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开放融合集聚创新资源、以制度改革提升科技实力、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更是薄弱。为了振兴科技事业,市委市政府瞄准科学技术“高、精、尖、新”的定位与方向,先后发布了科学技术工作、科学技术队伍培养、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紧紧抓住成为计划单列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1999年宁波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2006年启动建设创新型城市,2012年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部署实施“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科技争投”成为重要内容之一。70年来,宁波科技创新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应用集成”,再向“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的演进和跃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位势显著提高。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科技小城向创新强市迈进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科技工作着力点是农业、重点企业的技术革新,1957年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630人,1978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只有21.18万元。1985年启动科技体制改革后,科学技术显示出强大生命力。1998年宁波获评“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此后,宁波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创新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先后成为首批全国火炬创新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首个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试点示范城市,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等,创新能力居全国城市前十。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41.9亿元,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0.36%提高到2.46%。2018年,R&D活动人员达9.5万人年。去年宁波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科技星火到创新燎原的蝶变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项目极少落户宁波,我市科技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1958年建立第一家专业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整体引进、共建及合并调整等方式建成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院所。1988年,我市引进第一家国字号研究机构——兵科院五二研究所,2004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填补当时中科院在浙江省布局研究机构的空白。2018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科技争投”攻坚行动,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去年就密集引进高能级大院大所12家,今年又积极跟踪、有效洽谈10家。现在,宁波的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平均每年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0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从2000年的8%跃升至2018年的3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宁波已成为全国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之一。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低层次模仿创新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跨越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主要从本市资源出发开展较低层次的试验研究,科技合作最初仅限于科技人员一般往来。改革开放后,逐步拓展国际科技交流。1999年之后,科技合作成为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服务支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以开放促创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更是广泛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科技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科技往来,同国内外350多家研发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宁波70年科技创新辉煌成就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到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70年科技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70年来,宁波创造从无到有,科技产出量质齐升。1986年专利仅有7件,1999年之后爆发式增长,专利授权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8年专利授权量达4.5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2件,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宁波获得独立申报国家科技奖资格,到目前为止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96项。近年来,我市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制出200多个全球领跑并跑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宁波科技元素在“华龙号”核电机组、“蛟龙号”深潜器、“嫦娥”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以体现。

  (二)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宁波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加快了平台建设步伐。2007年,宁波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2013年后,相继建设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高能级创新平台,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谋划布局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我市拥有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6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751人,带动引育高端人才团队项目1800余个、海外人才1.3万余人,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和自主培养外籍院士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2位。

  (三)科技企业梯队快速壮大,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70年来,宁波科技型企业由少到多,从弱到强,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主力。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大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把创新研究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一批以新技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1987年全市新兴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仅3%左右。1995年,宁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3年实施“科技领航”计划,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形成了由“创新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截止2018年底,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达12524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56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741家,全市79家沪深主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有58家,占比达73.4%,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企业创新主体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节攀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25.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1.1%,涌现出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批发展强劲的前沿产业。

  (四)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70年来,我市不断重视科技工作,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局限于支持科技项目的单一方式、产品产业创新的线性模式,逐步建立起涵盖技术、人才、平台、资本等要素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2010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为企业减税375.41亿元,年均增长23.5%,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79%上升到1.38%。2013年成立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以来,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8.54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35倍。2016年底建成运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宁波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额从1987年的379.7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7.4亿元。2017年启动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成功创建30家,其中省级8级。目前,我市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众创空间85家,集聚初创企业超过5000家、创客1.1万余名。

  70年来,宁波科技事业走过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生动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党的十九大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栽树工程”来抓,科技创新走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我们科技工作者则要提高站位。如果说科技创新处于高质量发展的C位(Center位),那么我们科技工作者应从视野、境界、格局上站到T位(Top位),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战略部署,提高认识、认清使命、体现担当,瞄准新目标、谋划新跨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为科技强国和创新强省建设作出宁波应有的贡献!

“第一动力”的时代乐章新闻发布

稿源: 2019-08-15 22:14:17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第一动力”的时代乐章新闻发布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明

  创新,是深植于我们宁波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科技人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开放融合集聚创新资源、以制度改革提升科技实力、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更是薄弱。为了振兴科技事业,市委市政府瞄准科学技术“高、精、尖、新”的定位与方向,先后发布了科学技术工作、科学技术队伍培养、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紧紧抓住成为计划单列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1999年宁波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2006年启动建设创新型城市,2012年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部署实施“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科技争投”成为重要内容之一。70年来,宁波科技创新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应用集成”,再向“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的演进和跃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位势显著提高。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科技小城向创新强市迈进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科技工作着力点是农业、重点企业的技术革新,1957年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630人,1978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只有21.18万元。1985年启动科技体制改革后,科学技术显示出强大生命力。1998年宁波获评“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此后,宁波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创新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先后成为首批全国火炬创新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首个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试点示范城市,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等,创新能力居全国城市前十。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41.9亿元,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0.36%提高到2.46%。2018年,R&D活动人员达9.5万人年。去年宁波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科技星火到创新燎原的蝶变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项目极少落户宁波,我市科技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1958年建立第一家专业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整体引进、共建及合并调整等方式建成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院所。1988年,我市引进第一家国字号研究机构——兵科院五二研究所,2004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填补当时中科院在浙江省布局研究机构的空白。2018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科技争投”攻坚行动,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去年就密集引进高能级大院大所12家,今年又积极跟踪、有效洽谈10家。现在,宁波的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平均每年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0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从2000年的8%跃升至2018年的3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宁波已成为全国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之一。

  回顾70年宁波科技发展,就是一部从低层次模仿创新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跨越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主要从本市资源出发开展较低层次的试验研究,科技合作最初仅限于科技人员一般往来。改革开放后,逐步拓展国际科技交流。1999年之后,科技合作成为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服务支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以开放促创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更是广泛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科技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科技往来,同国内外350多家研发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宁波70年科技创新辉煌成就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到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70年科技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70年来,宁波创造从无到有,科技产出量质齐升。1986年专利仅有7件,1999年之后爆发式增长,专利授权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8年专利授权量达4.5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2件,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宁波获得独立申报国家科技奖资格,到目前为止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96项。近年来,我市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制出200多个全球领跑并跑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宁波科技元素在“华龙号”核电机组、“蛟龙号”深潜器、“嫦娥”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以体现。

  (二)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宁波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加快了平台建设步伐。2007年,宁波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2013年后,相继建设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高能级创新平台,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谋划布局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我市拥有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6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751人,带动引育高端人才团队项目1800余个、海外人才1.3万余人,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和自主培养外籍院士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2位。

  (三)科技企业梯队快速壮大,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70年来,宁波科技型企业由少到多,从弱到强,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主力。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大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把创新研究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一批以新技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1987年全市新兴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仅3%左右。1995年,宁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3年实施“科技领航”计划,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形成了由“创新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截止2018年底,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达12524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56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741家,全市79家沪深主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有58家,占比达73.4%,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企业创新主体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节攀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25.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1.1%,涌现出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批发展强劲的前沿产业。

  (四)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70年来,我市不断重视科技工作,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局限于支持科技项目的单一方式、产品产业创新的线性模式,逐步建立起涵盖技术、人才、平台、资本等要素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科技创新赋能添力。2010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为企业减税375.41亿元,年均增长23.5%,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79%上升到1.38%。2013年成立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以来,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8.54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35倍。2016年底建成运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宁波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额从1987年的379.7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7.4亿元。2017年启动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成功创建30家,其中省级8级。目前,我市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众创空间85家,集聚初创企业超过5000家、创客1.1万余名。

  70年来,宁波科技事业走过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生动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党的十九大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栽树工程”来抓,科技创新走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我们科技工作者则要提高站位。如果说科技创新处于高质量发展的C位(Center位),那么我们科技工作者应从视野、境界、格局上站到T位(Top位),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战略部署,提高认识、认清使命、体现担当,瞄准新目标、谋划新跨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为科技强国和创新强省建设作出宁波应有的贡献!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