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构建产业体系 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张世方

  工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宁波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持续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工业起步萌芽,兴办了一批以农用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社队企业,“三根半烟囱”是当时宁波工业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后,宁波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一方面将制度改革作为主要发展动力,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集体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较早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一大批活力充沛、敢闯敢干的民营企业主体,另一方面将对外开放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宁波港口、“宁波帮”资源优势,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以临港重化工业为龙头、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成为首个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试点示范城市,全市上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建设重点功能平台,不断增强工业基础实力,基本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紧密协同,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迈向新阶段。

  70年来,宁波实现了从“三根半烟囱”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工业小市到工业大市、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经济规模迅速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重点布局的镇海发电厂、浙江炼油厂等重大工程的带动下,宁波工业迅速起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宁波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先发优势、港口优势和民营经济优势,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从建国初期1亿余元工业总产值,到1985年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再用了9年时间(199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又经过14年时间(2008年)达到万亿级,到2018年,宁波工业产值总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2018年,宁波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953.7亿元,是 1978年的313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1%,高于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规模占浙江省25.4%,居全省首位。工业效益高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利润总额从1978年全部工业的2.6亿元增长至2018年规上工业的1227.5亿元,增长了470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7%。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产业强势崛起

  70年以来,宁波已经形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轻纺工业逐步走向当前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格局,产业地位也从价值链低端环节不断向高端环节进军。建国初期,宁波工业以少量简单轻工业为主导,其中面粉、榨油等食品工业占比66.6%,纺纱等纺织业占比14.1%,重工业几乎是空白。进入90年代后,宁波依托北仑港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布局重化工产业,重工业比例逐渐上升到1995年的55.8%,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近10年来,宁波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1万亿元,推动宁波构建起涵盖制造业各行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消费品工业、临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宁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区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并涌现了石化、汽车等全国一流的核心优势产业。其中,绿色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列居全国七大基地之首,成品油、PTA、MDI等多种石化产品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汽车制造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50%,自主品牌汽车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0.2%、26.6%,涌现了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一批上升态势迅猛的细分产业。

  三、民营经济迸发活力,优势企业持续涌现

  建国初期,宁波仅有不到500家工厂(作坊)(其中纺织212家、机械44家、日用化学品27、电力电灯厂7家、无线电修理店10余家,仅可修理收音机等),从业人数不到5000人;而到2018年,宁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万余家,就业人数近200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46.1万人。强大活跃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带动宁波实现了从500家到12万家的巨大跨越。民营企业已成为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绝对主体,民营企业数量占各类市场主体95%以上,贡献了80%以上的工业产值。按常住人口测算,宁波平均每4个人就有1人从事工业相关活动,工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家,产值超千亿工业企业1家、超百亿工业企业23家、超十亿工业企业193家、超亿元企业2168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宁波还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特色之路,培育了雅戈尔、方太、奥克斯、海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品牌,获得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家电之都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品牌称号,连续三次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四、块状经济全面升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宁波工业经济实现快速跃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建国初期,宁波各区县(市)多以渔村、农田为主,经过乡镇企业聚集发展和政府推动建设,本世纪初,全市已有块状经济145块,占全省总数的30%以上,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块状经济”成为了全市工业经济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党的十八大后,宁波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统筹打造了一批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到2018年,本市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家国家级开发区和浙江镇海经济开发区等9家省级开发区,其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余姚经济开发区位列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首位。全市拥有以石油化工、家电、军民融合、装备制造、汽车产业为代表的5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江北动力小镇、余姚智能光电小镇等为代表的14个省级制造业和信息化特色小镇。例如地处东海岸边的大榭岛,长期以渔业为生,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逐步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能源中转基地。

  五、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引领发展

  近年来,宁波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近十年来,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92%上升至1.94%,年均增长率达到7%,科技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培育了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46家,其中国家级24家。全市先后引进培育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0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批强院强校强所。伴随着科技创新要素的不断植入,全市拥有专利授权量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万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屡创新高,从2000年的8%攀升至2018年的32.5%。宁波更是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持续增强。

  工业是宁波的优势,也是宁波的根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担当和责任,自觉扛起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产业争先、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总抓手,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国内外城市发展前列。

“构建产业体系 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

稿源: 2019-07-31 21:39:53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构建产业体系 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张世方

  工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宁波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持续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工业起步萌芽,兴办了一批以农用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社队企业,“三根半烟囱”是当时宁波工业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后,宁波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一方面将制度改革作为主要发展动力,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集体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较早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一大批活力充沛、敢闯敢干的民营企业主体,另一方面将对外开放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宁波港口、“宁波帮”资源优势,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以临港重化工业为龙头、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成为首个践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试点示范城市,全市上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建设重点功能平台,不断增强工业基础实力,基本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紧密协同,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迈向新阶段。

  70年来,宁波实现了从“三根半烟囱”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工业小市到工业大市、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经济规模迅速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重点布局的镇海发电厂、浙江炼油厂等重大工程的带动下,宁波工业迅速起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宁波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先发优势、港口优势和民营经济优势,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从建国初期1亿余元工业总产值,到1985年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再用了9年时间(199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又经过14年时间(2008年)达到万亿级,到2018年,宁波工业产值总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2018年,宁波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953.7亿元,是 1978年的313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1%,高于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规模占浙江省25.4%,居全省首位。工业效益高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利润总额从1978年全部工业的2.6亿元增长至2018年规上工业的1227.5亿元,增长了470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7%。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产业强势崛起

  70年以来,宁波已经形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轻纺工业逐步走向当前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格局,产业地位也从价值链低端环节不断向高端环节进军。建国初期,宁波工业以少量简单轻工业为主导,其中面粉、榨油等食品工业占比66.6%,纺纱等纺织业占比14.1%,重工业几乎是空白。进入90年代后,宁波依托北仑港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布局重化工产业,重工业比例逐渐上升到1995年的55.8%,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近10年来,宁波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1万亿元,推动宁波构建起涵盖制造业各行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消费品工业、临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宁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区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并涌现了石化、汽车等全国一流的核心优势产业。其中,绿色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列居全国七大基地之首,成品油、PTA、MDI等多种石化产品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汽车制造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50%,自主品牌汽车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0.2%、26.6%,涌现了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一批上升态势迅猛的细分产业。

  三、民营经济迸发活力,优势企业持续涌现

  建国初期,宁波仅有不到500家工厂(作坊)(其中纺织212家、机械44家、日用化学品27、电力电灯厂7家、无线电修理店10余家,仅可修理收音机等),从业人数不到5000人;而到2018年,宁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万余家,就业人数近200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46.1万人。强大活跃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带动宁波实现了从500家到12万家的巨大跨越。民营企业已成为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绝对主体,民营企业数量占各类市场主体95%以上,贡献了80%以上的工业产值。按常住人口测算,宁波平均每4个人就有1人从事工业相关活动,工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家,产值超千亿工业企业1家、超百亿工业企业23家、超十亿工业企业193家、超亿元企业2168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49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宁波还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特色之路,培育了雅戈尔、方太、奥克斯、海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品牌,获得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家电之都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品牌称号,连续三次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四、块状经济全面升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宁波工业经济实现快速跃升,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建国初期,宁波各区县(市)多以渔村、农田为主,经过乡镇企业聚集发展和政府推动建设,本世纪初,全市已有块状经济145块,占全省总数的30%以上,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块状经济”成为了全市工业经济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党的十八大后,宁波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统筹打造了一批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到2018年,本市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家国家级开发区和浙江镇海经济开发区等9家省级开发区,其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余姚经济开发区位列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首位。全市拥有以石油化工、家电、军民融合、装备制造、汽车产业为代表的5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江北动力小镇、余姚智能光电小镇等为代表的14个省级制造业和信息化特色小镇。例如地处东海岸边的大榭岛,长期以渔业为生,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逐步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能源中转基地。

  五、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引领发展

  近年来,宁波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近十年来,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92%上升至1.94%,年均增长率达到7%,科技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培育了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46家,其中国家级24家。全市先后引进培育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0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批强院强校强所。伴随着科技创新要素的不断植入,全市拥有专利授权量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万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屡创新高,从2000年的8%攀升至2018年的32.5%。宁波更是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持续增强。

  工业是宁波的优势,也是宁波的根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担当和责任,自觉扛起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产业争先、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总抓手,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国内外城市发展前列。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