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宁波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8年06月29日

  宁波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郑一平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工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我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城管、住建委、供销社、教育局等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6月15日,我市专题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压实了责任,凝聚了力量。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3年,我市以世行贷款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为载体,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止目前,中心城区667个小区共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覆盖面达82%,奉化区和各县(市)正在有序推进。“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项目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是三厂六站建设全面加快,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7年8月全面运行,使中心城区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95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厂已于今年6月21日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厂将于8月投入试运行;六座大型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中,东钱湖已投用,海曙、镇海完成土建验收,鄞州区基本完工,江东和江北区进展顺利。此外,我市率先实施居住小区投放设施改造,计划改造分类投放点位约4100个、新建改建分类垃圾房约250个。2017年完成垃圾点位3678个,新建改建垃圾房192座。

  二是分类收运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累计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30万余套,采购分类收运车198辆。建立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单独收运网络;推广“我要换糖”APP,实现再生资源线上线下回收。针对居住小区内“混收混运”问题,加强培训,明确标准,提升了物业保洁的分类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配套政策标准逐步完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顺利展开。编制了《分类目录和分类标志》《分类收集运输作业规范》《设施配置标准》等标准规范,并以“大分流、小分类”为原则,健全大件垃圾、装潢垃圾等处置体系,探索居住小区、农贸市场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推动了源头减量。

  四是全民参与程度逐步提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举行“阿拉物业来分类”“彩贝上的宁波”等活动,打造宁波市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3年来累计培训志愿者和市民16万人次,市民分类知晓率从35%提高到88%。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行“五个一制度”,推广垃圾分类“高校+”结对服务模式。开展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工作,印发《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党政机关率先示范,切实做到“四分类,四强制,四提倡”;配合市农办探索农村垃圾分类“二分”简易模式,目前全市544个行政村已实施分类。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各区县市进展不一。各区县(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尚未落实,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推进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快。工业与农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缺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兜底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奉化、宁海、象山生活焚烧设施建设刚起步,各区县市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处置场地和设施有待推进,住宅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场地这一短板亟待补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逐步减少,从原来的140个减少到现在的50多个。

  三是源头分类质量不高。目前居住小区内主体责任尚未落实,小区物业对垃圾分类工作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混收混运现象还没得到很好解决。同时,源头减量方面,如商品过度包装、餐厨垃圾就地减量等问题有待破局,垃圾收运处置无缝对接亟需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垃圾分类是一场强制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革命。在下步工作中,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进一步自我加压,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如下:

  一是全面加快设施建设。加快三厂六站建设,确保按期投用。推进居住小区配套分类设施新建改建,加快小型转运站改造提升工作。督促各区县(市)加快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和园林绿化垃圾等处置场地建设;科学布局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形成“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化处理为主、就地处理为补充、填埋为应急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二是构建科学收运体系。规范源头分类投放,推行定时定点收集模式,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提高线路安排调度智能化水平。完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收运体系。推进收运处理一体化,实现“集、收、运”物流链的无缝对接。

  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生活垃圾分类。采取措施激励市民主动减量和分类;建立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属地政府主动减量与回收利用。

  四是提高源头分类质量。深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源头分类精准投放,因地制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模式。全面实施各区县(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持续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考核监督,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并纳入各区各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开展达标小区、示范小区、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市、区两级设立曝光台,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形成高压态势。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计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局
市金融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宁波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

稿源: 2018-06-29 19:20:22

  宁波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郑一平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工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我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城管、住建委、供销社、教育局等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6月15日,我市专题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压实了责任,凝聚了力量。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3年,我市以世行贷款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为载体,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止目前,中心城区667个小区共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覆盖面达82%,奉化区和各县(市)正在有序推进。“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项目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是三厂六站建设全面加快,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7年8月全面运行,使中心城区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95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厂已于今年6月21日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厂将于8月投入试运行;六座大型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中,东钱湖已投用,海曙、镇海完成土建验收,鄞州区基本完工,江东和江北区进展顺利。此外,我市率先实施居住小区投放设施改造,计划改造分类投放点位约4100个、新建改建分类垃圾房约250个。2017年完成垃圾点位3678个,新建改建垃圾房192座。

  二是分类收运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累计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30万余套,采购分类收运车198辆。建立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单独收运网络;推广“我要换糖”APP,实现再生资源线上线下回收。针对居住小区内“混收混运”问题,加强培训,明确标准,提升了物业保洁的分类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配套政策标准逐步完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顺利展开。编制了《分类目录和分类标志》《分类收集运输作业规范》《设施配置标准》等标准规范,并以“大分流、小分类”为原则,健全大件垃圾、装潢垃圾等处置体系,探索居住小区、农贸市场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推动了源头减量。

  四是全民参与程度逐步提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举行“阿拉物业来分类”“彩贝上的宁波”等活动,打造宁波市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3年来累计培训志愿者和市民16万人次,市民分类知晓率从35%提高到88%。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行“五个一制度”,推广垃圾分类“高校+”结对服务模式。开展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工作,印发《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党政机关率先示范,切实做到“四分类,四强制,四提倡”;配合市农办探索农村垃圾分类“二分”简易模式,目前全市544个行政村已实施分类。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各区县市进展不一。各区县(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尚未落实,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推进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快。工业与农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缺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兜底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奉化、宁海、象山生活焚烧设施建设刚起步,各区县市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处置场地和设施有待推进,住宅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场地这一短板亟待补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逐步减少,从原来的140个减少到现在的50多个。

  三是源头分类质量不高。目前居住小区内主体责任尚未落实,小区物业对垃圾分类工作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混收混运现象还没得到很好解决。同时,源头减量方面,如商品过度包装、餐厨垃圾就地减量等问题有待破局,垃圾收运处置无缝对接亟需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垃圾分类是一场强制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革命。在下步工作中,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进一步自我加压,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如下:

  一是全面加快设施建设。加快三厂六站建设,确保按期投用。推进居住小区配套分类设施新建改建,加快小型转运站改造提升工作。督促各区县(市)加快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和园林绿化垃圾等处置场地建设;科学布局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形成“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化处理为主、就地处理为补充、填埋为应急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二是构建科学收运体系。规范源头分类投放,推行定时定点收集模式,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提高线路安排调度智能化水平。完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收运体系。推进收运处理一体化,实现“集、收、运”物流链的无缝对接。

  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生活垃圾分类。采取措施激励市民主动减量和分类;建立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属地政府主动减量与回收利用。

  四是提高源头分类质量。深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源头分类精准投放,因地制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模式。全面实施各区县(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持续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考核监督,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并纳入各区各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开展达标小区、示范小区、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市、区两级设立曝光台,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形成高压态势。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