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村指导员工作新闻发布

  (2017年9月27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部署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这是我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密切党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这项制度由于定位准确,符合基层实际,切合农村需要,一经实施就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一、十二年工作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指导员工作,落实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服务保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部门协同做,驻村干部积极为。从2004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选派了十一个批次、共3.57万名机关干部(其中市本级1323名)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实现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全覆盖。广大农指员认真履行“村情民意调查、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六大员职责,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1、助推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广大农指员积极穿针引线、努力争取支持,在帮助修建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致富等方面为基层办事解忧。12年来共帮助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54万个,水电路等基建项目1.9万个,争取扶持资金18.77亿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2.01亿元。

  2、调处了一大批影响安定的矛盾纠纷。各级农指员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讲究方法,依法依规、公道公正做好和谐稳定工作。12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16万起,劝阻集体上访、解决农村反映的突出问题1万余起。

  3、建强了一大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薄弱后进农村党组织理顺村级组织关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指导并参与党内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完成五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力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2年来累计讲授党课2.86万余次,帮助新建党员活动室6300多个,协助发展党员5.93万人,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尽心尽职。

  4、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各级各部门严把人员选派关,注重将想干事、能干事、有潜力的党员干部派到农村基层一线锻炼。12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对群众有感情、做工作有激情、破难题有办法”的优秀农指员,342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1013名受市委、市政府表彰,近200名市级农指员选拔任用到处级以上领导岗位。

  二、特色与亮点

  十二年来,我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坚持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对接基层需求,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把帮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三个精准、三个创新、三个突出的“三字经”。

  (一)精准——坚持问题导向

  一是精准选派。在区域的选派上,从2013年开始,我市市派农指员从原来的全覆盖变为重点选派到“16+3”经济薄弱区域,未有市派农指员的经济薄弱村由所在区县(市)的农指员派驻,确保每个经济薄弱村“一村一指”全覆盖。在人员的选派上,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办有计划地选派素质好、有经验、有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负责驻村工作。坚持“因村派人、因人选村”原则,将农指员个人素质特长与派驻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象山县下派前开展调研,将涉农部门业务骨干和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派驻“四村一线”等重点任务村,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江北区针对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点村,筛选出需重点驻派的村,选择合适的派出单位,做到因人因地而宜。

  二是精准定位。广大农指员人手一册“民情日记”记录每家每户的情况,建档立卡做到动态掌握,通过扎实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用实例、数据等作支撑,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如市政府办公厅驻胡陈乡胡陈村农指员陈志江到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底数,谋划着“哪些人需要帮扶”、“用什么去帮扶”、“如何去帮扶”的问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驻大堰镇大公岙村农指员高丽克服山高路远等困难逐一走访贫困户,根据贫困人口不同,分类建立台帐,为我市消除“6000”普查提供精准数据。市发展研究中心农指员廖绍云立足岔路镇的特色,依托单位研究力量,撰写了《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若干对策建议》,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为岔路镇打造“弘扬葛洪文化,打响养生品牌”提出了精准定位。

  三是精准施策。帮扶政策能否在农村生根,规划蓝图能否在农村细化,关键还在于各项工作能否在农村精准落地。广大农指员“眼皮”贴“地皮”,因村制宜,开展精准服务。宁波市城市职院派驻新桥镇上盘村指导员鲍文君,根据新桥镇影视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对上盘村一村一品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带领学生一同为上盘村打造影视民宿特色村献策献力。大堰镇张家村驻村农指员冯德林积极协调筹划、引资助技,以建设智慧农村为切入点,弥补村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短板。张家村十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给宁波乃至全国智慧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为开发农村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创新——对接基层需求

  一是从资金帮扶到智力帮扶。2016年以来,注重发挥高校智力帮扶作用,组织协调宁波大学与余姚鹿亭乡、宁波工程学院与宁海前童镇、浙江万里学院与象山高塘岛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象山新桥镇结对合作共建美丽乡村。这既是高校实现“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有益尝试,也是乡镇借助高校智力帮扶提升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宁波大学组织师生为鹿亭乡高岩村进行墙体彩绘,帮助鹿亭乡进行民宿改造提升设计。宁波工程学院农指员李青合组织学院设计团队,为前童镇岭南村提供旧村改造、园林绿化等方案设计。浙江万里学院农指员汪财生组织专家为高塘岛乡6000亩湿地打造业态规划,发展创意农业、创意旅游等产业。

  二是从单打一帮扶到组团式帮扶。将具有专业特长农指员按照技能划分,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医疗三个专业服务团队,实行跨村跨乡镇跨区县(市)协作帮扶模式,构建“统分结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宁海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基础上,按区域和专业组建了四个协作指导小组。余姚组织有专业技能的农指员进村入户,结合村户具体情况、资源特点、环境因素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组团帮扶措施。奉化片农指员组建电商平台服务团队,协调“我是农民”和市电子商务促进会、宁波同城购等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

  三是从政府为主帮扶到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帮扶。广大农指员千方百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帮扶村流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市教育局驻鹿亭乡晓云村农指员柯宏伟,围绕“红色故里,褚相后裔”主题,将新规划项目与村里在建项目整合归纳成“六个一”工程。为了解决缺口资金,多方协调,利用自身人脉关系,请进了在外办企业的乡贤回乡投资。市国土局驻黄坛镇弘扬村农指员谢建定出版了二册“浙东小西藏”打油诗集宣传弘扬村。并向村民租用4亩山地种植高山蔬菜和水果,以亲身实践来推介高山特色产业,吸引一批工商企业家慕名前来投资考察。市台办农指员王继旺利用举办“甬台白内障免费复明行动”之机,为驻村1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

  (三)突出——助推强村富民

  一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农指员始终把结对帮扶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解决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宁波海事局驻大堰镇竹林村农指员叶江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办公室,了解村组织建设状况,并与村两委班子恳谈交心,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宁波港集团驻桑洲镇三星村的史兆富,充分利用单位党建资源,开展党建结对,互学共进,共学同做。来自市中院的钟肖巍,发挥专业优势,既讲政策法规,又重方法技巧,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对立情绪、化解矛盾,融洽了驻村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突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找准支柱产业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广大农指员想办法、找门路,促成了一些产业在村里落地,帮助驻村找到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市经信委驻大堰镇张农村的农指员筹集215万元资金帮助村里发展光伏产业。从找资金到联系厂家规划论证再到最后建成并网发电,整整用了二年时间,目前平均每天发电一千度左右,每年能给村里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市广电集团驻宁海桑洲里山季村农指员赵明,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帮助村里引进格桑花种植项目,建立格桑花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一年就给村里带来100余万元收入。当地政府借此举办麦饼节等活动,推动了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突出内生动力激发。市、区县(市)二级农指办积极为农指员履职搭好平台、搞好协调、做好服务。组织多类型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促进农指员思路理念有新转变,履职能力有新提升,对驻村工作有新认识,从“要我当农指员”到“我要当农指员”。第十批市派126名农指员中有27名被乡镇、村挽留续任。注重培养和宣扬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宣传报道和到派出单位回访等形式,为优秀农指员成长进步营造氛围。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农指员李正浩,以村为家,以苦为乐,踏实工作,成绩突出,市国税局在“考核优秀、提拔使用”原则指导下,给予李正浩提升任用,进一步提振了农指员驻村工作的动力和士气。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农办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坚持精准方略,动员多方力量,采取多种举措,狠下“绣花”功夫,提高帮扶实效,确保我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宁波市农村指导员工作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9-27 23:46:41

  宁波市农村指导员工作新闻发布

  (2017年9月27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部署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这是我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密切党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这项制度由于定位准确,符合基层实际,切合农村需要,一经实施就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一、十二年工作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指导员工作,落实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服务保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部门协同做,驻村干部积极为。从2004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选派了十一个批次、共3.57万名机关干部(其中市本级1323名)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实现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全覆盖。广大农指员认真履行“村情民意调查、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六大员职责,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1、助推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广大农指员积极穿针引线、努力争取支持,在帮助修建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致富等方面为基层办事解忧。12年来共帮助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54万个,水电路等基建项目1.9万个,争取扶持资金18.77亿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2.01亿元。

  2、调处了一大批影响安定的矛盾纠纷。各级农指员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讲究方法,依法依规、公道公正做好和谐稳定工作。12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16万起,劝阻集体上访、解决农村反映的突出问题1万余起。

  3、建强了一大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薄弱后进农村党组织理顺村级组织关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指导并参与党内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完成五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力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2年来累计讲授党课2.86万余次,帮助新建党员活动室6300多个,协助发展党员5.93万人,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尽心尽职。

  4、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各级各部门严把人员选派关,注重将想干事、能干事、有潜力的党员干部派到农村基层一线锻炼。12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对群众有感情、做工作有激情、破难题有办法”的优秀农指员,342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1013名受市委、市政府表彰,近200名市级农指员选拔任用到处级以上领导岗位。

  二、特色与亮点

  十二年来,我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坚持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对接基层需求,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把帮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三个精准、三个创新、三个突出的“三字经”。

  (一)精准——坚持问题导向

  一是精准选派。在区域的选派上,从2013年开始,我市市派农指员从原来的全覆盖变为重点选派到“16+3”经济薄弱区域,未有市派农指员的经济薄弱村由所在区县(市)的农指员派驻,确保每个经济薄弱村“一村一指”全覆盖。在人员的选派上,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办有计划地选派素质好、有经验、有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负责驻村工作。坚持“因村派人、因人选村”原则,将农指员个人素质特长与派驻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象山县下派前开展调研,将涉农部门业务骨干和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派驻“四村一线”等重点任务村,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江北区针对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点村,筛选出需重点驻派的村,选择合适的派出单位,做到因人因地而宜。

  二是精准定位。广大农指员人手一册“民情日记”记录每家每户的情况,建档立卡做到动态掌握,通过扎实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用实例、数据等作支撑,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如市政府办公厅驻胡陈乡胡陈村农指员陈志江到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底数,谋划着“哪些人需要帮扶”、“用什么去帮扶”、“如何去帮扶”的问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驻大堰镇大公岙村农指员高丽克服山高路远等困难逐一走访贫困户,根据贫困人口不同,分类建立台帐,为我市消除“6000”普查提供精准数据。市发展研究中心农指员廖绍云立足岔路镇的特色,依托单位研究力量,撰写了《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若干对策建议》,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为岔路镇打造“弘扬葛洪文化,打响养生品牌”提出了精准定位。

  三是精准施策。帮扶政策能否在农村生根,规划蓝图能否在农村细化,关键还在于各项工作能否在农村精准落地。广大农指员“眼皮”贴“地皮”,因村制宜,开展精准服务。宁波市城市职院派驻新桥镇上盘村指导员鲍文君,根据新桥镇影视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对上盘村一村一品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带领学生一同为上盘村打造影视民宿特色村献策献力。大堰镇张家村驻村农指员冯德林积极协调筹划、引资助技,以建设智慧农村为切入点,弥补村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短板。张家村十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给宁波乃至全国智慧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为开发农村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创新——对接基层需求

  一是从资金帮扶到智力帮扶。2016年以来,注重发挥高校智力帮扶作用,组织协调宁波大学与余姚鹿亭乡、宁波工程学院与宁海前童镇、浙江万里学院与象山高塘岛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象山新桥镇结对合作共建美丽乡村。这既是高校实现“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有益尝试,也是乡镇借助高校智力帮扶提升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宁波大学组织师生为鹿亭乡高岩村进行墙体彩绘,帮助鹿亭乡进行民宿改造提升设计。宁波工程学院农指员李青合组织学院设计团队,为前童镇岭南村提供旧村改造、园林绿化等方案设计。浙江万里学院农指员汪财生组织专家为高塘岛乡6000亩湿地打造业态规划,发展创意农业、创意旅游等产业。

  二是从单打一帮扶到组团式帮扶。将具有专业特长农指员按照技能划分,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医疗三个专业服务团队,实行跨村跨乡镇跨区县(市)协作帮扶模式,构建“统分结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宁海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基础上,按区域和专业组建了四个协作指导小组。余姚组织有专业技能的农指员进村入户,结合村户具体情况、资源特点、环境因素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组团帮扶措施。奉化片农指员组建电商平台服务团队,协调“我是农民”和市电子商务促进会、宁波同城购等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

  三是从政府为主帮扶到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帮扶。广大农指员千方百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帮扶村流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市教育局驻鹿亭乡晓云村农指员柯宏伟,围绕“红色故里,褚相后裔”主题,将新规划项目与村里在建项目整合归纳成“六个一”工程。为了解决缺口资金,多方协调,利用自身人脉关系,请进了在外办企业的乡贤回乡投资。市国土局驻黄坛镇弘扬村农指员谢建定出版了二册“浙东小西藏”打油诗集宣传弘扬村。并向村民租用4亩山地种植高山蔬菜和水果,以亲身实践来推介高山特色产业,吸引一批工商企业家慕名前来投资考察。市台办农指员王继旺利用举办“甬台白内障免费复明行动”之机,为驻村1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

  (三)突出——助推强村富民

  一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农指员始终把结对帮扶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解决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宁波海事局驻大堰镇竹林村农指员叶江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办公室,了解村组织建设状况,并与村两委班子恳谈交心,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宁波港集团驻桑洲镇三星村的史兆富,充分利用单位党建资源,开展党建结对,互学共进,共学同做。来自市中院的钟肖巍,发挥专业优势,既讲政策法规,又重方法技巧,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对立情绪、化解矛盾,融洽了驻村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突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找准支柱产业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广大农指员想办法、找门路,促成了一些产业在村里落地,帮助驻村找到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市经信委驻大堰镇张农村的农指员筹集215万元资金帮助村里发展光伏产业。从找资金到联系厂家规划论证再到最后建成并网发电,整整用了二年时间,目前平均每天发电一千度左右,每年能给村里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市广电集团驻宁海桑洲里山季村农指员赵明,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帮助村里引进格桑花种植项目,建立格桑花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一年就给村里带来100余万元收入。当地政府借此举办麦饼节等活动,推动了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突出内生动力激发。市、区县(市)二级农指办积极为农指员履职搭好平台、搞好协调、做好服务。组织多类型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促进农指员思路理念有新转变,履职能力有新提升,对驻村工作有新认识,从“要我当农指员”到“我要当农指员”。第十批市派126名农指员中有27名被乡镇、村挽留续任。注重培养和宣扬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宣传报道和到派出单位回访等形式,为优秀农指员成长进步营造氛围。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农指员李正浩,以村为家,以苦为乐,踏实工作,成绩突出,市国税局在“考核优秀、提拔使用”原则指导下,给予李正浩提升任用,进一步提振了农指员驻村工作的动力和士气。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农办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坚持精准方略,动员多方力量,采取多种举措,狠下“绣花”功夫,提高帮扶实效,确保我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