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二次新闻发布

  一、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各地各部门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出发,分别组建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衔的破难小分队,深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和群众办事窗口,积极开展“找痛点、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打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组合拳”,推动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最多跑一次”事项已实现覆盖80%以上目标。我市先后于2月27日、3月29日以及8月3日集中公布了3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合计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413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办事事项总数的87.5%;区县(市)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801项,占比达到84.2%,市、县两级均已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年底前实现80%以上的目标。

  二是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初步实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均实行“一窗受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受理”和“办理”相分离、“办理”和“监督评价”相分离,并以此倒逼部门明确办事标准、精简办事材料、衔接管理制度、重构办理流程,实现政务办事从“跑部门”向“跑政府”的转变。7月份以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通过统一抽调人员、使用统一受理平台、增强部门之间协作等,基本实现了基于一级政府层面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行政服务。

  三是政务服务网“一网办”有了新进展。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的统一框架,整合各类政务资源,融合各类服务应用,对接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联通市、县、乡、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着力建设全大市一体化的“统一受理”平台,打造全市办事事项统一引导、统一收件、统一交办、统一审批、统一出件、统一反馈的综合政务服务管理网络。目前,全市“统一受理”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市本级、10个区县(市)、6个开发园区的分节点已配置到位,其中市本级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可实现23个市级部门369个事项、区县(市)约3000个事项的统一受理。稳步推进电子签章系统建设和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完成了“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与省网快递送达平台的联调测试。

  四是基层一线“就近办”服务能力有效加强。截至6月底,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完成“四个平台”建设并全面实现有效运转。梳理形成乡镇(街道)“最多跑一次”事项,推进各类服务事项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并按照“3+X”模式设置综合办事窗口,简化办事流程,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比如,镇海区庄市街道,将涉及规划、环保、税收、社保、医保等67个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企业登记服务的社会化,目前全市已有170多家银行网点可免费开展代办企业注册登记,提供从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到银行开户等全过程“一站式”高效服务,以“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为企业和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二、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做法

  一是多部门多环节“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效。针对群众和企业一次办结单个事项比较容易,但“办成一件事,完成一项投资”仍有较大难度的问题,我市积极开展“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一件事情”的相关事项进行深度整合。市本级按照“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联合审批模式,梳理形成了28个行业准入审批标准;各区县(市)“一件事情”梳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慈溪市梳理界定了包括餐饮企业、超市、药品零售店等常见性市场主体审批“一件事情”50项,涉及18个部门;办理“一件事情”58件,实现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平均精简办事材料30%以上,提速20%以上。

  二是积极探索特定区域、特定项目“打包审批、集成服务”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因涉及环节多、部门广、周期长,容易造成“中梗阻”。对此,市县两级积极探索特定区域、特定项目“打包审批、集成服务”改革,促进投资项目早审批、快落地。在投资项目功能基本相近、开发进度大致相当、审批内容基本相似的成片开发区域内,把“多个投资项目”视作“一个项目”,统筹把握绿地率等强制性指标,共享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前统一办理投资项目共性化、前置性评估评审手续。目前,市县两级八个功能园区已有248个项目进行“区域评估、打包审批”,总投资达1094亿元,平均节约行政审批承诺时限22日、中介服务时限36日,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集约利用土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

  三是首批173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在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基础上,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分析查找办理量较大且有全城办理需求的审批服务事项,利用网络、自助终端、邮政快递等手段,以“就近就便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模式,梳理确认近期可实现市县两级通办或区县(市)之间通办的事项,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截至目前,市级33个部门共梳理汇总了345项全城通办事项,其中市公安、文广新闻、交通、市场监管、质监等19个部门的第一批173个民生热点事项已实现全城通办,第二批172个事项也基本梳理完毕,待进一步审核确定后正式推行。

  我市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创新做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唐一军书记、冯飞常务副省长等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肯定。前段时间,国务院督查组来宁波调研督查时对我市做法给予高度肯定,特邀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了采访报道。根据宁波调查队、市统计局普查中心开展的改革落实情况评估结果显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办事流程更加便捷,87.9%的群众对办事流程表示认可,62.9%的公众认为办事比以前更加方便;办事效率更加高效,20分钟以内办完事项比例达到87.7%;整体办事体验更加满意,满意度评价为82.9分。

  三、下步深化改革的工作安排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实践证明,“最多跑一次”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越要“实打实”地去落实,越要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动真碰硬。下步,我市将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改革强省的战略部署和省深改领导小组关于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成“金字招牌”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就近能办”、“全城通办”,持续推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标准规范,夯实全城通办工作基础。继续做好“最多跑一次”事项比对规范工作,做到事项名称一致、主项子项拆分一致,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条件材料和环节,并统一规范全大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指南。坚持整体政府和顾客导向的理念,重点推动联合审批标准建设、投资项目领域“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市场准入“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实现全流程、全领域“最多跑一次”。

  二是抓一窗受理,做强全城通办运作平台。进一步优化综合窗口和板块设置,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推动部门独立办理向部门之间联合办理、协同办理转变,促进“化学融合”。按照“受理申请就近、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模式,打通上下审批层级和左右地域审批界限,构建市县两级“10+1”无差异的一窗式服务。同时,强化综合业务受理培训,加快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一窗受理”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的人员队伍,实现受理工作由“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

  三是抓数据共享,打通全城通办关键环节。按照省部署要求和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网系统升级和“统一受理”平台建设,打通数据“孤岛”,推动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证明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并加快推进网上申请全覆盖、行政服务中心证照快递送达全覆盖、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和电子文件归档全覆盖,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即办件比例。

  四是抓基层服务,推进全城通办向下延伸。努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层模式”,即:乡镇(街道)、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区县(市)、乡镇(街道)后台分类办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域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并向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展延伸,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服务。

  五是抓督查评估,确保全城通办落地见效。继续用好改革督查这一“利器”,制定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并通过政务服务网统计、现场调查、暗访反馈、第三方测评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各地各部门审批时效、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科学评价改革推进情况。同时,建立“最多跑一次”督查“回头看”机制,梳理各地“最多跑一次”问题清单,实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江北区“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江北区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分三批公布了1253项事项清单,其中24个区级部门已公布“最多跑一次”权力事项632项,占依申请办理类行政权力事项的85.5%,提前达到了省里要求年底前覆盖80%的目标。

  实践证明,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营商生态,形成了经济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长10.1%,增幅全市第一,其他“双底线”指标亮灯情况继续走在前列。

  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是打赢“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的关健战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立足项目审批“效率更高、时间更短、服务更优”的改革目标,全面运用“个性定制、系统设计、整体协同、集成审批”的创新方法,有效推动了项目审批全面提速,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各级媒体也开展了广泛报道。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路径,探索“效率更高”的审批方法

  投资建设项目种类繁多,实际操作不尽相同,在项目审批中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构建起了项目高效审批的“订单式”服务体系。

  第一是分项目实行个性审批法。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排摸梳理,充分了解实际审批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库》,让每个重大项目都有量身定制的审批流程图。自推行这种方法以来,已经为华润万象城、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制定了“点对点”的审批路径,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加快建设的基础条件。

  第二是分行业推出联合审批法。主要是整合各个部门的审批职能,对民宿客栈、餐饮旅馆、文化娱乐、民办学校医院等多个行业制定联合审批标准,着力解决审批事项之间相互“打架”、互为前置等问题。在实际推进中,研究制定了民宿客栈联合审批的要求、指南、流程等系列制度规范,有效推动了江北区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是分阶段实施验收审批法。江北作为全市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试点区,按照“先测先验、联合验收、强化监管”的原则,突出改变原先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后各部门独立展开测绘、竣工验收的做法,起草制订相关改革方案,交由市基建项目推进办发文后,在全区先行试点运用,全方位压缩了工业项目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以宁波瑞兴电力有限公司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组件项目为例,仅用15天就完成竣工验收审批,较以往提速约82%。

  二是再造流程,创造“时间更短”的审批速度

  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中,深切体会到,审批时间要压缩减少,离不开通盘思考、系统整合、整体协同。

  一个是对审批周期进行全统筹。针对工业类、市政类、商业综合体类项目的不同特性,将项目审批事项具体落实到每个项目开工报建的各个环节,形成审批事项清单、中介机构服务清单、权力边界承诺清单、监管责任清单、先验先测联合验收清单、审批利益协商协调清单、代办人员考核责任清单等“七张清单”,提前介入、主动告知,有效实现了项目审批由单个审批到关联审批、碎片化审批到融贯式审批的全方位转变。

  另一个是对流程再造进行全优化。主要是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着手研究流程优化问题,由专人具体分析各个项目涉及审批事项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逻辑关系,从而简化优化相关审批流程,尽可能实现功能归并,少让企业“跑腿”。今年5月,引进的银亿邦奇CVT变速箱“双百亿”项目,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再造,从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9个工作日,为企业加快抢占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赢得了宝贵时间。

  还有是对各方利益进行全协调。在“点对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按需组织审批部门深入项目一线,问需企业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审批难题。上段时间,通过市区两级会商会审形式,集中对万象城商务综合体、丰树地块、博洋家纺大厦等总投资近100亿元的18个项目开展上门服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个。

  三是精准服务,营造“服务更优”的审批环境

  牢固树立“整体政府”服务理念,行政审批做减法,精准服务做加法,努力让企业群众在“最多跑一次”中享受效率、体会尊重、感受温馨、记忆美好。

  一方面,围绕企业群众满意,创新推出代办服务。重点是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出台了《行政审批代办帮办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了一支高效运作、注重绩效的“通才型”审批代办专业队伍,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保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精准、快速、专业。目前,累计代办市区重点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300多亿。

  另一方面,围绕企业群众满意,精细规范窗口服务。为推动窗口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我们专门制定了《江北区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度函告及整改落实工作制度》,对各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群众评议不满意的情况进行动态函告,及时督促部门整改落实。在服务大厅管理方面,还建立了窗口工作人员负面清单式管理办法,并根据底线思维设置了“审批咨询服务专员”,可以当面帮助办理审批事项。

  慈溪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唐一军书记提出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痛点、堵点、难点全力攻坚突破,探索走出一条统筹推进基层改革、治理、服务的新路子”要求,慈溪市以提升办事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切入点,认识高度统一、措施持续发力,到目前为止,先后公布了三批共97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总事项的92.1%。

  主要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着力破解改革难点:

  一是在科学梳理上下功夫,破解“一件事情”界定难点在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如果仅从单个部门角度来要求“最多跑一次”,就难以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为此,慈溪在全省率先启动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特别对多部门联办事项,根据行业主管、主办证照、综合受理等情况,确定牵头部门,并由牵头部门协调做好事项整合、流程再造等工作,实行“一份材料、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的服务模式。(目前,慈溪市已梳理界定了普通货物运输、卷烟零售、食品经营、药品零售、印刷经营和娱乐场所等常见性市场主体审批“一件事情”59项,其中多部门联办“一件事情”42项。办理“一件事情”超万件,平均精简办事材料30%以上,提速20%以上。)该项工作受到了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二是在前台服务上下功夫,破解“一窗受理”改革难点慈溪市在宁波率先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方面,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重新进行物理整合,分类设置一窗通办的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民生事务、综合审批服务等五大类七个综合服务办理区,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不动产登记改革,变国土、财政、住建的分别受理为综合受理。(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各项业务7万余件。办结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近5000本,商品房转移登记受理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承诺办结时间从14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做好“一窗受理”向镇(街道)覆盖,按照“3+X”模式分类设置综合窗口。探索“一窗受理”向村级延伸。(改革以来,各镇(街道)办理各项业务8万余件;年初以来,村级代办员共代办群众和企业各类事项6万余件。)三是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破解改革整体推进难点持续完善各项配套保障,推行审批提速“当即办”、审批事项“简化办”、创新模式“网上办”、项目审批“帮忙办”、三级联动“就近办”、延伸基层“联合办”、咨询监督“保证办”、“晾晒”服务“选择办”这八个办。特别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投资项目审批,相继开辟畅通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审批代办、联合图审、十日审批“五条快速道”,促进项目早审批、快落地。(如完成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00套高场强超导核磁共振系统项目“十日审批”,审批时间从原来的23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提速56%;中介服务时间从75个工作日减少到35个工作日,提速53%。)

  下步,要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做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一件事情”运用步伐巩固、拓展“一件事情”清单,完善服务模式,推动清单在各类网站平台上公布。二是加快“一窗受理”化学融合实现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从部门独立办理向部门之间联合办理、协同办理转变,从“我审批”向“我服务”转变。三是加快改革整体推进在打破信息孤岛和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上实现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完善“八个办”的配套保障,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更多的慈溪亮点。

  象山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情况

  今年以来,象山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93.5%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通过再造审批流程、合理归并前置条件、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贴近服务群众等手段,行政审批的模式和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群众认可、企业点赞。主要做法有:

  一是推进一窗受理,打造“最多跑一次”合理流程。完成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整合,设立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民生事务、公安服务五类综合服务办理区,推行“一窗受理”,实现“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其中不动产登记流程精简60%以上,办理时间从原来半天左右缩短为半个小时。同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咨询代办窗口,开展咨询接待和办理业务引导分流工作,对群众提交材料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提前把关,促进改革平稳过渡。

  二是推进事项整合,打造“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对餐饮、机动车维修、宾馆、娱乐场所、民宿审批等“68件事”,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报、联合踏勘、一网审批、统一出件”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模式,用部门联动、政府多跑换群众少跑,实现从“一个事项”到“一件事情”的升级。通过综合应用批前辅导、提前介入、模拟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容缺审批等方式,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以及工业项目单幢先验制度等措施,实行工业项目全流程50天审批制,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快速审批通道。

  三是推进网上审批,覆盖“最多跑一次”最大范围。推行微信行政预审批,群众在线了解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后,在线提交申办材料,窗口人员在线审核后回复申请人,实现“跑一次”目标。自推出至今,共办理预审批事项474件次,“一件事”审批65件。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全县36个审批部门1018项事项全部入网,90%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其中全程网上办理的“零跑腿”事项108项。设立村镇两级代办员,帮助群众网上代办审批事项192项、服务事项13项,实现群众“家门口”的审批。

  四是强化代办帮办,打造“最多跑一次”最佳服务。对目前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投资项目等事项,实行全过程代办帮办服务,今年已代办项目331个。细化便民服务,积极推行错时、延时、预约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办事群众不同需求,今年以来共开展延时服务2900多件次、上门服务158件次、预约服务2800多件次、绿色通道服务218件次。组织开展以“舒心、贴心、暖心和微笑”为主题的“三心一笑”主题活动,开展审批满意度测评和“对绩效、对服务”为内容的审批服务单位“双比争先”活动,努力打造象山审批铁军。

  象山县“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窗受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化学融合亟待加强;信息共享进度滞后、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等改革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审批信息化渠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下步将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勇争一流,努力为全省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象山样板、象山元素。

  一是补短板促巩固。继续按照“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面,力争财税、公安等部门政务办事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仍需跑多次的事项,逐项研究制定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方案。深化“一窗受理”模式,实现部门间无缝对接和融合,深化完善办一件事只需上一张网、跑一个窗。深化基本建设项目快速审批集成改革,形成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快速工作法。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二是抓规范促提升。健全审批机制,深入推进联动审批和联合验收,全面推行工业项目50天审批制和承诺审批制。建设“淘宝式”网上中介竞价超市,加强对中介服务收费、质量、时限等要素的标准化管理。梳理现有乡镇服务审批事项、村级代办事项和可下放的县级部门审批事项,编制形成标准化办事指南,促进基层审批和代办标准化作业。

  三是优作风促质量。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全面消除“中梗阻”问题,确保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打造业务精、素质高、服务好的审批队伍。完善行政审批服务考核办法,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化“陪跑、主跑、助跑”等服务,打造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四是强督导促深化。多批次多层次加强改革落实情况明察暗访,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无缝对接,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用“最多投一次”助力“最多跑一次”。多渠道多平台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内容,扩大审批信息化渠道知晓面,提高信息化渠道利用率。

“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二次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8-31 15:08:00

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二次新闻发布

  一、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各地各部门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出发,分别组建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衔的破难小分队,深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和群众办事窗口,积极开展“找痛点、通堵点、破难点”行动,打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组合拳”,推动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最多跑一次”事项已实现覆盖80%以上目标。我市先后于2月27日、3月29日以及8月3日集中公布了3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合计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413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办事事项总数的87.5%;区县(市)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801项,占比达到84.2%,市、县两级均已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年底前实现80%以上的目标。

  二是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初步实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均实行“一窗受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受理”和“办理”相分离、“办理”和“监督评价”相分离,并以此倒逼部门明确办事标准、精简办事材料、衔接管理制度、重构办理流程,实现政务办事从“跑部门”向“跑政府”的转变。7月份以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通过统一抽调人员、使用统一受理平台、增强部门之间协作等,基本实现了基于一级政府层面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行政服务。

  三是政务服务网“一网办”有了新进展。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的统一框架,整合各类政务资源,融合各类服务应用,对接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联通市、县、乡、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着力建设全大市一体化的“统一受理”平台,打造全市办事事项统一引导、统一收件、统一交办、统一审批、统一出件、统一反馈的综合政务服务管理网络。目前,全市“统一受理”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市本级、10个区县(市)、6个开发园区的分节点已配置到位,其中市本级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可实现23个市级部门369个事项、区县(市)约3000个事项的统一受理。稳步推进电子签章系统建设和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接入,完成了“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与省网快递送达平台的联调测试。

  四是基层一线“就近办”服务能力有效加强。截至6月底,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完成“四个平台”建设并全面实现有效运转。梳理形成乡镇(街道)“最多跑一次”事项,推进各类服务事项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并按照“3+X”模式设置综合办事窗口,简化办事流程,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比如,镇海区庄市街道,将涉及规划、环保、税收、社保、医保等67个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企业登记服务的社会化,目前全市已有170多家银行网点可免费开展代办企业注册登记,提供从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到银行开户等全过程“一站式”高效服务,以“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为企业和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二、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做法

  一是多部门多环节“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效。针对群众和企业一次办结单个事项比较容易,但“办成一件事,完成一项投资”仍有较大难度的问题,我市积极开展“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一件事情”的相关事项进行深度整合。市本级按照“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联合审批模式,梳理形成了28个行业准入审批标准;各区县(市)“一件事情”梳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慈溪市梳理界定了包括餐饮企业、超市、药品零售店等常见性市场主体审批“一件事情”50项,涉及18个部门;办理“一件事情”58件,实现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平均精简办事材料30%以上,提速20%以上。

  二是积极探索特定区域、特定项目“打包审批、集成服务”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因涉及环节多、部门广、周期长,容易造成“中梗阻”。对此,市县两级积极探索特定区域、特定项目“打包审批、集成服务”改革,促进投资项目早审批、快落地。在投资项目功能基本相近、开发进度大致相当、审批内容基本相似的成片开发区域内,把“多个投资项目”视作“一个项目”,统筹把握绿地率等强制性指标,共享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前统一办理投资项目共性化、前置性评估评审手续。目前,市县两级八个功能园区已有248个项目进行“区域评估、打包审批”,总投资达1094亿元,平均节约行政审批承诺时限22日、中介服务时限36日,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集约利用土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

  三是首批173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在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基础上,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分析查找办理量较大且有全城办理需求的审批服务事项,利用网络、自助终端、邮政快递等手段,以“就近就便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模式,梳理确认近期可实现市县两级通办或区县(市)之间通办的事项,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截至目前,市级33个部门共梳理汇总了345项全城通办事项,其中市公安、文广新闻、交通、市场监管、质监等19个部门的第一批173个民生热点事项已实现全城通办,第二批172个事项也基本梳理完毕,待进一步审核确定后正式推行。

  我市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创新做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唐一军书记、冯飞常务副省长等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肯定。前段时间,国务院督查组来宁波调研督查时对我市做法给予高度肯定,特邀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了采访报道。根据宁波调查队、市统计局普查中心开展的改革落实情况评估结果显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办事流程更加便捷,87.9%的群众对办事流程表示认可,62.9%的公众认为办事比以前更加方便;办事效率更加高效,20分钟以内办完事项比例达到87.7%;整体办事体验更加满意,满意度评价为82.9分。

  三、下步深化改革的工作安排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实践证明,“最多跑一次”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越要“实打实”地去落实,越要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动真碰硬。下步,我市将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改革强省的战略部署和省深改领导小组关于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成“金字招牌”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就近能办”、“全城通办”,持续推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标准规范,夯实全城通办工作基础。继续做好“最多跑一次”事项比对规范工作,做到事项名称一致、主项子项拆分一致,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条件材料和环节,并统一规范全大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指南。坚持整体政府和顾客导向的理念,重点推动联合审批标准建设、投资项目领域“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市场准入“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实现全流程、全领域“最多跑一次”。

  二是抓一窗受理,做强全城通办运作平台。进一步优化综合窗口和板块设置,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推动部门独立办理向部门之间联合办理、协同办理转变,促进“化学融合”。按照“受理申请就近、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模式,打通上下审批层级和左右地域审批界限,构建市县两级“10+1”无差异的一窗式服务。同时,强化综合业务受理培训,加快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一窗受理”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的人员队伍,实现受理工作由“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

  三是抓数据共享,打通全城通办关键环节。按照省部署要求和时间节点,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网系统升级和“统一受理”平台建设,打通数据“孤岛”,推动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证明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并加快推进网上申请全覆盖、行政服务中心证照快递送达全覆盖、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和电子文件归档全覆盖,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即办件比例。

  四是抓基层服务,推进全城通办向下延伸。努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层模式”,即:乡镇(街道)、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区县(市)、乡镇(街道)后台分类办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域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并向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展延伸,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服务。

  五是抓督查评估,确保全城通办落地见效。继续用好改革督查这一“利器”,制定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并通过政务服务网统计、现场调查、暗访反馈、第三方测评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各地各部门审批时效、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科学评价改革推进情况。同时,建立“最多跑一次”督查“回头看”机制,梳理各地“最多跑一次”问题清单,实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江北区“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江北区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分三批公布了1253项事项清单,其中24个区级部门已公布“最多跑一次”权力事项632项,占依申请办理类行政权力事项的85.5%,提前达到了省里要求年底前覆盖80%的目标。

  实践证明,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营商生态,形成了经济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长10.1%,增幅全市第一,其他“双底线”指标亮灯情况继续走在前列。

  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是打赢“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的关健战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立足项目审批“效率更高、时间更短、服务更优”的改革目标,全面运用“个性定制、系统设计、整体协同、集成审批”的创新方法,有效推动了项目审批全面提速,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各级媒体也开展了广泛报道。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路径,探索“效率更高”的审批方法

  投资建设项目种类繁多,实际操作不尽相同,在项目审批中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构建起了项目高效审批的“订单式”服务体系。

  第一是分项目实行个性审批法。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排摸梳理,充分了解实际审批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库》,让每个重大项目都有量身定制的审批流程图。自推行这种方法以来,已经为华润万象城、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制定了“点对点”的审批路径,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加快建设的基础条件。

  第二是分行业推出联合审批法。主要是整合各个部门的审批职能,对民宿客栈、餐饮旅馆、文化娱乐、民办学校医院等多个行业制定联合审批标准,着力解决审批事项之间相互“打架”、互为前置等问题。在实际推进中,研究制定了民宿客栈联合审批的要求、指南、流程等系列制度规范,有效推动了江北区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是分阶段实施验收审批法。江北作为全市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试点区,按照“先测先验、联合验收、强化监管”的原则,突出改变原先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后各部门独立展开测绘、竣工验收的做法,起草制订相关改革方案,交由市基建项目推进办发文后,在全区先行试点运用,全方位压缩了工业项目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以宁波瑞兴电力有限公司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组件项目为例,仅用15天就完成竣工验收审批,较以往提速约82%。

  二是再造流程,创造“时间更短”的审批速度

  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中,深切体会到,审批时间要压缩减少,离不开通盘思考、系统整合、整体协同。

  一个是对审批周期进行全统筹。针对工业类、市政类、商业综合体类项目的不同特性,将项目审批事项具体落实到每个项目开工报建的各个环节,形成审批事项清单、中介机构服务清单、权力边界承诺清单、监管责任清单、先验先测联合验收清单、审批利益协商协调清单、代办人员考核责任清单等“七张清单”,提前介入、主动告知,有效实现了项目审批由单个审批到关联审批、碎片化审批到融贯式审批的全方位转变。

  另一个是对流程再造进行全优化。主要是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着手研究流程优化问题,由专人具体分析各个项目涉及审批事项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逻辑关系,从而简化优化相关审批流程,尽可能实现功能归并,少让企业“跑腿”。今年5月,引进的银亿邦奇CVT变速箱“双百亿”项目,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再造,从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9个工作日,为企业加快抢占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赢得了宝贵时间。

  还有是对各方利益进行全协调。在“点对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按需组织审批部门深入项目一线,问需企业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审批难题。上段时间,通过市区两级会商会审形式,集中对万象城商务综合体、丰树地块、博洋家纺大厦等总投资近100亿元的18个项目开展上门服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个。

  三是精准服务,营造“服务更优”的审批环境

  牢固树立“整体政府”服务理念,行政审批做减法,精准服务做加法,努力让企业群众在“最多跑一次”中享受效率、体会尊重、感受温馨、记忆美好。

  一方面,围绕企业群众满意,创新推出代办服务。重点是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出台了《行政审批代办帮办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了一支高效运作、注重绩效的“通才型”审批代办专业队伍,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保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精准、快速、专业。目前,累计代办市区重点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300多亿。

  另一方面,围绕企业群众满意,精细规范窗口服务。为推动窗口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我们专门制定了《江北区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度函告及整改落实工作制度》,对各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群众评议不满意的情况进行动态函告,及时督促部门整改落实。在服务大厅管理方面,还建立了窗口工作人员负面清单式管理办法,并根据底线思维设置了“审批咨询服务专员”,可以当面帮助办理审批事项。

  慈溪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唐一军书记提出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痛点、堵点、难点全力攻坚突破,探索走出一条统筹推进基层改革、治理、服务的新路子”要求,慈溪市以提升办事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切入点,认识高度统一、措施持续发力,到目前为止,先后公布了三批共97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总事项的92.1%。

  主要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着力破解改革难点:

  一是在科学梳理上下功夫,破解“一件事情”界定难点在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如果仅从单个部门角度来要求“最多跑一次”,就难以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为此,慈溪在全省率先启动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特别对多部门联办事项,根据行业主管、主办证照、综合受理等情况,确定牵头部门,并由牵头部门协调做好事项整合、流程再造等工作,实行“一份材料、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的服务模式。(目前,慈溪市已梳理界定了普通货物运输、卷烟零售、食品经营、药品零售、印刷经营和娱乐场所等常见性市场主体审批“一件事情”59项,其中多部门联办“一件事情”42项。办理“一件事情”超万件,平均精简办事材料30%以上,提速20%以上。)该项工作受到了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二是在前台服务上下功夫,破解“一窗受理”改革难点慈溪市在宁波率先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方面,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重新进行物理整合,分类设置一窗通办的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民生事务、综合审批服务等五大类七个综合服务办理区,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不动产登记改革,变国土、财政、住建的分别受理为综合受理。(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各项业务7万余件。办结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近5000本,商品房转移登记受理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承诺办结时间从14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做好“一窗受理”向镇(街道)覆盖,按照“3+X”模式分类设置综合窗口。探索“一窗受理”向村级延伸。(改革以来,各镇(街道)办理各项业务8万余件;年初以来,村级代办员共代办群众和企业各类事项6万余件。)三是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破解改革整体推进难点持续完善各项配套保障,推行审批提速“当即办”、审批事项“简化办”、创新模式“网上办”、项目审批“帮忙办”、三级联动“就近办”、延伸基层“联合办”、咨询监督“保证办”、“晾晒”服务“选择办”这八个办。特别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投资项目审批,相继开辟畅通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审批代办、联合图审、十日审批“五条快速道”,促进项目早审批、快落地。(如完成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00套高场强超导核磁共振系统项目“十日审批”,审批时间从原来的23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提速56%;中介服务时间从75个工作日减少到35个工作日,提速53%。)

  下步,要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做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一件事情”运用步伐巩固、拓展“一件事情”清单,完善服务模式,推动清单在各类网站平台上公布。二是加快“一窗受理”化学融合实现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从部门独立办理向部门之间联合办理、协同办理转变,从“我审批”向“我服务”转变。三是加快改革整体推进在打破信息孤岛和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上实现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完善“八个办”的配套保障,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更多的慈溪亮点。

  象山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情况

  今年以来,象山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93.5%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通过再造审批流程、合理归并前置条件、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贴近服务群众等手段,行政审批的模式和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群众认可、企业点赞。主要做法有:

  一是推进一窗受理,打造“最多跑一次”合理流程。完成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整合,设立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民生事务、公安服务五类综合服务办理区,推行“一窗受理”,实现“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其中不动产登记流程精简60%以上,办理时间从原来半天左右缩短为半个小时。同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咨询代办窗口,开展咨询接待和办理业务引导分流工作,对群众提交材料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提前把关,促进改革平稳过渡。

  二是推进事项整合,打造“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对餐饮、机动车维修、宾馆、娱乐场所、民宿审批等“68件事”,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报、联合踏勘、一网审批、统一出件”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模式,用部门联动、政府多跑换群众少跑,实现从“一个事项”到“一件事情”的升级。通过综合应用批前辅导、提前介入、模拟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容缺审批等方式,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以及工业项目单幢先验制度等措施,实行工业项目全流程50天审批制,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快速审批通道。

  三是推进网上审批,覆盖“最多跑一次”最大范围。推行微信行政预审批,群众在线了解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后,在线提交申办材料,窗口人员在线审核后回复申请人,实现“跑一次”目标。自推出至今,共办理预审批事项474件次,“一件事”审批65件。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全县36个审批部门1018项事项全部入网,90%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其中全程网上办理的“零跑腿”事项108项。设立村镇两级代办员,帮助群众网上代办审批事项192项、服务事项13项,实现群众“家门口”的审批。

  四是强化代办帮办,打造“最多跑一次”最佳服务。对目前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投资项目等事项,实行全过程代办帮办服务,今年已代办项目331个。细化便民服务,积极推行错时、延时、预约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办事群众不同需求,今年以来共开展延时服务2900多件次、上门服务158件次、预约服务2800多件次、绿色通道服务218件次。组织开展以“舒心、贴心、暖心和微笑”为主题的“三心一笑”主题活动,开展审批满意度测评和“对绩效、对服务”为内容的审批服务单位“双比争先”活动,努力打造象山审批铁军。

  象山县“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窗受理”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化学融合亟待加强;信息共享进度滞后、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等改革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审批信息化渠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下步将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勇争一流,努力为全省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象山样板、象山元素。

  一是补短板促巩固。继续按照“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面,力争财税、公安等部门政务办事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仍需跑多次的事项,逐项研究制定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方案。深化“一窗受理”模式,实现部门间无缝对接和融合,深化完善办一件事只需上一张网、跑一个窗。深化基本建设项目快速审批集成改革,形成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快速工作法。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二是抓规范促提升。健全审批机制,深入推进联动审批和联合验收,全面推行工业项目50天审批制和承诺审批制。建设“淘宝式”网上中介竞价超市,加强对中介服务收费、质量、时限等要素的标准化管理。梳理现有乡镇服务审批事项、村级代办事项和可下放的县级部门审批事项,编制形成标准化办事指南,促进基层审批和代办标准化作业。

  三是优作风促质量。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全面消除“中梗阻”问题,确保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打造业务精、素质高、服务好的审批队伍。完善行政审批服务考核办法,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化“陪跑、主跑、助跑”等服务,打造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四是强督导促深化。多批次多层次加强改革落实情况明察暗访,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无缝对接,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用“最多投一次”助力“最多跑一次”。多渠道多平台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内容,扩大审批信息化渠道知晓面,提高信息化渠道利用率。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