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府自身改革,也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下面,代表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新闻媒体通报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新情况。

  一、梳理公布“零上门”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情况

  (一)第二批事项梳理公布情况

  今天,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已经公布。市本级涉及40个部门和单位共281项(包括行政审批类事项223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58项)。第一批、第二批公布后,40家市级部门合计公布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共1198(第一批975+第二批223)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审批类事项的81.61%;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林业局、综合执法局(城管局)等14个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类权力事项10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各区县(市)第二批公布行政权力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493项,其中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从第一批时的42.18%提高到74.12%;各乡镇(街道)平均约29项;市属开发园区平均约290项。另外,全大市还统一梳理公布了公共服务事项中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其中市本级300余项;各区县(市)平均166项;各乡镇(街道)平均约23项。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梳理事项范围全覆盖。第一批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主要是行政审批类事项,第二批公布的事项则覆盖了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中全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尽可能做到应纳尽纳。二是公布区域范围全覆盖。第二批梳理范围涵盖了市、区县(市)政府部门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和各类开发园区,努力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办事要求。三是便民服务理念全覆盖。为确保“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到实处,仍然与第一批一样,同步公布5种常见的实现方式。为更好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可以通过宁波公共服务手机端进行查询,同时还新增加了用户体验模块。

  (二)第一批事项落实的督查评估情况

  最近,市编委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部门自查、民意调查、走访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市本级第一批公布的97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评估。从督查情况看,2月27日至3月20日,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累计办件量259462件,其中258745件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少量未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申请人未提出快递送达要求(39.7%);二是申请人所提交材料不齐全(31.2%);三是办事人未通过网上进行申报(14.8%)。

  民意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2份,比较突出的反馈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和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了解还不够,知晓度不高,选择“比较了解”或“了解”的约占20%;二是群众和企业运用网络办事普及度不高,“能在网上找到办理标准、流程及进度”的群众占40%左右,还有60%左右的群众表示“不能”或“不知道”;三是群众和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表示肯定和支持,对“办事等待时间是否满意、过程满意程度”等问题,70%左右的群众和企业选择“非常满意”或“满意”,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仅占7%。

  第三方调查人员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前,了解了200多项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落实情况,涉及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社保业务、缴纳税费、出入境及签证等,对部分办事较集中的窗口进行了重点走访。总体上看,大多数群众和企业表示只跑了一次,不只跑一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不齐(27.3%)、未提出快递送达要求(26.2%)、未缴纳规定费用(13.2%)、未通过网上申报(11.8%)”等,与部门自查和民意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

  二、宁波版“最多跑一次”改革特色

  (一)打造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宁波版本

  我市在全省最早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梳理行政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提高即办件、网上办事、快递送达、部门联办、容缺受理的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无缝对接。以社保卡申领与医保缴费为例,原由人力社保部门下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分别办理,需两次提交相同材料。通过窗口整合和事项联办,明确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一收件,实行医保缴费与社保卡申领联办模式,变群众“跑腿”为工作人员“跑腿”,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

  此次公布的“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主要分为检验检测、证明鉴定、查询咨询、信息公开、评估评价、登记备案、审查受理、缴纳补贴、竞价交易等9大服务类别。 “宁波公共服务”微信平台可按部门、服务行业、服务方式等进行分类查询和办理,公开办事指南,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提供导航服务。

  (二)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联动推进

  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省委领导对我市“四个平台+综合指挥室+全科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非常认可,提出要作为“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浙江模式”,要求宁波进一步提供经验。

  为深化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我们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按照应进俱进的要求把各类服务事项进驻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形成“最多跑一次”事项,根据城区、城郊结合、涉农等不同乡镇(街道)类型,选择江北区洪塘街道、镇海区庄市街道、慈溪市桥头镇作为试点,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除中心镇和卫星城外,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般按照“3+X”模式设置,即统一设置社会保障、民生事务、综合服务窗口,“X”为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根据现有的窗口布局和服务容量,可以自行设置的综合窗口,一般会涉及商事登记、建设国土、创业就业等,原则上“X”不得超过3个。

  三、重点突破工作推进情况

  (一)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按照“一个窗口办成一件事”的要求和“受理权、审核决定权相对分离”的原则,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含分中心)现有大厅窗口布局、服务容量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将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类窗口梳理整合为“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商贸服务、不动产登记、公安服务、交通运输、涉外事务、社会民生事务”等八类综合办理功能区,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基于一级政府层面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审批。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已基本实现,并于3月27日开始正式运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后,将实现服务流程全面优化,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比如商事登记,以文化娱乐业为例,申请对象在综合窗口递交材料后,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要求,一次性就能拿到文广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卫计、公安、环保等部门的所有证照批文。

  (二)不动产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动产登记领域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交易、登记、契税等环节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法定的工作环节转化为部门之间的内部流程,实现不动产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目前已正式开始运作。

  一是调整窗口,整合流程,实现“一窗受理”。根据业务类型,将原来的交易、契税、登记三部门分设的窗口统一调整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并根据业务类型分为登记功能专窗,登记与契税双功能专窗,登记、房产交易、契税三功能专窗,分别受理相对应的业务。同时整合各部门业务办理流程,实行一个窗口收件,后台并联处理,统一窗口出件。

  二是调整排队取号方式,实现“一号通办”。原来群众需要排三次队分别办理网签、登记和契税,设置综合窗口后,群众只需取一次办理号,排一次队,就可办理综合业务,真正做到“一次取号,全程通办”。

  三是实行数据网上“先跑路”和档案资料内部确认,实现“一次办妥”。通过网上预约平台,在办理登记之前,引导群众将不动产权属证书等相关资料上传,登记部门据此预先进行数据清查和申请资料审查,并由房屋交易部门每天定时将有关数据推送至登记部门预处理,确保登记申请时一次办妥。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要查询档案资料的,由原办事对象自行查询改变为由审核人员通过系统查询。

  四是推行费用预缴快递服务方式,实现“一步到位”。对经资料审查后符合受理条件的,推行交易、登记费用预收费,办事群众可选择是否即时预缴交易、登记相关费用,或采取快递、中介代缴等方式,以及快递证书(证明)服务。如后期审查未通过,不符合交易、登记条件的,再退费。

  (三)依托“互联网+”融合网上网下服务体系情况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建设,整合了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资源,42个市级部门、10个区县(市)、8个开发园区开设了网上服务窗口,全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开设3121个服务站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十类权力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基本实现统一导航、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互动、统一支付、统一评价的网上办事大厅。个人和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实名认证,实现材料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网上查询。目前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已实现可受理办事服务事项2万多项,实现在线申报10727项。

  为方便群众办事,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预约功能,目前已实现网上预约办事服务189项,个人和企业可以按需预约,按时办事,减少等待时间,提升了办事便捷程度。同时,开发建设“宁波政务”APP和“宁波政务”公众微信号,开通移动端办事预审、办事预约等功能,整合对接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社保公积金、学习文化等20家部门46个应用事项,采取“手机+身份证+支付宝+人脸识别”安全认证,实现了“一个帐号、一次认证、全平台畅通”快捷体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项。对于近期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以及涉及多个部门办理、且对群众和企业而言仍需跑多次的事项,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研究提出深化改革、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部门职能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实现政府权力“瘦身”,从源头上减少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次数。

  (二)打造政务服务的友好界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四个集成改革。依托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服务窗口集成、政务平台集成、审批标准集成和网络系统集成,构筑纵横贯通、紧密配合的全市域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全市域范围内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的“最多跑一次”目标。二是加强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广“网上申请、一次核验、快递送达”等方式,提高“跑一次”或“零上门”事项的数量和比例。深化完善人口、法人综合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库建设。推动各类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网上支付等便民服务汇聚到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APP)。三是提升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运行实效。热线电话实现应整尽整,并推进热线电话、互联网平台、信函等受理平台和110承接的非紧急类事务的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强化考核问责,让群众只打一次电话就能解决办事咨询和投诉举报等问题。

  (三)围绕“放管服”主线,抓好各项改革落地工作。一是在“放”方面,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办事环节、证明材料,重点围绕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职业资格资质等领域,深入推进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二是在“管”方面,按照“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监管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双随机”抽查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监管、审慎监管、智慧监管等工作。加快构建综合监管信用体系,赋予信用好的企业、个人更多的便利。三是在“服”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减少重复提供证明及材料。整合若干个量大面广、应用度高的部门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大数据基础平台和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3-29 18:35:00

  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府自身改革,也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下面,代表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新闻媒体通报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新情况。

  一、梳理公布“零上门”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情况

  (一)第二批事项梳理公布情况

  今天,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已经公布。市本级涉及40个部门和单位共281项(包括行政审批类事项223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58项)。第一批、第二批公布后,40家市级部门合计公布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共1198(第一批975+第二批223)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审批类事项的81.61%;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林业局、综合执法局(城管局)等14个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类权力事项10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各区县(市)第二批公布行政权力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493项,其中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从第一批时的42.18%提高到74.12%;各乡镇(街道)平均约29项;市属开发园区平均约290项。另外,全大市还统一梳理公布了公共服务事项中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其中市本级300余项;各区县(市)平均166项;各乡镇(街道)平均约23项。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梳理事项范围全覆盖。第一批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主要是行政审批类事项,第二批公布的事项则覆盖了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中全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尽可能做到应纳尽纳。二是公布区域范围全覆盖。第二批梳理范围涵盖了市、区县(市)政府部门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和各类开发园区,努力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办事要求。三是便民服务理念全覆盖。为确保“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到实处,仍然与第一批一样,同步公布5种常见的实现方式。为更好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可以通过宁波公共服务手机端进行查询,同时还新增加了用户体验模块。

  (二)第一批事项落实的督查评估情况

  最近,市编委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部门自查、民意调查、走访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市本级第一批公布的97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评估。从督查情况看,2月27日至3月20日,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累计办件量259462件,其中258745件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少量未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申请人未提出快递送达要求(39.7%);二是申请人所提交材料不齐全(31.2%);三是办事人未通过网上进行申报(14.8%)。

  民意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2份,比较突出的反馈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和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了解还不够,知晓度不高,选择“比较了解”或“了解”的约占20%;二是群众和企业运用网络办事普及度不高,“能在网上找到办理标准、流程及进度”的群众占40%左右,还有60%左右的群众表示“不能”或“不知道”;三是群众和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表示肯定和支持,对“办事等待时间是否满意、过程满意程度”等问题,70%左右的群众和企业选择“非常满意”或“满意”,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仅占7%。

  第三方调查人员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前,了解了200多项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落实情况,涉及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社保业务、缴纳税费、出入境及签证等,对部分办事较集中的窗口进行了重点走访。总体上看,大多数群众和企业表示只跑了一次,不只跑一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不齐(27.3%)、未提出快递送达要求(26.2%)、未缴纳规定费用(13.2%)、未通过网上申报(11.8%)”等,与部门自查和民意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

  二、宁波版“最多跑一次”改革特色

  (一)打造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宁波版本

  我市在全省最早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梳理行政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提高即办件、网上办事、快递送达、部门联办、容缺受理的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无缝对接。以社保卡申领与医保缴费为例,原由人力社保部门下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分别办理,需两次提交相同材料。通过窗口整合和事项联办,明确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一收件,实行医保缴费与社保卡申领联办模式,变群众“跑腿”为工作人员“跑腿”,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

  此次公布的“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主要分为检验检测、证明鉴定、查询咨询、信息公开、评估评价、登记备案、审查受理、缴纳补贴、竞价交易等9大服务类别。 “宁波公共服务”微信平台可按部门、服务行业、服务方式等进行分类查询和办理,公开办事指南,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提供导航服务。

  (二)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联动推进

  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省委领导对我市“四个平台+综合指挥室+全科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非常认可,提出要作为“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浙江模式”,要求宁波进一步提供经验。

  为深化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我们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按照应进俱进的要求把各类服务事项进驻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形成“最多跑一次”事项,根据城区、城郊结合、涉农等不同乡镇(街道)类型,选择江北区洪塘街道、镇海区庄市街道、慈溪市桥头镇作为试点,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除中心镇和卫星城外,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般按照“3+X”模式设置,即统一设置社会保障、民生事务、综合服务窗口,“X”为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根据现有的窗口布局和服务容量,可以自行设置的综合窗口,一般会涉及商事登记、建设国土、创业就业等,原则上“X”不得超过3个。

  三、重点突破工作推进情况

  (一)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按照“一个窗口办成一件事”的要求和“受理权、审核决定权相对分离”的原则,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含分中心)现有大厅窗口布局、服务容量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将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类窗口梳理整合为“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商贸服务、不动产登记、公安服务、交通运输、涉外事务、社会民生事务”等八类综合办理功能区,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基于一级政府层面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审批。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已基本实现,并于3月27日开始正式运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后,将实现服务流程全面优化,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比如商事登记,以文化娱乐业为例,申请对象在综合窗口递交材料后,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要求,一次性就能拿到文广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卫计、公安、环保等部门的所有证照批文。

  (二)不动产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动产登记领域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交易、登记、契税等环节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法定的工作环节转化为部门之间的内部流程,实现不动产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目前已正式开始运作。

  一是调整窗口,整合流程,实现“一窗受理”。根据业务类型,将原来的交易、契税、登记三部门分设的窗口统一调整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并根据业务类型分为登记功能专窗,登记与契税双功能专窗,登记、房产交易、契税三功能专窗,分别受理相对应的业务。同时整合各部门业务办理流程,实行一个窗口收件,后台并联处理,统一窗口出件。

  二是调整排队取号方式,实现“一号通办”。原来群众需要排三次队分别办理网签、登记和契税,设置综合窗口后,群众只需取一次办理号,排一次队,就可办理综合业务,真正做到“一次取号,全程通办”。

  三是实行数据网上“先跑路”和档案资料内部确认,实现“一次办妥”。通过网上预约平台,在办理登记之前,引导群众将不动产权属证书等相关资料上传,登记部门据此预先进行数据清查和申请资料审查,并由房屋交易部门每天定时将有关数据推送至登记部门预处理,确保登记申请时一次办妥。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要查询档案资料的,由原办事对象自行查询改变为由审核人员通过系统查询。

  四是推行费用预缴快递服务方式,实现“一步到位”。对经资料审查后符合受理条件的,推行交易、登记费用预收费,办事群众可选择是否即时预缴交易、登记相关费用,或采取快递、中介代缴等方式,以及快递证书(证明)服务。如后期审查未通过,不符合交易、登记条件的,再退费。

  (三)依托“互联网+”融合网上网下服务体系情况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建设,整合了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资源,42个市级部门、10个区县(市)、8个开发园区开设了网上服务窗口,全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开设3121个服务站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十类权力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基本实现统一导航、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互动、统一支付、统一评价的网上办事大厅。个人和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实名认证,实现材料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网上查询。目前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已实现可受理办事服务事项2万多项,实现在线申报10727项。

  为方便群众办事,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预约功能,目前已实现网上预约办事服务189项,个人和企业可以按需预约,按时办事,减少等待时间,提升了办事便捷程度。同时,开发建设“宁波政务”APP和“宁波政务”公众微信号,开通移动端办事预审、办事预约等功能,整合对接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社保公积金、学习文化等20家部门46个应用事项,采取“手机+身份证+支付宝+人脸识别”安全认证,实现了“一个帐号、一次认证、全平台畅通”快捷体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项。对于近期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以及涉及多个部门办理、且对群众和企业而言仍需跑多次的事项,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研究提出深化改革、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部门职能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实现政府权力“瘦身”,从源头上减少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次数。

  (二)打造政务服务的友好界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四个集成改革。依托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服务窗口集成、政务平台集成、审批标准集成和网络系统集成,构筑纵横贯通、紧密配合的全市域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全市域范围内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的“最多跑一次”目标。二是加强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广“网上申请、一次核验、快递送达”等方式,提高“跑一次”或“零上门”事项的数量和比例。深化完善人口、法人综合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库建设。推动各类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网上支付等便民服务汇聚到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APP)。三是提升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运行实效。热线电话实现应整尽整,并推进热线电话、互联网平台、信函等受理平台和110承接的非紧急类事务的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强化考核问责,让群众只打一次电话就能解决办事咨询和投诉举报等问题。

  (三)围绕“放管服”主线,抓好各项改革落地工作。一是在“放”方面,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办事环节、证明材料,重点围绕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职业资格资质等领域,深入推进各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二是在“管”方面,按照“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监管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双随机”抽查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监管、审慎监管、智慧监管等工作。加快构建综合监管信用体系,赋予信用好的企业、个人更多的便利。三是在“服”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减少重复提供证明及材料。整合若干个量大面广、应用度高的部门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大数据基础平台和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