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新闻发布

  为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质监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编制了《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发展,实现了从实施技术标准创新向实施标准化全面发展战略的转变,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组织联动、科研院所联手的工作机制。农业标准化得到有序推进,建成48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62.5%;工业标准化取得创新突破,主持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216个,制定推广45项联盟标准、实施应用企业456家;服务业标准化实现深入拓展,全市累计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规范70个,多个地方标准规范全国首发;标准化服务保障精准有效,馆藏标准达12.8万条,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十二五”末,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去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并向世界宣告愿“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战略。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份。

  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强调,要“突出标准化+”,“联动打造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十三五”期间,我市承担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方面试点任务,对标准化工作的建设、探索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标准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新的使命。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落实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重点领域标准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普及应用,“标准化+”有力支撑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标准有效供给持续提升。力争到2020年,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为主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50项,“浙江制造”标准10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数量达到12000项。二是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力争到2020年,组织开展以制定和实施联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重点项目30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5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25个。形成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公共服务有标可循的新局面。三是标准国际化水平取得长足进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稳步增长;企业和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快。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建成宁波智造等标准专库,积极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

  三、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在五大重点领域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标准化+”战略。

  五大重点领域:

  (一)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种养殖全产业链管理,推动林业生态化发展,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加强工业标准化,推进产业高端化。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要求,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在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集成电路等细分行业占领标准高地;助力智能经济融合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发展品质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开展港航物流、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文创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研究,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养老、家政、交通、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治理精准化。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统筹城乡、区域标准,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推进生态绿色化。严格实施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强制性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探索以标准化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推动绿色生产,建设宜居环境。

  五大重点工程:

  (一)美丽乡村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重要标准的宣传贯彻,促进美丽乡村标准实施。选择有条件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试点15个以上,以标准提升农业精细度、农村美丽度、农民富裕度。

  (二)智能制造标准化先行工程。围绕《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联盟组织,建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围绕“3511”产业体系,开展相应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标准研制,推动“科技、专利、标准”同步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港口服务标准国际化工程。立足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围绕港航物流领域,加大物流信息、运输方式、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重要标准的研制力度,在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优势领域争取国家标准突破。推动标准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和实施,提升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

  (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示范工程。推进城镇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重要标准研究,以标准支撑和促进新型城镇化规范、有序发展;开展特色小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培育和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五)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创新工程。在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重点领域,研究编制具有宁波特色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形成用于指导和评价“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量化指标、监测与评价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努力推进基层治理宁波标准化模式。

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3-28 15:37:24

  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新闻发布

  为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质监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编制了《宁波市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发展,实现了从实施技术标准创新向实施标准化全面发展战略的转变,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组织联动、科研院所联手的工作机制。农业标准化得到有序推进,建成48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62.5%;工业标准化取得创新突破,主持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216个,制定推广45项联盟标准、实施应用企业456家;服务业标准化实现深入拓展,全市累计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规范70个,多个地方标准规范全国首发;标准化服务保障精准有效,馆藏标准达12.8万条,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十二五”末,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去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并向世界宣告愿“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战略。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份。

  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强调,要“突出标准化+”,“联动打造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十三五”期间,我市承担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方面试点任务,对标准化工作的建设、探索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标准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新的使命。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落实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重点领域标准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普及应用,“标准化+”有力支撑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标准有效供给持续提升。力争到2020年,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为主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50项,“浙江制造”标准10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数量达到12000项。二是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力争到2020年,组织开展以制定和实施联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重点项目30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5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25个。形成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公共服务有标可循的新局面。三是标准国际化水平取得长足进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稳步增长;企业和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快。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建成宁波智造等标准专库,积极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

  三、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在五大重点领域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标准化+”战略。

  五大重点领域:

  (一)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种养殖全产业链管理,推动林业生态化发展,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加强工业标准化,推进产业高端化。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要求,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在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集成电路等细分行业占领标准高地;助力智能经济融合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发展品质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开展港航物流、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文创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研究,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养老、家政、交通、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治理精准化。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统筹城乡、区域标准,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推进生态绿色化。严格实施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强制性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探索以标准化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推动绿色生产,建设宜居环境。

  五大重点工程:

  (一)美丽乡村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重要标准的宣传贯彻,促进美丽乡村标准实施。选择有条件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试点15个以上,以标准提升农业精细度、农村美丽度、农民富裕度。

  (二)智能制造标准化先行工程。围绕《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联盟组织,建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围绕“3511”产业体系,开展相应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标准研制,推动“科技、专利、标准”同步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港口服务标准国际化工程。立足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围绕港航物流领域,加大物流信息、运输方式、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重要标准的研制力度,在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优势领域争取国家标准突破。推动标准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和实施,提升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

  (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示范工程。推进城镇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重要标准研究,以标准支撑和促进新型城镇化规范、有序发展;开展特色小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培育和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五)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创新工程。在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重点领域,研究编制具有宁波特色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形成用于指导和评价“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量化指标、监测与评价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努力推进基层治理宁波标准化模式。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