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水资源及相关工作新闻发布

  水资源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事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也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各界较为关注。下面,结合《2016年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就2016年宁波市水资源情况及相关工作做一下介绍。

  一、2016年水资源总体情况、主要指标特征及特点亮点

  201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903毫米,水资源总量103.84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多37.9%,属于丰水年份。全市总供用水量23.4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增。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升,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改善比较明显,但部分区域污染仍较重。

  从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与往年相比,2016年度水资源主要指标稳中有变,特点亮点凸显,充分反映了我市“五水共治”和水利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明显,汛期集中降雨现象加剧。2016年宁波市面平均降水量1903毫米,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三大值(仅次于2012年的2104.0毫米和2015年的2078.0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多25.4%。同时,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主要变现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和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1%,而2月、3月、7月和8月等月份,又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这种情况导致:一方面,降水量的高度集中,给水库防汛安全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部分时段降雨稀少导致出现供水紧张的现象。

  二是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配水量大幅增加。2016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3.4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增。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4.8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8%,比上年减少0.4%;生产用水量15.1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4.7%,比上年减少2.0%;但是,我市生态环境用水配水量达到3.3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4%,比上年增加了36%多。由此可见,在我市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用水结构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配水量有大幅增加,这说明于近年来水资源科学调度方面的举措取得了实效。尤其是近年来,水利部门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前提下,以保持河网正常水位,增加河水流动性,提高河道景观效果为目标,通过江河湖库合理调配,积极开展河道生态调水工作等举措,生态环境配水量得到大幅提高,积极促进了平原河道水环境改善。

  三是饮用水水质继续向好,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有所改善。在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下,与上年相比,2016年,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向好,总体水质情况进一步提升,其中水质为Ⅱ类及以上的水源地数量占参评总数的88.9%,比去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向市区供水的5座大型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也是稳中有升,其中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南部地区独流入海的白溪、清溪、凫溪,以及奉化江上游水质全年基本保持在Ⅱ~Ⅲ类;奉化江干流、甬江干流基本为Ⅳ类水;姚江水系水质处于为Ⅲ~Ⅳ类水。

  四是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继续领先全省和全国水平。近年来,我市围绕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大对节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增强全市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从数据分析,2016年,全市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28立方米,较2011年下降22.2%;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5立方米,较2011年下降10.2%,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国、全省水平(2015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平均为90立方米,全省平均为55立方米;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为58立方米,全省平均为30立方米)。

  二、水资源工作仍然面临挑战

  从公报数据分析,尽管我市水资源工作取得很多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我市水资源存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水资源工作仍然面临大的挑战。

  一是防洪、供水的矛盾和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我市一直把防汛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建成32座大型水库等一大批重大防汛减灾工程,甬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排涝工程格局。但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和出现流域性大洪水呈多发易发趋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情况加剧,相对的,全市流域防洪治涝规划的部分工程尚未实施,同时全加上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起的洪涝水滞蓄空间减少,小雨大洪现象变成新的常态,流域面临的洪涝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面对时空降雨不均加剧、灾害性气候增加的现状,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同时,我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尚未完成,水库群高效利用、统一配置的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多水源多目标的联合调度能力不足,在遭遇极端水文条件和突发水污染事件时,供水的应急保安能力还比较有限。

  二是生态环境配水量保障程度不高。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配水量保障程度与杭州等地相比不高,也与生态配水改善水质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是局部区域水质污染仍然较重,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平原河网中,仍有部分水体水质在Ⅴ类~劣Ⅴ类,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对照“剿灭劣Ⅴ类”的目标要求,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

  三、下阶段水利工作重点

  第一,全力实施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工作将围绕“聚焦防洪排涝、打赢歼灭战”的目标,按照“洪涝分治、排蓄相兼、分级保护、分区控制、防治结合、整体推进”的洪涝治理理念,聚集防洪排涝薄弱环节,计划投入300多亿,全力推进全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实施20多个重大防洪治涝项目,补齐防洪排涝短板。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三江干支流堤防防洪封闭,其中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有防洪任务的县城达到50年一遇,重要集镇达到20年一遇;平原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内涝水基本不成灾,农村重要区域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以上。

  第二,大力开展剿灭劣V类水行动。根据职责要求,水利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宁波市劣Ⅴ类水剿灭行动要求,坚持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水利工作,积极开展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积极参与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全面做好直管段河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科学开展河塘湖库清淤疏浚,2017年全市完成清淤1000万方;建立科学调度生态补水计划,市区及慈溪、余姚等地的平原河道2017年生态补水量达到2.5亿方;进一步加强河流生态化治理,2017年全市完成23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为全市完成“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提供水环境水生态保障。

  第三,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高效利用水平。宁波市水资源短缺,水源工程点多、分散和规模相对偏小,水源工程同时承担生活、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以及水源及调水工程隶属关系复杂,还存在境内水资源与境外水源联合调度等基本特征决定需要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建立“联网分质、统分结合、科学调配、应急备用”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江河湖库联调、三生用水统筹”的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具体通过:增加“供给”,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战略储备;强化“调控”。充分利用水资源,丰欠互补、区域互济、优化调度,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提高“效率”,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优化“提升”,继续完善农村饮水供给体系,实施一批“能灌、能排、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药一体化的智能化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第四、加强水情教育,促进全社会树立爱护水、节约水、保护水意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今后,要加强水情宣传教育,运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让公众深入了解我市水资源和水利发展状况,形成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实现对水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这里,我们也倡议全体市民,强化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养成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习惯。

宁波市水资源及相关工作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3-21 14:40:00

  宁波市水资源及相关工作新闻发布

  水资源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事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也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各界较为关注。下面,结合《2016年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就2016年宁波市水资源情况及相关工作做一下介绍。

  一、2016年水资源总体情况、主要指标特征及特点亮点

  201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903毫米,水资源总量103.84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多37.9%,属于丰水年份。全市总供用水量23.4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增。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升,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改善比较明显,但部分区域污染仍较重。

  从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与往年相比,2016年度水资源主要指标稳中有变,特点亮点凸显,充分反映了我市“五水共治”和水利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明显,汛期集中降雨现象加剧。2016年宁波市面平均降水量1903毫米,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三大值(仅次于2012年的2104.0毫米和2015年的2078.0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多25.4%。同时,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主要变现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和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1%,而2月、3月、7月和8月等月份,又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这种情况导致:一方面,降水量的高度集中,给水库防汛安全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部分时段降雨稀少导致出现供水紧张的现象。

  二是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配水量大幅增加。2016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3.4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增。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4.8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8%,比上年减少0.4%;生产用水量15.1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4.7%,比上年减少2.0%;但是,我市生态环境用水配水量达到3.3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4%,比上年增加了36%多。由此可见,在我市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用水结构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配水量有大幅增加,这说明于近年来水资源科学调度方面的举措取得了实效。尤其是近年来,水利部门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前提下,以保持河网正常水位,增加河水流动性,提高河道景观效果为目标,通过江河湖库合理调配,积极开展河道生态调水工作等举措,生态环境配水量得到大幅提高,积极促进了平原河道水环境改善。

  三是饮用水水质继续向好,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有所改善。在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下,与上年相比,2016年,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向好,总体水质情况进一步提升,其中水质为Ⅱ类及以上的水源地数量占参评总数的88.9%,比去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向市区供水的5座大型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也是稳中有升,其中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南部地区独流入海的白溪、清溪、凫溪,以及奉化江上游水质全年基本保持在Ⅱ~Ⅲ类;奉化江干流、甬江干流基本为Ⅳ类水;姚江水系水质处于为Ⅲ~Ⅳ类水。

  四是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继续领先全省和全国水平。近年来,我市围绕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大对节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增强全市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从数据分析,2016年,全市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28立方米,较2011年下降22.2%;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5立方米,较2011年下降10.2%,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国、全省水平(2015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平均为90立方米,全省平均为55立方米;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为58立方米,全省平均为30立方米)。

  二、水资源工作仍然面临挑战

  从公报数据分析,尽管我市水资源工作取得很多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我市水资源存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水资源工作仍然面临大的挑战。

  一是防洪、供水的矛盾和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我市一直把防汛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建成32座大型水库等一大批重大防汛减灾工程,甬江流域基本形成了“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排涝工程格局。但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和出现流域性大洪水呈多发易发趋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情况加剧,相对的,全市流域防洪治涝规划的部分工程尚未实施,同时全加上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起的洪涝水滞蓄空间减少,小雨大洪现象变成新的常态,流域面临的洪涝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面对时空降雨不均加剧、灾害性气候增加的现状,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同时,我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尚未完成,水库群高效利用、统一配置的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多水源多目标的联合调度能力不足,在遭遇极端水文条件和突发水污染事件时,供水的应急保安能力还比较有限。

  二是生态环境配水量保障程度不高。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配水量保障程度与杭州等地相比不高,也与生态配水改善水质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是局部区域水质污染仍然较重,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平原河网中,仍有部分水体水质在Ⅴ类~劣Ⅴ类,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对照“剿灭劣Ⅴ类”的目标要求,水质改善工作任重道远。

  三、下阶段水利工作重点

  第一,全力实施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工作将围绕“聚焦防洪排涝、打赢歼灭战”的目标,按照“洪涝分治、排蓄相兼、分级保护、分区控制、防治结合、整体推进”的洪涝治理理念,聚集防洪排涝薄弱环节,计划投入300多亿,全力推进全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实施20多个重大防洪治涝项目,补齐防洪排涝短板。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三江干支流堤防防洪封闭,其中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有防洪任务的县城达到50年一遇,重要集镇达到20年一遇;平原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内涝水基本不成灾,农村重要区域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以上。

  第二,大力开展剿灭劣V类水行动。根据职责要求,水利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宁波市劣Ⅴ类水剿灭行动要求,坚持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水利工作,积极开展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积极参与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全面做好直管段河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科学开展河塘湖库清淤疏浚,2017年全市完成清淤1000万方;建立科学调度生态补水计划,市区及慈溪、余姚等地的平原河道2017年生态补水量达到2.5亿方;进一步加强河流生态化治理,2017年全市完成23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为全市完成“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提供水环境水生态保障。

  第三,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高效利用水平。宁波市水资源短缺,水源工程点多、分散和规模相对偏小,水源工程同时承担生活、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以及水源及调水工程隶属关系复杂,还存在境内水资源与境外水源联合调度等基本特征决定需要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建立“联网分质、统分结合、科学调配、应急备用”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江河湖库联调、三生用水统筹”的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具体通过:增加“供给”,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战略储备;强化“调控”。充分利用水资源,丰欠互补、区域互济、优化调度,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提高“效率”,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优化“提升”,继续完善农村饮水供给体系,实施一批“能灌、能排、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药一体化的智能化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第四、加强水情教育,促进全社会树立爱护水、节约水、保护水意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今后,要加强水情宣传教育,运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让公众深入了解我市水资源和水利发展状况,形成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实现对水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这里,我们也倡议全体市民,强化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养成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习惯。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