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新闻发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7年03月07日

  3月1日,省政府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会,车俊省长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进行了部署。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11月9日,唐一军书记要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应搬尽搬、赶早不赶晚”,裘东耀代市长也明确我市“一年攻坚、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这两天,市政府即将印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吹响了地质灾害脱险安居攻坚战的冲锋号。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相关情况。

  一、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历史上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我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要受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侵袭,近年来我市极端性气候频发,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愈演愈烈,我市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易发态势,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奉化、宁海、象山、余姚、慈溪、海曙、鄞州等西部山区。目前全市还有140处/1573户威胁常住人口地质灾害点,其中崩塌36处、滑坡64处、泥石流40处。随着我市山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员进出地质灾害易发区日益频繁,这对我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灾害人命关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统领,以落实每个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抓手,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有效防御了菲特、海葵、灿鸿等强台风侵袭。“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469起,直接经济损失2607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险23起,实现了地质灾害“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其中,余姚、宁海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通过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全市已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29处。

  二、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安排

  1、目标任务—一年攻坚,两年完成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将治理任务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作为市政府“治危拆违攻坚战”子行动。按照“一年攻坚、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今年全面启动现有140处、1573户威胁常住人口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其中避让搬迁51处/857户、工程治理67处/620户、监测预警22处/96户)。确保今年列入民生实事工程的80处、800户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今年治理任务比较繁重的奉化13处236户,宁海18处220户,余姚25处170户,象山11处110户)。其他跨年度的治理项目,要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确保受威胁群众脱险安居。

  2、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方式一“搬治防”三管齐下,“除险安居”

  一是避让搬迁为主。惹不起躲得起,面对自然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避让搬迁,实践的经验也证明,能让受威胁群众获得更多提高生活品质机会的也是避让搬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村(居)民委员会和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宁波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办法》,按平均4万元每户进行补助,县乡两级也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支持。安置主要方式安置或异地迁建,鼓励货币化补助安置、公租房安置等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工程治理为辅。对技术可靠、经济可行、危险程度低、群众搬迁意愿不强的隐患点,可实行工程治理的方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该类项目必须按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程序组织实施,要加强对治理工程的动态监测,尤其重视汛期治理工程安全问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加强在建工程检查、巡查和抽查,发现资质挂靠、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现象的,一律严肃追责。市级财政2500万元工程治理补助资金已经切块下达给各区县(市)。

  三是监测预警为补。对群众不愿搬、工程治理条件又不适合的个别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人和防治措施。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有条件的全部安装自动化监测仪器。若出现稳定性变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加强防治措施或调整治理方式。

  3、进度安排

  专项行动共分为四个阶段:2017年3月底前,方案制定阶段;2017年4月—12月,项目攻坚阶段,列入民生实事的80处800户隐患点综合治理必须在年底完成;2018年1月—11月,跨年度项目冲刺阶段; 2018年12月,考核验收阶段。方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都进行了明确。

  三、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强化发动宣传。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把这项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必须重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发动群众。要让群众点赞,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利害分析,引导群众“要我搬”转为“我要搬”。

  二是强化因点施策。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不同的特点,综合治理必须摸清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情况,包括形成机理、危险程度、威胁范围、群众意愿、成本比较等因素,地方政府会同地质、工程等领域专家拟订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做到分类施策,“宜搬则搬、宜治则治、宜防则防”。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县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是实施主体,实行项目县级领导对口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对区县(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月报进度、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国土、发改、财政、规划、住建、交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

  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将加大对专项行动的经费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市级财政已经落实了4000余万元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补助资金,2500万元工程治理补助资金已经切块下达给各区县(市)。对2017年底前避让搬迁项目实现“旧房人清屋空、新房启动建造”的,在乡(镇)街道承诺完工验收时限并经区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向区县(市)财政按照平均4万元/户预先下拨补助资金。为了使搬迁群众能搬得出去、住得安心、富得起来,地方各级政府将加大搬迁群众培训、就业、入学等扶持力度。同时,专项行动将与治危拆违攻坚行动、群众脱贫致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切实体现政策的综合效益。

  五是强化防灾意识。由于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决定了地质灾害是动态的,不可能通过一次专项行动消除所有隐患,随着地壳的运动、极端天气的影响和工程活动的扰动,新的隐患点还会发生,各级政府还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识灾、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最后,我们恳请得到广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公益性宣传,以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3-07 15:42:00

  3月1日,省政府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会,车俊省长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进行了部署。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11月9日,唐一军书记要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应搬尽搬、赶早不赶晚”,裘东耀代市长也明确我市“一年攻坚、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这两天,市政府即将印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吹响了地质灾害脱险安居攻坚战的冲锋号。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相关情况。

  一、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历史上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我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要受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侵袭,近年来我市极端性气候频发,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愈演愈烈,我市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易发态势,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奉化、宁海、象山、余姚、慈溪、海曙、鄞州等西部山区。目前全市还有140处/1573户威胁常住人口地质灾害点,其中崩塌36处、滑坡64处、泥石流40处。随着我市山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员进出地质灾害易发区日益频繁,这对我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灾害人命关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统领,以落实每个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抓手,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有效防御了菲特、海葵、灿鸿等强台风侵袭。“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469起,直接经济损失2607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险23起,实现了地质灾害“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其中,余姚、宁海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通过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全市已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29处。

  二、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安排

  1、目标任务—一年攻坚,两年完成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印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将治理任务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作为市政府“治危拆违攻坚战”子行动。按照“一年攻坚、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今年全面启动现有140处、1573户威胁常住人口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其中避让搬迁51处/857户、工程治理67处/620户、监测预警22处/96户)。确保今年列入民生实事工程的80处、800户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今年治理任务比较繁重的奉化13处236户,宁海18处220户,余姚25处170户,象山11处110户)。其他跨年度的治理项目,要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确保受威胁群众脱险安居。

  2、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方式一“搬治防”三管齐下,“除险安居”

  一是避让搬迁为主。惹不起躲得起,面对自然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避让搬迁,实践的经验也证明,能让受威胁群众获得更多提高生活品质机会的也是避让搬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村(居)民委员会和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宁波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办法》,按平均4万元每户进行补助,县乡两级也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支持。安置主要方式安置或异地迁建,鼓励货币化补助安置、公租房安置等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工程治理为辅。对技术可靠、经济可行、危险程度低、群众搬迁意愿不强的隐患点,可实行工程治理的方式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该类项目必须按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程序组织实施,要加强对治理工程的动态监测,尤其重视汛期治理工程安全问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加强在建工程检查、巡查和抽查,发现资质挂靠、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现象的,一律严肃追责。市级财政2500万元工程治理补助资金已经切块下达给各区县(市)。

  三是监测预警为补。对群众不愿搬、工程治理条件又不适合的个别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人和防治措施。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有条件的全部安装自动化监测仪器。若出现稳定性变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加强防治措施或调整治理方式。

  3、进度安排

  专项行动共分为四个阶段:2017年3月底前,方案制定阶段;2017年4月—12月,项目攻坚阶段,列入民生实事的80处800户隐患点综合治理必须在年底完成;2018年1月—11月,跨年度项目冲刺阶段; 2018年12月,考核验收阶段。方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都进行了明确。

  三、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强化发动宣传。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把这项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必须重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发动群众。要让群众点赞,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利害分析,引导群众“要我搬”转为“我要搬”。

  二是强化因点施策。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不同的特点,综合治理必须摸清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情况,包括形成机理、危险程度、威胁范围、群众意愿、成本比较等因素,地方政府会同地质、工程等领域专家拟订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做到分类施策,“宜搬则搬、宜治则治、宜防则防”。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县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是实施主体,实行项目县级领导对口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对区县(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月报进度、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国土、发改、财政、规划、住建、交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

  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将加大对专项行动的经费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市级财政已经落实了4000余万元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补助资金,2500万元工程治理补助资金已经切块下达给各区县(市)。对2017年底前避让搬迁项目实现“旧房人清屋空、新房启动建造”的,在乡(镇)街道承诺完工验收时限并经区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向区县(市)财政按照平均4万元/户预先下拨补助资金。为了使搬迁群众能搬得出去、住得安心、富得起来,地方各级政府将加大搬迁群众培训、就业、入学等扶持力度。同时,专项行动将与治危拆违攻坚行动、群众脱贫致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切实体现政策的综合效益。

  五是强化防灾意识。由于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决定了地质灾害是动态的,不可能通过一次专项行动消除所有隐患,随着地壳的运动、极端天气的影响和工程活动的扰动,新的隐患点还会发生,各级政府还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识灾、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最后,我们恳请得到广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公益性宣传,以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