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宁波市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情况新闻发布稿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每年春节前后,企业用工形势通常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全市人社部门通过企业用工调查、重点企业用工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等手段,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显示,当前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节后企业开工情况良好,用工需求增长明显,职工返岗率处于正常区间,人力资源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一、当前我市总体就业形势

  2016年,我市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完善政策,精准帮扶,确保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企业用工状况和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9万,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一)人力资源总量稳定,综合素质稳步提高。2016年我市人力资源总数为636万人,总量保持稳定。其中,本市户籍劳动力286万人,占总量45%,同比增长1.58%,外来劳动力350万人,占总量55%,同比减少1.28%。人力资源素质有一定改善,全市636万人力资源总量当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同比增长12.42%,比重达到31.46%,较上年提升1.67个百分点;有技术特长人员同比增长7.43%,比重达到31.35%,提升1.98个百分点。

  (二)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97万人,同比增长6.72%。本市户籍劳动力充分就业人数占总量的97.79%,同比提升近一个百分点。外来劳动力中99.19%人员从事着有报酬的劳动,反映了外来劳动力已经实现较为充分就业的现状。2016年,全市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本地生源2.91万人,外地来甬(就业创业毕业生)1.92万人;4.83万接收毕业生已实现就业4.79万人,就业率达到99%。随着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及“三去一降一补”、“机器换人”政策的深入推进,第三产业显现出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就业主渠道作用日益明显。全市包含外来劳动力在内的人力资源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为5.79%、49.96%、44.25%,其中三产就业人员278.91万人,比去年增长3.14%,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为43.8%,较上年扩大1.27个百分点。如果单从本地人员就业结构来看,一、二、三产从业比例分别为5.81%、41.33%和52.86%,第三产业从业比例连续5年得到递增,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企业用工总体平稳,人员流动性明显下降。受经济趋稳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2016年全市企业共招用133.54万人次,终止解除劳动关系129.99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01%和0.25%,劳动者平均就业周期48.77个月,同比增加4.23个月,平均求职周期22.8天,同比缩短3.9天。2016年末,1678家重点监测企业职工总量55.69万人,同比略降1.41%。全年新增职工16.74万人,减少职工17.54万人,同比分别下降28.07%和26.3%,人员流动性减缓特征明显。

  二、春节前后企业用工情况

  春节前后,我市人社部门对全市241家用工较多且较有代表性企业开展了连续3次用工调查,其中最后一次调查截止日期为2月11日(正月十五)。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开工情况好于往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企业开工情况良好。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开局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从对241家使用外来劳动力较多、用工需求较大企业春季用工调查看,至2月6日(正月初十),已开工209家,占比86.72%;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已开工236家,占比97.93%,余下的5家企业将于2月16日前全部开工。在被调查企业中,当前订单正常甚至饱满的达94.94%,93%的被调查企业对2017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表示乐观。

  (二)用工总量基本稳定。1月份,全市就业登记企业和重点监测企业职工流失率分别为3.4%和2.91%,较上年同期下降0.46和0.5个百分点。1月末,全市企业就业登记总量321.27万人,同比上升0.85%。从节后用工调查看,241家企业共有职工12.94万人,其中外来劳动力8.8万人。至2月6日(初十)已开工的209家企业到岗职工9.58万人,占比86.79%,其中外来务工人员6.19万人,返岗率80.36%;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已开工的236家企业,到岗职工12.59万人,占比98.32 %,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岗8.21万人,返岗率94.26%,分别较去年高出6.61和8.47个百分点。

  (三)用工需求增幅明显。节后2月份有用工需求的重点监测企业比例比上年节后上升6.54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计划招工8.3个,同比增加3个岗位。241家被调查企业节后有招工计划的占92.53%,较去年同期上升10.13个百分点,共计划招工21465人,较去年增长28.93%。对比上年,今年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增幅明显,可以理解为是在经济预期较好的情况下抓紧“抢人”、“屯人”。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气器材制造、纺织业和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平均用工需求超过12个。一线具备通用技能的普工岗位接近8成,技术管理岗位占2成。

  (四)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服务招聘企业3068家次,提供招聘岗位4.37万个次,同比增长7.12%,受春节返乡影响,进场求职者1.5万人次,同比减少37.28%。截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全市共举办招聘洽谈会36场,进场单位5591家次,提供岗位12.3万个次,进场求职6.98万人次,分别较上年节后同期提升17.26%、23.37%和3.71。求人倍率1.76,较上年增加0.28。其中,市本级举办各类招聘会7场,进场企业2268家,提供岗位4.76万个次,进场求职3.45万人次。当前较为紧缺的工种主要有普工、技工、保安、服务员、高级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等。

  (五)薪酬待遇稳步增长。从被调查企业来看,2016年平均调查月薪酬为3494元,较2015年提高7.15%。企业节后招聘平均薪酬达到3729元,比2016年增长6.7%,其中技工薪酬涨幅在7.6%以上,薪酬待遇涨幅与我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基本一致。由于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区间,加上老龄化引起的全国范围内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部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少企业存在招工不足现象。受调查企业中八成以上认为招工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源于求职者的薪酬期望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项统计数据采集的往往系被调查企业招聘时提供的基本薪酬,一般会低于实际报酬[l1] 。

  三、下步措施

  为破解企业季节性招工难题,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现象,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我市各级人社部门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各类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求职和招聘问题,助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洽谈会,保障人力资源有效供给。节后至3月份,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将密集举办174场招聘会,基本满足我市广大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的需要。将高校毕业生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甬就业创业。在保障实体市场用工信息有效对接的同时,还从线上到线下双管齐下,开启掌上校企对接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中国宁波人才网等网络手段,进一步打通企业与职技院校、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渠道,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招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作用,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问题,促进各类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重拳打击各类非法职业中介,防止少数非法中介利用节后招工旺季欺诈求职者。

  二是强化职业培训,大力培养适用人才。以贯彻《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落实企业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培育职业培训市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技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名师、名匠、名校建设,努力打造立足宁波、面向长三角的技能人才开发、培训、评价和竞赛高地。注重从分配、奖励、表彰等方面着手,弘扬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技能宁波”活动月活动和“技能之星”电视技能大赛,为“甬城工匠”的竞相涌现创造更好环境。

  三是创新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日有创客咖啡、周有创业沙龙、月有创业集市、年有创业大赛的“四有”创业服务品牌,实现“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市场、找服务、找政策”的“六找”服务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实施大学生创业新秀、创业成长之星和就业之星评选,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扶持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促进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定岗位补贴政策,优化政策受理程序,努力确保政策惠及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统筹城乡就业失业政策体系,调整享受就业政策补贴范围、实现新老就业政策平稳过渡。

  五是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科学指导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继续完善就业形势分析、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分析、人力资源供需调查分析三项制度,增强分析的导向性和前瞻性,及时发布就业用工统计分析,指导就业市场。

当前宁波市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情况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2-14 15:42:00

当前宁波市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情况新闻发布稿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每年春节前后,企业用工形势通常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全市人社部门通过企业用工调查、重点企业用工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等手段,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显示,当前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节后企业开工情况良好,用工需求增长明显,职工返岗率处于正常区间,人力资源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一、当前我市总体就业形势

  2016年,我市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完善政策,精准帮扶,确保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企业用工状况和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9万,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一)人力资源总量稳定,综合素质稳步提高。2016年我市人力资源总数为636万人,总量保持稳定。其中,本市户籍劳动力286万人,占总量45%,同比增长1.58%,外来劳动力350万人,占总量55%,同比减少1.28%。人力资源素质有一定改善,全市636万人力资源总量当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同比增长12.42%,比重达到31.46%,较上年提升1.67个百分点;有技术特长人员同比增长7.43%,比重达到31.35%,提升1.98个百分点。

  (二)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97万人,同比增长6.72%。本市户籍劳动力充分就业人数占总量的97.79%,同比提升近一个百分点。外来劳动力中99.19%人员从事着有报酬的劳动,反映了外来劳动力已经实现较为充分就业的现状。2016年,全市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本地生源2.91万人,外地来甬(就业创业毕业生)1.92万人;4.83万接收毕业生已实现就业4.79万人,就业率达到99%。随着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及“三去一降一补”、“机器换人”政策的深入推进,第三产业显现出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就业主渠道作用日益明显。全市包含外来劳动力在内的人力资源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为5.79%、49.96%、44.25%,其中三产就业人员278.91万人,比去年增长3.14%,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为43.8%,较上年扩大1.27个百分点。如果单从本地人员就业结构来看,一、二、三产从业比例分别为5.81%、41.33%和52.86%,第三产业从业比例连续5年得到递增,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企业用工总体平稳,人员流动性明显下降。受经济趋稳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2016年全市企业共招用133.54万人次,终止解除劳动关系129.99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01%和0.25%,劳动者平均就业周期48.77个月,同比增加4.23个月,平均求职周期22.8天,同比缩短3.9天。2016年末,1678家重点监测企业职工总量55.69万人,同比略降1.41%。全年新增职工16.74万人,减少职工17.54万人,同比分别下降28.07%和26.3%,人员流动性减缓特征明显。

  二、春节前后企业用工情况

  春节前后,我市人社部门对全市241家用工较多且较有代表性企业开展了连续3次用工调查,其中最后一次调查截止日期为2月11日(正月十五)。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开工情况好于往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企业开工情况良好。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开局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从对241家使用外来劳动力较多、用工需求较大企业春季用工调查看,至2月6日(正月初十),已开工209家,占比86.72%;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已开工236家,占比97.93%,余下的5家企业将于2月16日前全部开工。在被调查企业中,当前订单正常甚至饱满的达94.94%,93%的被调查企业对2017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表示乐观。

  (二)用工总量基本稳定。1月份,全市就业登记企业和重点监测企业职工流失率分别为3.4%和2.91%,较上年同期下降0.46和0.5个百分点。1月末,全市企业就业登记总量321.27万人,同比上升0.85%。从节后用工调查看,241家企业共有职工12.94万人,其中外来劳动力8.8万人。至2月6日(初十)已开工的209家企业到岗职工9.58万人,占比86.79%,其中外来务工人员6.19万人,返岗率80.36%;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已开工的236家企业,到岗职工12.59万人,占比98.32 %,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岗8.21万人,返岗率94.26%,分别较去年高出6.61和8.47个百分点。

  (三)用工需求增幅明显。节后2月份有用工需求的重点监测企业比例比上年节后上升6.54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计划招工8.3个,同比增加3个岗位。241家被调查企业节后有招工计划的占92.53%,较去年同期上升10.13个百分点,共计划招工21465人,较去年增长28.93%。对比上年,今年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增幅明显,可以理解为是在经济预期较好的情况下抓紧“抢人”、“屯人”。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气器材制造、纺织业和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平均用工需求超过12个。一线具备通用技能的普工岗位接近8成,技术管理岗位占2成。

  (四)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服务招聘企业3068家次,提供招聘岗位4.37万个次,同比增长7.12%,受春节返乡影响,进场求职者1.5万人次,同比减少37.28%。截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全市共举办招聘洽谈会36场,进场单位5591家次,提供岗位12.3万个次,进场求职6.98万人次,分别较上年节后同期提升17.26%、23.37%和3.71。求人倍率1.76,较上年增加0.28。其中,市本级举办各类招聘会7场,进场企业2268家,提供岗位4.76万个次,进场求职3.45万人次。当前较为紧缺的工种主要有普工、技工、保安、服务员、高级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等。

  (五)薪酬待遇稳步增长。从被调查企业来看,2016年平均调查月薪酬为3494元,较2015年提高7.15%。企业节后招聘平均薪酬达到3729元,比2016年增长6.7%,其中技工薪酬涨幅在7.6%以上,薪酬待遇涨幅与我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基本一致。由于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区间,加上老龄化引起的全国范围内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部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少企业存在招工不足现象。受调查企业中八成以上认为招工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源于求职者的薪酬期望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项统计数据采集的往往系被调查企业招聘时提供的基本薪酬,一般会低于实际报酬[l1] 。

  三、下步措施

  为破解企业季节性招工难题,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现象,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我市各级人社部门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各类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求职和招聘问题,助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洽谈会,保障人力资源有效供给。节后至3月份,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将密集举办174场招聘会,基本满足我市广大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的需要。将高校毕业生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甬就业创业。在保障实体市场用工信息有效对接的同时,还从线上到线下双管齐下,开启掌上校企对接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中国宁波人才网等网络手段,进一步打通企业与职技院校、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渠道,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招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作用,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问题,促进各类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重拳打击各类非法职业中介,防止少数非法中介利用节后招工旺季欺诈求职者。

  二是强化职业培训,大力培养适用人才。以贯彻《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落实企业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培育职业培训市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技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名师、名匠、名校建设,努力打造立足宁波、面向长三角的技能人才开发、培训、评价和竞赛高地。注重从分配、奖励、表彰等方面着手,弘扬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技能宁波”活动月活动和“技能之星”电视技能大赛,为“甬城工匠”的竞相涌现创造更好环境。

  三是创新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日有创客咖啡、周有创业沙龙、月有创业集市、年有创业大赛的“四有”创业服务品牌,实现“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市场、找服务、找政策”的“六找”服务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实施大学生创业新秀、创业成长之星和就业之星评选,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扶持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促进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定岗位补贴政策,优化政策受理程序,努力确保政策惠及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统筹城乡就业失业政策体系,调整享受就业政策补贴范围、实现新老就业政策平稳过渡。

  五是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科学指导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继续完善就业形势分析、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分析、人力资源供需调查分析三项制度,增强分析的导向性和前瞻性,及时发布就业用工统计分析,指导就业市场。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