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新闻发布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以来,农业部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分别于2010年8月、2012年2月分两批认定了153个示范区,主要以县域为主。去年8月,农业部开展了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首次提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级市或副省级市、省级市开展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抓住机遇、积极申报,经过农业部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和陈述,成功从31个地市中脱颖而出,于今年1月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宁波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四明八百里,物产甲天下”的美誉,是全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在农业发展方面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近年来,我市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经营主体培育政府扶、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引、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建”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业持续增效。2014年,全市种植业亩均增加值达到6470元、农业劳均增加值达到52364元,按照农业部的评价标准,已经超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二是农民持续增收。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83元,同比增长11%,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2:1,继续保持全省前茅。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到2014年底,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99个,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位居全省第一。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做法被写入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四是农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到2014年底,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45家,家庭农场3718家,初步构建了产业市场化、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成为全国“五大范本”之一。

  按照农业部的评价办法,我们从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六个方面共24个项对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最终得分为73.7分,已接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75分),实现程度为98.3%,标志着我市农业发展已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始向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迈进。

  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工作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市根据经济发达、机制灵活,但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较高的实际,因地制宜,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抓工业发展的理念抓农业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4年底,全市建成了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并完成了其中35万亩的标准化改造工作;规划建设了199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27.3万亩。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兼顾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的思路,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一圈两带四区块”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2014年,全市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其中生猪、蔬菜、禽蛋、花卉、水果、水产养殖的产值超过10亿元。

  三是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浙江省“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逐步实现农业“清洁化”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化”投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已有3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7个示范区和9个示范企业,全市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8%和84%。

  四是以“五化”为特征,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产业市场化、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初步构建了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全市农业规模经营率达到66.3%,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3%以上。

  五是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与金融、保险部门的合作,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农业融资难难题,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到2014年底,全市有70.7%的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政策性农业保险主险种达到24个,基本覆盖各主导产业,参保农户17.75万户,保险责任53.84亿元。

  六是以监管为手段,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基本建立智慧畜牧业和智慧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2014年,全市122个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6%,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措施

  前不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宁波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并计划于6月中下旬召开全市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下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全力以赴“补短板、拉长板”,确保今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圈三区”(即都市农业圈、现代农业先导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内的灌排河沟、泵闸、小型水源、田间沟渠和机耕路、机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到今年底,全市旱涝保收面积要占耕地面积7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牧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稳步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的收集处置体系,全面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到今年底,全市要减少农药用量300吨以上、化肥用量5000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自动化,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培育以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为主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到今年底,全市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7%以上。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农资监管、动植物检疫、气象和病虫灾害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到今年底,全市农业信息化服务面要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