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安机关全力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

  通讯(网络)诈骗,近年来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全力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并成功破获了一些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分子,有力地打击了此类犯罪。

  一、我市公安机关在预防和打击通讯(网络)犯罪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主动打击。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刘凯对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分管副局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研究,听取关于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情况的汇报,对发案总量、受骗方式、资金转账、受害人群、作案手段、突出案件、打处情况、主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要求各警种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和督促全市公安机关规范录入监管、严格初侦初查、加大侦办力度、强化案件防控,迅速有效地开展打防工作,并通过市财政局及相关协会向全市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发出预警通告。今年截止12月20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18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5人,打掉犯罪团伙17个,冻结赃款333.29万元,紧急止损被骗资金人民币237.4万元、美金60.08万元,并封停诈骗电话号码800余个,拦截境外诈骗电话100余个,有力地打击了此类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加强源头预防。为了从源头上预防通讯(网络)诈骗的蔓延,由浙江省公安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在全省金融机构开展了“心防工程”专项建设。市公安局成立了“心防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市金融“心防工程”建设工作。各地、各单位按照“源头预防、主动防范”的工作原则,以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以通讯(网络)诈骗为重点的宣传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面防范宣传机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覆盖式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管控能力与金融系统自我防范能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自防意识明显提神。今年5月5日,全市金融安全“心防工程”建设暨防范宣传集中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活动期间,全市共设宣传点180余个,发布媒体信息59586条,悬挂横幅标语21022条,摆放宣传展板700余块,发放各类防范宣传手册80余万份。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营业场所LED滚动显示、ATM机具屏幕滚动宣传、自助机具防护舱张贴防范提醒标贴、语音提醒、“银行110”按钮报警实现全覆盖,通讯(网络)诈骗警察“提示岗”也已摆放在我市各大金融营业网点。专项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件142起,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二、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

  当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虽然呈现多种形式,但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虚构子女等出事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及其子女、亲友的电话号码后,冒充老师、医生等以受害人的孩子或亲友生急病、出车祸需抢救或被绑架为由实施诈骗。二是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然后谎称近期将来看望受害人。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出车祸、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帐户。三是利用银行卡转账实施诈骗。冒充银联客服中心发送银行卡消费短信,诱骗受害人按照其设置的程序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从而将卡内现金转到其指定的帐号。四是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通过电子邮件、网络QQ群、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即要求支付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等实施诈骗。五是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工作人员随机拨打电话,以受害人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为名,骗取受害人保证金或者要求将银行卡内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六是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税务局、财政局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买房、买车可以退税为名,诱骗受害人将银行卡内的钱转帐至涉案银行帐号。七是盗取他人QQ号后,冒用他人网络QQ上的身份,取得其家人、朋友或下属的信任之后,实施诈骗钱财的行为。

  三、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个人防范建议

  广大群众在遇到上述诈骗的短信或者电话时,千万要保持头脑清醒,多想想,多问问。我们要记住“三不”: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犯罪嫌疑人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二是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三是不转账。要学习了解必要的银行卡常识,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以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要轻易泄漏银行卡密码。

  如果受害人钱财已被骗,警方建议可通过以下两个方法予以及时冻结账户,达到止损目的,给公安机关争取宝贵时间:

  (一)通过电话银行冻结止付:即拨打该诈骗帐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使该诈骗帐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在接报案件后的次日凌晨0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小时。该操作仅限于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工商银行,则可以拨打“95588”工商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操作。

  (二)通过网上银行冻结止付:即登陆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帐号冻结止付,时限也为24小时。如需继续冻结止付,则可以在次日凌晨0时后重复上述操作。该操作仅限于嫌疑人的网上银行转账功能。

  四、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社会联动防治对策

  防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各司其责、各履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一)“防”字当先。宣传是预防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及时将其诈骗手段、形式、过程曝光,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就难以得逞。

  (二)“打”字当头。要坚决果断铲除了诈骗网络平台,深入排查为不法分子提供技术支持的不法网络运营商、代理商,快速及时地封堵其账号,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密切注意通讯(网络)诈骗职业犯罪的高危人群,主动开展侦查,一旦查实诈骗窝点,坚决予以一窝端、连根拔起。

  (三)“治”字当中。要强力整治非法电信营运商,强力整治银行可疑账户。督促各级电信运营商依法经营,对非法提供改号、网络平台服务的不法运营商,一律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部门要加大自身监控管理,规范办理银行账户、银行卡行为,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

  (四)“建”字贯穿。一要建立警种联动机制。各警种、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工作格局。二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公安、银监、信通、银行等部门会议,总结交流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经验。三要建立督导工作机制。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防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督导,对监管不力、放纵诈骗犯罪的,要坚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工商管理等部门一起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