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宁波站开通新闻发布
稿源:   2013-12-25 11:06:32报料热线:81850000
 

  历经全体建设者38个月的艰苦奋战,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铁路宁波站改建工程将于12月28日投入使用。这是继2009年9月甬台温铁路通车、2013年7月杭甬高铁建成通车后,我市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件盛事,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好事。受市政府委托,现将铁路宁波站开通有关情况向广大媒体作简单介绍。

  一、宁波站建设沿革

  既有宁波站自1959年9月建成运营,至2010年10月拆除改建,历经51个春秋。51年来,随着铁路和城市的发展,宁波站于1987年4月重建营运大楼,翌年2月建成启用,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1998年5月,宁波再度扩建,至9月竣工,新建站线6股,扩建站房5000平方米。宁波站虽经历两次改造,添增了股道,扩建了站房等设施,但依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对宁波站实施改扩建,广大市民日益期待,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

  2007年11月,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原铁道部在宁波签订《关于加快宁波地区铁路建设与发展会议纪要》,明确“由路地合资,按市场化方式,将宁波站建设成为包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从此,宁波站改建工作排上了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7月,宁波站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铁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2009年4月,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宁波站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主体和出资方案,即市铁路建设指挥部会同铁路方负责宁波站项目建设,市轨道公司负责筹措我市应出资本金,市轨道交通指挥部负责轨道2、4号线宁波站部分建设和资金筹措,海曙区政府包干负责宁波站项目红线外2.8平方公里范围的综合开发与建设。2009年6月,上海铁路局成立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包括宁波站在内的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任务。

  二、宁波站枢纽设计理念和建成后主要功能结构

  宁波站交通枢纽工程总投资120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其中铁路工程投资35.14亿元,站房面积7.4万平方米,站台雨棚5.9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4台16线。配套南北广场、轨道交通2、4号线、市域公交、市内公交、慢行交通和8条通站道路。宁波站区域规划采用“一心、两轴、四区”的总体格局,“一核”,就是以主体站房为核心,“两轴”,就是围绕站房核心区分别延伸出两条轴线,纵向主轴线穿越主站房,联结站区南北广场并延伸至城市空间;横向辅轴线向铁路东西延伸,空间沿主轴线为南郊公园、步行广场、城市绿化带、停车场、月湖公园;“四区”,就是由主、辅两条轴线构成十字型规划将站区外围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作为站区和城市的交通、停车及绿化用地,整个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形成集国铁、轨道、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零换乘”、“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集散中心。

  宁波站站房设计方案经国际征集,三轮专家评选和公众投票评选,最终确定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的“天一生水”方案。“天一生水”的理念来自于相距宁波站不远的古建筑“天一阁”。作为宁波历史文化的象征,天一阁因“天一生水”而得名。宁波站的构思由位于建筑中央的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幻化而成,随着水珠的扩散形成优美起伏的水纹,并最终幻化为灵动舒畅的建筑造型。

  宁波站站房由地上三层、地下三层共6层构成。其中,地上一层为进站大厅、售票大厅和铁路站台,地上二层为高架候车大厅;三层为商业、餐饮、休闲厅,位于二层候车大厅两侧夹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大厅和南北公共通廊,地下二、三层分别为轨道交通2、4号线站台站厅。改建后的宁波站采用民航航站楼“上进下出”的流线布局,将以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集于一体的全新面貌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三、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建设过程

  2009年9月和12月,宁波站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获铁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同年12月30日,宁波市政府与上海铁路局联合举行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开工仪式。自此,宁波站改建工程作为宁波铁路枢纽建设项目之一正式拉开了序幕。

  2010年9月8日,作为过渡车站的宁波东站建成投用,宁波站即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实施拆迁。同年10月28日,宁波站整个站场区域开始大规模施工。2011年3月完成正线过渡,确保铁路正常运行;2012年5月完成深基坑开挖,2012年12月完成永久性正线施工,2013年4月和7月分别完成站房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结顶;2013年11月完成建筑安装,进入静态验收;2013年12月19日,完成环保试运行批复;2013年12月20日,完成机电工程安装及信号、通信、旅服、客服等系统联调联试、消防验收后通过初步验收;2013年12月22日,通过安全评估,具备投用条件,2013年12月28日0点起按计划投入运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秉承“以建设短期不便换取百姓百年便利”的理念,宁波站实行原址改扩建。宁波站改建工程是宁波建设史上单体建筑最宏伟的工程,由于建设“主站场”位于中心城区,工程涉及大量的征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处理工作;要减少施工噪音、震动、扬尘以及交通运输拥堵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既有站区施工既要抓工程进度,又要确保火车正常运行安全;在号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狭小区域同步进行铁路、地铁、公交车站和广场及配套道路施工,有多个施工作业面,施工矛盾突出。可以说是技术含量高、交叉工程多、施工难度大、建设环境复杂、安全质量要求严格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建设中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工程2010年10月开工至2012年上半年期间,受宏观经济调控、铁路形势变化、征迁政策调整等方面影响,铁路工程一度进展较慢,配套工程尚未实质性开工。

  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加快工程进度,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奋战五百天,开通新南站”专项活动誓师大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长亲自挂帅,市政府副秘书任总指挥,多个部门和海曙区参加的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指挥部,采取现场联合办公方式,及时协调施工矛盾,解决施工保障难题,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面对20余家大小单位和3200多住户的征地征收,海曙区举全区之力,在市级有关部门和铁路部门支持下,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分期完成了征地76.61万平方米,征收房屋39.9万平方米的征地征收任务,并千方百计筹措配套工程建设资金。在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协调推进指挥部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统筹谋划、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合心合力、关注支持,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市住建委市政前期办、宁波电业局等建设代建单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努力把宁波站打造成为精品工程、典范工程。参与工程建设的20多家施工单位和上万名工程建设者冒严寒、战酷暑,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攻破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形成了“勇于担责、敢于攻坚、善于协调、乐于奉献”的新南站精神。

  宁波站建成投用,是铁路部门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铁路宁波站作为促发展,惠民生工程统筹谋划的结果;是路地双方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勇于拼搏、敢打硬仗、乐于奉献、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站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周边居民群众,他们为了宁波站的建设,舍小家、顾大局,忍受了三年多工程施工造成的诸多不便。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集体、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令人敬佩、值得铭记。

  四、铁路宁波站投用情况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宁波站建成投用,使宁波更好地融入全国高铁网,对宁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了宁波铁路枢纽能力。宁波站开通前,东站开行客车87对,已经超负荷运转。宁波站开通后,日开行班列能力可达近200对,大大提升了宁波铁路客运接发能力,为宁波铁路和综合交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提升了宁波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宁波站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慢行交通等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和“无缝衔接”,将大大改善旅客乘降条件,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和舒适。三是提升了宁波城市形象和周边城区品位。新宁波站的建成投用,使宁波有了与自己的城市地位相符的综合交通枢纽,宁波市对外窗口形象得以提高。同时,结合新宁波站建设,海曙区政府对周边2.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档次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吸引各类高端服务产业规模化集聚,形成以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复合功能的都市门户区。

  (一)铁路运营组织情况

  铁路宁波站为全国铁路客运一等站,开通初期安排客车96对,其中:其中高铁43对,动车40对,普速车13对,春运期间还将增开临客列车。

  (二)公共交通组织情况

  为配合铁路宁波站开通,交通部门将以公交为主导,出租汽车为补充,保障铁路宁波站旅客正常疏运。

  公交车方面:在铁路宁波站区域共安排31条线路,公交线路直接通达市区80%以上乡镇街道和各类园区,通过一次换乘到达80%以上社区和行政村,公交服务覆盖面比较大,可以承担铁路宁波站50%以上客流量(约6.5万)。公交线路部署采取“3+1”模式,即“一主、一辅、一短驳和一换乘” “一主”就是以始发线路为主力,南广场公交首末站计划安排22条始发线路(含1条夜间线),投入运力377辆,始发线路高峰班次间隔控制在10分钟左右,高峰小时达160班。“一辅”就是以途经线路为辅助,满足周边区域。在甬水桥路、恒春街安排5条停靠线路。“一短驳”就是设立农工商临时首末站,调整原火车站区域附近4条线路集中到农工商始发,开通农工商至铁路宁波站的区间短驳线。“一换乘”就是在宁波站始发、途经和短驳公交基础上,通过一次换乘到达80%以上社区和行政村。此外,还将实施智能调度,加强与铁路时刻衔接,及时加密班次,建立大客流应急预案,及时响应突发情况。出租车方面:已作出相应安排。

  (三)交通管理应对措施

  铁路宁波站(南站)启用及周边道路开通后,区域交通管理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均衡流量,外围绕行,理顺公交,严管违停。一是倡导公交出行,选择外围绕行。为保障车站及周边道路的交通顺畅运行,建议乘坐火车出行的市民尽量选择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进出车站。同时建议非接送客的私家车尽量不要选择车站周边新建道路通行,经柳汀街、中山路等道路绕行,以均衡交通流量。二是优化路口管制,理顺车辆通行。为保障车站启用后的交通顺畅,相关部门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了多次研究,实施了单行线、禁左等交通管制和组织措施,如为保障长春路-三支街口的顺畅通行,将采取禁止机动车(除公交外)自东往南左转弯的管制措施,受限车辆可以通过立交路-尹江路或镇明路-三支街进入车站区域。已行至该路口的车辆可以继续行驶至长春路-共青路口掉头,再右转由三支街下穿进入车站区域。三是主导停车入位,严管周边停车。私家车辆前往车站,除到二层出发平台送客后立即驶离外,都要求进入车站西北角的公共停车场停放。严禁在区域内及周边道路上占道停车,当停车场没空位时,不得在道路上停车等待,防止造成道路拥堵。公安交警部门将严格车站周边道路及恒春街、苍松路、三支街、尹江路等外围连接道路的违法停放管理和处罚。

  宁波站投入使用后,初期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轨道交通2、4号线、市域公交站、北广场还在建设当中,周边道路还不顺畅。另外,环境整治还刚起步,许多方面离市民的期盼还有差距。预计三市路和永达路2014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市域公交站2014年底投入使用,北广场、轨道交通2号线、南站西路、夏禹路2015年建成投用。我相信,届时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乃至整个区域的交通功能基本完善,区域开发建设也已经起步。经过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宁波站区域将向市民展现出崭新的面貌,成为宁波老城区继天一广场、月湖风景区之后的新亮点,成为宁波中心城区的新地标。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

铁路宁波站开通新闻发布

稿源: 2013-12-25 11:06:32

 

  历经全体建设者38个月的艰苦奋战,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铁路宁波站改建工程将于12月28日投入使用。这是继2009年9月甬台温铁路通车、2013年7月杭甬高铁建成通车后,我市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件盛事,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好事。受市政府委托,现将铁路宁波站开通有关情况向广大媒体作简单介绍。

  一、宁波站建设沿革

  既有宁波站自1959年9月建成运营,至2010年10月拆除改建,历经51个春秋。51年来,随着铁路和城市的发展,宁波站于1987年4月重建营运大楼,翌年2月建成启用,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1998年5月,宁波再度扩建,至9月竣工,新建站线6股,扩建站房5000平方米。宁波站虽经历两次改造,添增了股道,扩建了站房等设施,但依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对宁波站实施改扩建,广大市民日益期待,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

  2007年11月,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原铁道部在宁波签订《关于加快宁波地区铁路建设与发展会议纪要》,明确“由路地合资,按市场化方式,将宁波站建设成为包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从此,宁波站改建工作排上了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7月,宁波站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铁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2009年4月,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宁波站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主体和出资方案,即市铁路建设指挥部会同铁路方负责宁波站项目建设,市轨道公司负责筹措我市应出资本金,市轨道交通指挥部负责轨道2、4号线宁波站部分建设和资金筹措,海曙区政府包干负责宁波站项目红线外2.8平方公里范围的综合开发与建设。2009年6月,上海铁路局成立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包括宁波站在内的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任务。

  二、宁波站枢纽设计理念和建成后主要功能结构

  宁波站交通枢纽工程总投资120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其中铁路工程投资35.14亿元,站房面积7.4万平方米,站台雨棚5.9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4台16线。配套南北广场、轨道交通2、4号线、市域公交、市内公交、慢行交通和8条通站道路。宁波站区域规划采用“一心、两轴、四区”的总体格局,“一核”,就是以主体站房为核心,“两轴”,就是围绕站房核心区分别延伸出两条轴线,纵向主轴线穿越主站房,联结站区南北广场并延伸至城市空间;横向辅轴线向铁路东西延伸,空间沿主轴线为南郊公园、步行广场、城市绿化带、停车场、月湖公园;“四区”,就是由主、辅两条轴线构成十字型规划将站区外围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作为站区和城市的交通、停车及绿化用地,整个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形成集国铁、轨道、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零换乘”、“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集散中心。

  宁波站站房设计方案经国际征集,三轮专家评选和公众投票评选,最终确定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的“天一生水”方案。“天一生水”的理念来自于相距宁波站不远的古建筑“天一阁”。作为宁波历史文化的象征,天一阁因“天一生水”而得名。宁波站的构思由位于建筑中央的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幻化而成,随着水珠的扩散形成优美起伏的水纹,并最终幻化为灵动舒畅的建筑造型。

  宁波站站房由地上三层、地下三层共6层构成。其中,地上一层为进站大厅、售票大厅和铁路站台,地上二层为高架候车大厅;三层为商业、餐饮、休闲厅,位于二层候车大厅两侧夹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大厅和南北公共通廊,地下二、三层分别为轨道交通2、4号线站台站厅。改建后的宁波站采用民航航站楼“上进下出”的流线布局,将以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集于一体的全新面貌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三、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建设过程

  2009年9月和12月,宁波站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获铁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同年12月30日,宁波市政府与上海铁路局联合举行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开工仪式。自此,宁波站改建工程作为宁波铁路枢纽建设项目之一正式拉开了序幕。

  2010年9月8日,作为过渡车站的宁波东站建成投用,宁波站即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实施拆迁。同年10月28日,宁波站整个站场区域开始大规模施工。2011年3月完成正线过渡,确保铁路正常运行;2012年5月完成深基坑开挖,2012年12月完成永久性正线施工,2013年4月和7月分别完成站房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结顶;2013年11月完成建筑安装,进入静态验收;2013年12月19日,完成环保试运行批复;2013年12月20日,完成机电工程安装及信号、通信、旅服、客服等系统联调联试、消防验收后通过初步验收;2013年12月22日,通过安全评估,具备投用条件,2013年12月28日0点起按计划投入运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秉承“以建设短期不便换取百姓百年便利”的理念,宁波站实行原址改扩建。宁波站改建工程是宁波建设史上单体建筑最宏伟的工程,由于建设“主站场”位于中心城区,工程涉及大量的征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处理工作;要减少施工噪音、震动、扬尘以及交通运输拥堵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既有站区施工既要抓工程进度,又要确保火车正常运行安全;在号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狭小区域同步进行铁路、地铁、公交车站和广场及配套道路施工,有多个施工作业面,施工矛盾突出。可以说是技术含量高、交叉工程多、施工难度大、建设环境复杂、安全质量要求严格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建设中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工程2010年10月开工至2012年上半年期间,受宏观经济调控、铁路形势变化、征迁政策调整等方面影响,铁路工程一度进展较慢,配套工程尚未实质性开工。

  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加快工程进度,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奋战五百天,开通新南站”专项活动誓师大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长亲自挂帅,市政府副秘书任总指挥,多个部门和海曙区参加的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指挥部,采取现场联合办公方式,及时协调施工矛盾,解决施工保障难题,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面对20余家大小单位和3200多住户的征地征收,海曙区举全区之力,在市级有关部门和铁路部门支持下,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分期完成了征地76.61万平方米,征收房屋39.9万平方米的征地征收任务,并千方百计筹措配套工程建设资金。在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协调推进指挥部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统筹谋划、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合心合力、关注支持,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市住建委市政前期办、宁波电业局等建设代建单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努力把宁波站打造成为精品工程、典范工程。参与工程建设的20多家施工单位和上万名工程建设者冒严寒、战酷暑,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攻破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形成了“勇于担责、敢于攻坚、善于协调、乐于奉献”的新南站精神。

  宁波站建成投用,是铁路部门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铁路宁波站作为促发展,惠民生工程统筹谋划的结果;是路地双方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勇于拼搏、敢打硬仗、乐于奉献、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站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周边居民群众,他们为了宁波站的建设,舍小家、顾大局,忍受了三年多工程施工造成的诸多不便。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集体、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令人敬佩、值得铭记。

  四、铁路宁波站投用情况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宁波站建成投用,使宁波更好地融入全国高铁网,对宁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了宁波铁路枢纽能力。宁波站开通前,东站开行客车87对,已经超负荷运转。宁波站开通后,日开行班列能力可达近200对,大大提升了宁波铁路客运接发能力,为宁波铁路和综合交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提升了宁波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宁波站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慢行交通等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和“无缝衔接”,将大大改善旅客乘降条件,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和舒适。三是提升了宁波城市形象和周边城区品位。新宁波站的建成投用,使宁波有了与自己的城市地位相符的综合交通枢纽,宁波市对外窗口形象得以提高。同时,结合新宁波站建设,海曙区政府对周边2.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档次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吸引各类高端服务产业规模化集聚,形成以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复合功能的都市门户区。

  (一)铁路运营组织情况

  铁路宁波站为全国铁路客运一等站,开通初期安排客车96对,其中:其中高铁43对,动车40对,普速车13对,春运期间还将增开临客列车。

  (二)公共交通组织情况

  为配合铁路宁波站开通,交通部门将以公交为主导,出租汽车为补充,保障铁路宁波站旅客正常疏运。

  公交车方面:在铁路宁波站区域共安排31条线路,公交线路直接通达市区80%以上乡镇街道和各类园区,通过一次换乘到达80%以上社区和行政村,公交服务覆盖面比较大,可以承担铁路宁波站50%以上客流量(约6.5万)。公交线路部署采取“3+1”模式,即“一主、一辅、一短驳和一换乘” “一主”就是以始发线路为主力,南广场公交首末站计划安排22条始发线路(含1条夜间线),投入运力377辆,始发线路高峰班次间隔控制在10分钟左右,高峰小时达160班。“一辅”就是以途经线路为辅助,满足周边区域。在甬水桥路、恒春街安排5条停靠线路。“一短驳”就是设立农工商临时首末站,调整原火车站区域附近4条线路集中到农工商始发,开通农工商至铁路宁波站的区间短驳线。“一换乘”就是在宁波站始发、途经和短驳公交基础上,通过一次换乘到达80%以上社区和行政村。此外,还将实施智能调度,加强与铁路时刻衔接,及时加密班次,建立大客流应急预案,及时响应突发情况。出租车方面:已作出相应安排。

  (三)交通管理应对措施

  铁路宁波站(南站)启用及周边道路开通后,区域交通管理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均衡流量,外围绕行,理顺公交,严管违停。一是倡导公交出行,选择外围绕行。为保障车站及周边道路的交通顺畅运行,建议乘坐火车出行的市民尽量选择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进出车站。同时建议非接送客的私家车尽量不要选择车站周边新建道路通行,经柳汀街、中山路等道路绕行,以均衡交通流量。二是优化路口管制,理顺车辆通行。为保障车站启用后的交通顺畅,相关部门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了多次研究,实施了单行线、禁左等交通管制和组织措施,如为保障长春路-三支街口的顺畅通行,将采取禁止机动车(除公交外)自东往南左转弯的管制措施,受限车辆可以通过立交路-尹江路或镇明路-三支街进入车站区域。已行至该路口的车辆可以继续行驶至长春路-共青路口掉头,再右转由三支街下穿进入车站区域。三是主导停车入位,严管周边停车。私家车辆前往车站,除到二层出发平台送客后立即驶离外,都要求进入车站西北角的公共停车场停放。严禁在区域内及周边道路上占道停车,当停车场没空位时,不得在道路上停车等待,防止造成道路拥堵。公安交警部门将严格车站周边道路及恒春街、苍松路、三支街、尹江路等外围连接道路的违法停放管理和处罚。

  宁波站投入使用后,初期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轨道交通2、4号线、市域公交站、北广场还在建设当中,周边道路还不顺畅。另外,环境整治还刚起步,许多方面离市民的期盼还有差距。预计三市路和永达路2014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市域公交站2014年底投入使用,北广场、轨道交通2号线、南站西路、夏禹路2015年建成投用。我相信,届时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乃至整个区域的交通功能基本完善,区域开发建设也已经起步。经过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宁波站区域将向市民展现出崭新的面貌,成为宁波老城区继天一广场、月湖风景区之后的新亮点,成为宁波中心城区的新地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