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稿源:   2012-09-19 11:09:29报料热线:81850000

  刚才已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后我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何新举措?

  邹大鸣: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话,那么我们下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就是“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品质’的基本路径,构建‘均衡为先、效率至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想这里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合上一轮文化设施建设的实际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设施,重点要提升一批现有的市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使之成为展示宁波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形成完备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十二五”末,我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所有县(市)区建成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所有乡镇(街道)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成基层文化宫。

  二是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我们除了继续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提高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之外,下一步重点要通过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资源整合配送系统和广泛的文化信息传输网络,满足各阶层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优秀的文化成果方便地为市民使用。到“十二五“期末,我们还要培育100个“天然舞台”、“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群星展厅”等一批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群众性,富有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文化品牌项目,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覆盖率达到100%,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三是要不断健全各类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宁波市文化强市指标体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在高效发挥公共财政投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度之外,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合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集聚,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名家,扶持基层文化骨干队伍、业余文化团队、“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我注意到您在发布中提到了“名城宁波”一词,请问在我市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关情况以及今后有何设想?

  邹大鸣:宁波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底蕴深厚,且文化遗产类型丰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许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具体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通过我们文化网站进行了解,我们每年也在向社会发布文物保护事业蓝皮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媒体和社会民众对此也一直十分关注。

  作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始终认为,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合理设计城市传统历史区域和新兴现代区域,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功能得到融合,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必然途径,历史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建设不应该成为矛盾。因此,在去年我们研究“文化强市”建设体系时,制定了六大行动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名城形象提升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实施天一阁博物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改造提升以及“大运河(宁波段)”、“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等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点线片面”的保护;结合文物调查、文献整理与考古研究,加强名城内涵挖掘和展示,让丰富的历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使名城风貌进一步彰显,使名城特色更加鲜明,影响不力断扩大,使“名城宁波”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认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稿源: 2012-09-19 11:09:29

  刚才已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后我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何新举措?

  邹大鸣: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话,那么我们下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就是“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品质’的基本路径,构建‘均衡为先、效率至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想这里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合上一轮文化设施建设的实际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设施,重点要提升一批现有的市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使之成为展示宁波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形成完备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十二五”末,我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所有县(市)区建成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所有乡镇(街道)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成基层文化宫。

  二是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我们除了继续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提高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之外,下一步重点要通过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资源整合配送系统和广泛的文化信息传输网络,满足各阶层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优秀的文化成果方便地为市民使用。到“十二五“期末,我们还要培育100个“天然舞台”、“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群星展厅”等一批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群众性,富有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文化品牌项目,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覆盖率达到100%,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三是要不断健全各类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宁波市文化强市指标体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在高效发挥公共财政投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度之外,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合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集聚,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名家,扶持基层文化骨干队伍、业余文化团队、“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我注意到您在发布中提到了“名城宁波”一词,请问在我市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关情况以及今后有何设想?

  邹大鸣:宁波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底蕴深厚,且文化遗产类型丰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许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具体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通过我们文化网站进行了解,我们每年也在向社会发布文物保护事业蓝皮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媒体和社会民众对此也一直十分关注。

  作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始终认为,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合理设计城市传统历史区域和新兴现代区域,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功能得到融合,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必然途径,历史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建设不应该成为矛盾。因此,在去年我们研究“文化强市”建设体系时,制定了六大行动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名城形象提升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实施天一阁博物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改造提升以及“大运河(宁波段)”、“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等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点线片面”的保护;结合文物调查、文献整理与考古研究,加强名城内涵挖掘和展示,让丰富的历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使名城风貌进一步彰显,使名城特色更加鲜明,影响不力断扩大,使“名城宁波”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认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