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传媒宁波
[浙江日报]宁波:国际强港扬帆启航
稿源: 浙江日报   2011-03-31 15:58:56报料热线:81850000

  本报记者刘刚李建新张品方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心目中的“东方大港”锁定在宁波北仑一带。

  历史精准印证了伟人的先见。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3亿吨,跃居世界首位。“东方大港”梦圆宁波。

  这个关于港口的传奇,并没有划上句号;属于宁波的精彩,才刚刚开始。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战略,曾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宁波,又一次站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

  这一次,宁波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腾飞:有全国最佳深水岸线资源的宁波,无疑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区与龙头。

  这一次,宁波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浙江期待:“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能否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

  这一次,宁波还肩负着迈向“深蓝”的国家使命:纵观近现代国家发展史,从陆域经济到海洋经济,是历史必然,是富强途径。

  近日,我们来到宁波,走进港口,探访岛屿,凭海听涛,深切感受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从“酒肉穿肠过”到“商贾云集地”:贸易物流港是通往国际强港的重要驿站

  宁波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我省海岸线三分之一,其中,海洋经济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深水岸线有170公里,是我省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的良港之一。

  有深水岸线,必有国际良港。改革开放后,依托浙江经济腾飞,原本在国内港口寂寂无名的宁波港,迎来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十一五”,宁波—舟山港实现一体化,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315万标箱。

  但“大则大矣,强尚不足。”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金坤认为,与国际强港相比,宁波港真正的差距在于配套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增值服务提供能力。否则,货物吞吐量再大,也不过是“酒肉穿肠过”。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宁波新近提出的“六个加快”战略中,第一个加快就是“打造国际强港”。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表示,打造“国际强港”就是要实现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转变。

  新战略迅速形成共识。“国际强港一定是贸易港,拥有掌握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北仑区区长华伟如是认为,如荷兰鹿特丹港,其80%的吞吐货物、大宗商品通过一流的港口物流体系运往欧洲各国,许多企业因此将欧洲配送中心设在鹿特丹。

  宁波能成为中国的鹿特丹吗?在采访中,我们已依稀看到这种前景。

  在镇海,2007年率先成立“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管委会”,2009年率先开建多货种、多功能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目标直指定价权。2010年,液体化工等六大生产资料交易额达420亿元。

  在北仑,矿产品、国际船舶及船用设备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所有这些努力,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让宁波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资源配置中心。而这些努力也有了早期收获,宁波液体化工、铁矿石、塑料的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贵重金属镍的交易量更是位居亚洲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价格话语权。

  未来更令人鼓舞。“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建成5个在全国或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实现3600亿元以上的交易额。

  从“大吞大吐”到“细嚼慢咽”:高端化、生态化的临港工业是国际强港的历史使命

  在来宁波之前,我们就从公开资料中了解到,鹿特丹经济中约50%的增加值来自临港工业,那里有国际一流的石化基地,食品工业也非常发达。

  “国际强港,一定要有强大的临港工业。”对鹿特丹经验,宁波市市长刘奇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在严格体现生态经济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宁波必须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而且要站在未来浙江以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定位,走出一条高端化、生态化的临港工业发展之路。

  在这一认知的背后,其实有一条为众多经济学家认同的发展规律:重工业是世界上多数经济体在工业化后期绕不过去的必经阶段,而重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是港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的宁波,也因此责无旁贷。(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以钢铁业为例,国际大钢企多临港而建,因为这样原料和产品进出才能位于最佳成本状态。宁波市发改委的一项统计也显示,仅就解决目前我省需求而言,宁波每产一吨钢,可以节约运输等成本250元,一年就是60多亿元,充分体现了生态发展的要求。

  期待是动力,也是压力。但在采访中,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宁波人的饱满信心。

  这信心来自于现实基础。目前,宁波已基本形成一条以石化、钢铁、汽车、造纸、造船和能源等为支柱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09年,以临港工业为主的规上重化工业完成总产值6000亿元以上,炼油、PTA、MDI、白纸板等生产规模均为全国第一,宁波化工区最近还升格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工业开发区。

  这信心也来自于新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国家战略。以宁波化工区为例,2010年产值是1000亿元,“十二五”则要达到4000亿元。目标看似遥远,但在建的几大项目就可以轻松实现产值翻番,何况更多好项目正纷至沓来。

  但是,重工业大跨步发展,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态环保的严峻课题,宁波何以求解?

  对此,宁波发改委主任陈仲朝回答得坚决:择优发展,用“循环化、高科技化、集约化”这三道“紧箍圈”,将临港工业牢牢约束在生态文明的轨道上。

  在宁波化工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里已初步打造成循环经济园区:一条条下游的“食物链”将石化企业的排泄物“细嚼慢咽”,吃干榨尽,并衍生出新的产业和产品。从2006年起,这里就不再引入污染大的医药、染料、农药中间体项目,除镇海炼化外,今后也不再引入新的炼化企业。

  从“生存之海”到“活力之海”:海洋新兴产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粗约20厘米,连续生产一根最长达20多公里,这样的电线你见过吗?

  在宁波“东方电缆”,我们被告知,这就是海洋电缆,是海洋经济的“动脉”装备。“东方电缆”是目前我国极少数能够生产110千伏级海洋电缆和海洋工程、深海探测用电缆的企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探测和舟山电网、海南电网等重大工程。

  而在6年前,“东方电缆”还是北仑小港镇一家普通的民用电线电缆企业。“如果不是海洋经济,就没有今天的‘东方电缆’。”董事长夏崇耀说。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证明,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意味着宁波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进入了成长壮大期。

  在宁波采访时,尽管春寒料峭,我们仍不时感受到海洋新兴产业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最令人振奋的是海洋装备制造,这是诸多海洋产业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在奉化,浙江造船厂,一艘约3000吨的深海工程探测船,价值相当于两条10万吨普通船舶;

  在江北区,中策集团,大功率柴油机让我国大吨位船舶有了自主品牌的强劲“心脏”,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慈溪“天生”公司,广泛应用于深海探测的密封件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北仑区,一个浙江未来的海洋装备基地项目引进正紧锣密鼓地进行,5年内产值可望达到100多亿元。

  所见所闻,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判断:宁波正为浙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赢得全国地位。虽然与国际一流相比,宁波仍处于奋起直追阶段。

  因为海洋经济,前景变得空前美好的还有——

  在炙手可热的梅山保税物流岛,我们了解到,在整个“十二五”,这座小岛的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一个焕然一新的梅山岛正款款走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中的水道工程完成后,梅山与大陆间将形成一个人工闭环,原本混黄的近海海水有望澄清变蓝,成为浙江沿海又一处休闲胜地。

  在宁波“十二五”规划中,以近海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海洋能源产业,以宁波海洋生物工程院、海洋生物科技园等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让我们对未来海味十足的“宁波制造”充满期待。

  从“幕后英雄”到“点石成金”:现代服务业为海洋经济插上腾飞双翼

  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是反应主体,却发挥着“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扮演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如此。

  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奇迹坚定了我们的这种认识。2010年该公司实现贵重金属镍交易额120多亿元,初步掌握了亚洲镍金属的价格话语权,其日交易信息,美国华尔街对冲基金愿以每年200万美元高价购买。

  成就“宁波神化”的,除了海洋经济机遇外,还有宁波的金融创新。这并不难理解,一张镍金属买卖合约都价值千金,资金需求量极大,如果没有创新的金融服务跟进,根本无法想象。

  也因此,宁波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金融将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点金石’。”

  这是一种有历史深度的自信。在我国近代史上,宁波金融就非常发达,一度是东南沿海的金融中心。今天,宁波金融依然风景独好。2009年一项排名显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宁波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如是优势,当然不能在海洋经济的历史机遇中缺席。但我们也看到,就与海洋经济深度结合程度而言,包括金融、信息、物流等在内的宁波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航运金融等海洋经济新发展空间尚未打开。

  一个略显尴尬的现状足以说明问题:尽管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但目前我省仍有半数货物舍近求远走上海港,根本原因就是上海的港航服务业更加发达。同样,伦敦港尽管年吞吐量只有200万标箱,却依靠发达的港航服务业,稳居全球航运中心地位。

  也正基于此,在提出“国际强港”目标后,宁波正着力改变现状,智慧物流发展,航运金融创新以及东部新城、梅山保税港区等现代港航服务区建设都在加速进行。

  无论是镇海物流枢纽港建设中的涵盖金融、信息、交易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还是北仑传统物流企业从单一的堆场、运输向货代、配送、仓储、国际海运甚至金融代理服务转型,都让我们对宁波海洋经济积蓄中的新跨越充满期待。

  这也是我们对浙江海洋经济的期待。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浙江日报]宁波:国际强港扬帆启航

稿源: 浙江日报 2011-03-31 15:58:56

  本报记者刘刚李建新张品方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心目中的“东方大港”锁定在宁波北仑一带。

  历史精准印证了伟人的先见。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3亿吨,跃居世界首位。“东方大港”梦圆宁波。

  这个关于港口的传奇,并没有划上句号;属于宁波的精彩,才刚刚开始。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战略,曾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宁波,又一次站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

  这一次,宁波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腾飞:有全国最佳深水岸线资源的宁波,无疑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区与龙头。

  这一次,宁波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浙江期待:“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能否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

  这一次,宁波还肩负着迈向“深蓝”的国家使命:纵观近现代国家发展史,从陆域经济到海洋经济,是历史必然,是富强途径。

  近日,我们来到宁波,走进港口,探访岛屿,凭海听涛,深切感受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从“酒肉穿肠过”到“商贾云集地”:贸易物流港是通往国际强港的重要驿站

  宁波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我省海岸线三分之一,其中,海洋经济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深水岸线有170公里,是我省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的良港之一。

  有深水岸线,必有国际良港。改革开放后,依托浙江经济腾飞,原本在国内港口寂寂无名的宁波港,迎来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十一五”,宁波—舟山港实现一体化,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315万标箱。

  但“大则大矣,强尚不足。”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金坤认为,与国际强港相比,宁波港真正的差距在于配套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增值服务提供能力。否则,货物吞吐量再大,也不过是“酒肉穿肠过”。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宁波新近提出的“六个加快”战略中,第一个加快就是“打造国际强港”。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表示,打造“国际强港”就是要实现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转变。

  新战略迅速形成共识。“国际强港一定是贸易港,拥有掌握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北仑区区长华伟如是认为,如荷兰鹿特丹港,其80%的吞吐货物、大宗商品通过一流的港口物流体系运往欧洲各国,许多企业因此将欧洲配送中心设在鹿特丹。

  宁波能成为中国的鹿特丹吗?在采访中,我们已依稀看到这种前景。

  在镇海,2007年率先成立“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管委会”,2009年率先开建多货种、多功能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目标直指定价权。2010年,液体化工等六大生产资料交易额达420亿元。

  在北仑,矿产品、国际船舶及船用设备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所有这些努力,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让宁波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资源配置中心。而这些努力也有了早期收获,宁波液体化工、铁矿石、塑料的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贵重金属镍的交易量更是位居亚洲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价格话语权。

  未来更令人鼓舞。“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建成5个在全国或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实现3600亿元以上的交易额。

  从“大吞大吐”到“细嚼慢咽”:高端化、生态化的临港工业是国际强港的历史使命

  在来宁波之前,我们就从公开资料中了解到,鹿特丹经济中约50%的增加值来自临港工业,那里有国际一流的石化基地,食品工业也非常发达。

  “国际强港,一定要有强大的临港工业。”对鹿特丹经验,宁波市市长刘奇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在严格体现生态经济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宁波必须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而且要站在未来浙江以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定位,走出一条高端化、生态化的临港工业发展之路。

  在这一认知的背后,其实有一条为众多经济学家认同的发展规律:重工业是世界上多数经济体在工业化后期绕不过去的必经阶段,而重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是港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的宁波,也因此责无旁贷。(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以钢铁业为例,国际大钢企多临港而建,因为这样原料和产品进出才能位于最佳成本状态。宁波市发改委的一项统计也显示,仅就解决目前我省需求而言,宁波每产一吨钢,可以节约运输等成本250元,一年就是60多亿元,充分体现了生态发展的要求。

  期待是动力,也是压力。但在采访中,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宁波人的饱满信心。

  这信心来自于现实基础。目前,宁波已基本形成一条以石化、钢铁、汽车、造纸、造船和能源等为支柱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09年,以临港工业为主的规上重化工业完成总产值6000亿元以上,炼油、PTA、MDI、白纸板等生产规模均为全国第一,宁波化工区最近还升格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工业开发区。

  这信心也来自于新机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国家战略。以宁波化工区为例,2010年产值是1000亿元,“十二五”则要达到4000亿元。目标看似遥远,但在建的几大项目就可以轻松实现产值翻番,何况更多好项目正纷至沓来。

  但是,重工业大跨步发展,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态环保的严峻课题,宁波何以求解?

  对此,宁波发改委主任陈仲朝回答得坚决:择优发展,用“循环化、高科技化、集约化”这三道“紧箍圈”,将临港工业牢牢约束在生态文明的轨道上。

  在宁波化工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里已初步打造成循环经济园区:一条条下游的“食物链”将石化企业的排泄物“细嚼慢咽”,吃干榨尽,并衍生出新的产业和产品。从2006年起,这里就不再引入污染大的医药、染料、农药中间体项目,除镇海炼化外,今后也不再引入新的炼化企业。

  从“生存之海”到“活力之海”:海洋新兴产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粗约20厘米,连续生产一根最长达20多公里,这样的电线你见过吗?

  在宁波“东方电缆”,我们被告知,这就是海洋电缆,是海洋经济的“动脉”装备。“东方电缆”是目前我国极少数能够生产110千伏级海洋电缆和海洋工程、深海探测用电缆的企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探测和舟山电网、海南电网等重大工程。

  而在6年前,“东方电缆”还是北仑小港镇一家普通的民用电线电缆企业。“如果不是海洋经济,就没有今天的‘东方电缆’。”董事长夏崇耀说。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证明,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意味着宁波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进入了成长壮大期。

  在宁波采访时,尽管春寒料峭,我们仍不时感受到海洋新兴产业喷薄欲出的生命力,最令人振奋的是海洋装备制造,这是诸多海洋产业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在奉化,浙江造船厂,一艘约3000吨的深海工程探测船,价值相当于两条10万吨普通船舶;

  在江北区,中策集团,大功率柴油机让我国大吨位船舶有了自主品牌的强劲“心脏”,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慈溪“天生”公司,广泛应用于深海探测的密封件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北仑区,一个浙江未来的海洋装备基地项目引进正紧锣密鼓地进行,5年内产值可望达到100多亿元。

  所见所闻,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判断:宁波正为浙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赢得全国地位。虽然与国际一流相比,宁波仍处于奋起直追阶段。

  因为海洋经济,前景变得空前美好的还有——

  在炙手可热的梅山保税物流岛,我们了解到,在整个“十二五”,这座小岛的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一个焕然一新的梅山岛正款款走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中的水道工程完成后,梅山与大陆间将形成一个人工闭环,原本混黄的近海海水有望澄清变蓝,成为浙江沿海又一处休闲胜地。

  在宁波“十二五”规划中,以近海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海洋能源产业,以宁波海洋生物工程院、海洋生物科技园等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让我们对未来海味十足的“宁波制造”充满期待。

  从“幕后英雄”到“点石成金”:现代服务业为海洋经济插上腾飞双翼

  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是反应主体,却发挥着“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扮演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如此。

  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奇迹坚定了我们的这种认识。2010年该公司实现贵重金属镍交易额120多亿元,初步掌握了亚洲镍金属的价格话语权,其日交易信息,美国华尔街对冲基金愿以每年200万美元高价购买。

  成就“宁波神化”的,除了海洋经济机遇外,还有宁波的金融创新。这并不难理解,一张镍金属买卖合约都价值千金,资金需求量极大,如果没有创新的金融服务跟进,根本无法想象。

  也因此,宁波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金融将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点金石’。”

  这是一种有历史深度的自信。在我国近代史上,宁波金融就非常发达,一度是东南沿海的金融中心。今天,宁波金融依然风景独好。2009年一项排名显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宁波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如是优势,当然不能在海洋经济的历史机遇中缺席。但我们也看到,就与海洋经济深度结合程度而言,包括金融、信息、物流等在内的宁波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航运金融等海洋经济新发展空间尚未打开。

  一个略显尴尬的现状足以说明问题:尽管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但目前我省仍有半数货物舍近求远走上海港,根本原因就是上海的港航服务业更加发达。同样,伦敦港尽管年吞吐量只有200万标箱,却依靠发达的港航服务业,稳居全球航运中心地位。

  也正基于此,在提出“国际强港”目标后,宁波正着力改变现状,智慧物流发展,航运金融创新以及东部新城、梅山保税港区等现代港航服务区建设都在加速进行。

  无论是镇海物流枢纽港建设中的涵盖金融、信息、交易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还是北仑传统物流企业从单一的堆场、运输向货代、配送、仓储、国际海运甚至金融代理服务转型,都让我们对宁波海洋经济积蓄中的新跨越充满期待。

  这也是我们对浙江海洋经济的期待。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