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余旭东:积极参与国家“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2/12/15 09:54稿源:宁波日报

  余旭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支撑,也是国际创新竞争的战略要地,更是世界话语规则建立的重要依据。2022年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鼓励开展低碳计量试点和申报建设国家标准验证点,支持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方面,对产业链发展格局、贸易链发展格局、金融链发展格局、标准链发展格局影响深远,处于双循环关键节点的宁波应结合实际、主动靠前,积极引导或参与制定有助于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发展的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国之大者和地方高质量现代化谋篇布局。

  一、宁波具有主动参与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基础

  目前,宁波已形成了“1+N+X”的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政策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积累了一些低碳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加快开展碳标准计量体系探索,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是宁波展现绿色先行的内生需要。

  1、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有基础。自2013年起,宁波开展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编制工作,积累了从2010年到2021年的排放清单历史数据,形成了核算全过程数据库。依托碳数据库,我市开展了碳达峰目标核算、路径研究和方案编制,在浙江省碳达峰核算体系构建中走在前列,同步支撑了国家和省碳核算方法更新。

  2、参与各类标准建设有成效。我市标准化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建成国家级计量平台2个、省级平台1个,拥有10个全国标技委和5个省级标技委,全市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96%。目前,全市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项(民营企业占近80%),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24项,主持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46个,开展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49个。

  3、企业参与绿色发展有动力。认识到碳标准的重要作用,部分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海天塑机以第一起草人身份制定并发布《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碳标签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获得国内机械设备领域首个产品碳标签。宁波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参与《零碳工厂评价规范》《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等标准编制。在国家标准委首批72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中,宁波有2个企业参与其中(浙江聚风光地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二、宁波参与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措施

  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我市应以积极姿态,选择优势领域参与国家“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

  1、迅速建立工作体系

  目前,安徽、内蒙古、陕西、天津等省级行政区,先后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建立标准计量机构。我市可先行制定“宁波市贯彻落实国家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动员各相关部门开展碳标准计量能力排摸,各部门根据标准化工作基础,提出碳标准研究清单、制定清单和对应的计量发展需求。加大对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参与碳标准化工作。

  2、先行开展探索试验

  一是垃圾分类碳标准计量体系。我市“搭把手”全品类垃圾分类模式已形成回收全过程的可核查数据链,具有开展垃圾分类碳标准计量的基础,可围绕碳账户、碳普惠开展试点。

  二是低(零)碳单元碳标准计量体系。北仑梅山早在2018年就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海曙龙观“光伏共富”低碳发展模式先后5次登上央视,奉化大堰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全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乡村(社区)等单元创建积极推进,具有低(零)碳单元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试点优势。

  三是绿色石化碳标准计量体系。镇海炼化连续十年获得乙烯生产企业年度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镇洋股份连续两年荣获烧碱生产企业年度能效“领跑者”称号,具有从能效领跑者向碳标准领跑者转变的条件。

  四是港航物流碳标准计量体系。宁波舟山港拥有3家“四星级绿色港口”(北二、北三、北一集司),入选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围绕港口运营、港航集疏运、物流配送低碳化,可作为港航物流领域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探索试点。

  五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碳标准计量体系。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车辆从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销售、运行等过程数据回流有基础,可探索新能源汽车全链条碳标准计量试点。

  3、加快提升支撑能力

  一是在碳标准计量人才培育上先行。要加强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宣传解读“双碳”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培养更多熟悉“双碳”政策、规则、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内国际碳标准计量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提升宁波在国家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中的影响力。

  二是在碳标准计量国际化融合上先行。加强与国际标准计量组织及其成员国合作,积极引入国内外权威标准计量技术机构落户宁波,引导激发本土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鼓励开展计量技术创新,打造标准计量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作者单位: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