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傅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 推进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2/01/13 05:51稿源:宁波日报

  傅 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宁波要主动接轨、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实现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又强调,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沪甬合作为重点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两个关键词,宁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心系国之大者,主动落实国家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在与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发展中提升自己的实力,为全省、全国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充分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相关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地区应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宁波来讲,需要充分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第一、港口布局的优化整合带来的机遇。港口发展的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波舟山港要锻造硬核力量,长三角组合港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宁波舟山港综合枢纽港的地位,长三角港口发展将形成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共同带动的格局。特别是在双循环的战略格局中,宁波舟山港离国际航道近、吞吐量大、大宗商品集散便利、集装箱海铁联运便利、靠近民营经济腹地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这为宁波舟山港加快从大港向强港转型提供了战略支撑。港口地位的提升和向强港的转型必将带动产业的提升和城市配套的完善,必将促进宁波对外开放各区域合作的发展。

  第二、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带来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是关键,要加快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长三角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一体化带来产业的调整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对每一个地方都是机遇。创新链的打造必然带来创新成果的外溢,这些成果的转化也会带来机遇,很多地方在上海建立科技飞地,实际上就是要抓这个机遇。更重要的是在长三角产业和科技协同创新中,国际和国内的产业和创新资源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长三角加快布局,抓住了这次机遇就能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比如,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在上海集中布局,周边地区都有机遇。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许多平台在建设,G60科创大走廊、沪杭甬产业科技创新带都在规划建设,搭上了就是机遇。

  第三、龙头产业优化布局和向长三角集聚带来的机遇。世界500强企业例如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围绕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优化布局,大型央企例如中国船舶、中国中铁把总部迁到长三角或者组建长三角总部,龙头民营企业也在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区域布局。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抓住了产业链的核心,也就抓住了创新的主体。

  第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协同提升带来的机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撑高水平的产业,新的基础设施支撑新的经济。高铁建设、轨道上长三角的打造将大大便利城市之间的连接,同时带动沿线城镇快速崛起。速度的提高、空间连接的便利对企业来讲意味着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高速泛在的互联网特别是物联网建设将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支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要建立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设施上。

  抓住战略机遇,扬长补短提升宁波经济发展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改变原来城市之间过度竞争的局面,实现城市之间的协同。对宁波来讲主要是与上海的协同,推进港口由生产服务配套向资源配置枢纽转变、产业由特色配套向高端引领转变、城市服务功能由民生兜底向创新引领转变、基础设施由同步保障向超前支撑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

  第一、促进港口由生产服务配套向资源配置枢纽转变,锻造硬核力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但口岸进出口不到上海的五分之一,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大宗商品交易和货物中转量也远远低于上海。国家既然赋予了综合枢纽港的定位和在长三角组合港建设中战略支撑地位,就不仅要在扩大吞吐量上下功夫,更要在做大贸易和交易、提升港航服务业、扩大港口发展空间上下功夫。一要集聚国际贸易主体,争取口岸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瞄准国际贸易龙头企业如新加坡的托克集团、日本的三井物产、国内的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物产中大等,研究落户条件,争取到宁波发展。二是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争取实现期限货交易的一体化,拓展宁波大宗商品交易的空间。三是在北仑规划建设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集聚区,让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真正落地。四是调整优化北仑区域布局,给港口经济特别是商品配送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真正把通道变为枢纽。要充分发挥浙江海港集团的平台优势,推动海港集团更好地参与宁波的开发建设。

  第二、推动产业发展由特色配套向高端引领转变,推进产业升级。宁波产业特色配套多,隐形冠军多,专精特新企业多,但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多,中小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发挥。要围绕三大科创中心建设,着眼于和上海的协同,依托化工、汽车、精密机械等良好的基础,抓住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把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提升各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对标苏州产业园等先进开发区努力实现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转型。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努力提升产业准入门槛,真正成为智能制造中心和产业链创新中心。二是引进和培育头部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产业链和创新生态都是靠龙头企业带动的。要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推动有条件的隐形冠军向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对宁波产业配套情况进行摸底,努力引进相关的龙头企业。要推动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纺织服装、化工材料、汽车配件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四是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同步发展。着眼于培育新的业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建设消费中心城市。

  第三、推动城市服务由民生兜底向创新服务转型,提升城市能级。沪杭甬产业创新区正在规划建设,要以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重点,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新产业革命下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强大的城市功能配套和创新机构支撑,宁波的城市能级需要大幅提升才能满足创新的需求。一是加强创新社区、创新街区的建设,努力集聚创新资源。最关键的创新资源是人才,要着眼于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工作、生活、再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把集聚人才的社区、街区建设好,把人才发挥作用的科研机构培育好、建设好。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功能。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有金融创新的支撑。要鼓励总部在宁波的银行建立科技分支机构,引进硅谷银行等以创新为主要功能的银行,完善服务创新的金融体系。要利用国家给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扶持政策,吸引创新基金的集聚,开发创新债券等新产品,形成扶持创新的金融工具。三是提升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人才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建设宁波诺丁汉大学灯塔研究院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机构,强化中科院材料所的教育培训和科研服务功能,为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训提供支撑。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医疗平台,共享上海等地的高端医疗资源。

  第四、推进基础设施由同步保障向超前发展转变,强化支撑能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对宁波这样的港口城市来讲,要在双循环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用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的经济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建设。一是建立海陆空一体化、港口交通和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加快甬台舟一体化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和余姚、慈溪、宁海、象山的城际铁路,增强宁波中心城区的吸引力。着眼于港口的长远发展,加快建设集装箱专用通道,发展海铁联运,彻底解决港口运输滞后的问题。加快建设连接空港和都市区重点区域的快速通道,提升空港的发展水平。二是建立支撑港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加快布局高速泛在的互联网,建设与港口、城市和产业发展配套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平台,掌握重要的数据资源。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发。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信息网络运营商,加快5G基站建设。三是完善新能源设施布局。引进国电等先进央企,利用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加快发展海上风电。超前谋划和布局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把能源发展转变为强大的基础产业。

  强化顶层设计和项目支撑,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实绩   

  机遇稍纵即逝,远谋决胜未来。抢抓机遇要强化顶层设计,对宁波融入长三角、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再谋划、再部署。要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跳出宁波看宁波,跳出宁波发展宁波,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做强长三角金南翼,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城市。

  抢抓机遇要强化项目支撑,争取落地落实。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重大的引领性项目都是谋划出来的。要围绕着宁波新阶段新使命、硬核力量锻造、当好模范生、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建设谋划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功能性的大项目,建设好沪浙合作发展区等功能性大平台,把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抢抓机遇要区县(市)联动,全市一盘棋。余姚、慈溪、北仑、鄞州等区市要利用原来良好的工作基础,对接上海等地的先进区和新片区重大功能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抢抓机遇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动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方向,坚持党建引领、整体智治,政府有为、勇于担当,提升政府效率,催生企业动力,激发社会活力,抢抓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进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主席】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