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芦敏敏 李包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指引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1/10/21 04:42稿源:宁波日报

  芦敏敏 李包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胸襟情怀,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诸多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的未来在哪里”等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强调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这一重大时代命题。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答“中国之问”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担当时代使命,为开创人类美好未来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逻辑必然。与西方传统“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思维范式不同的是,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和谐与尊重。“兼济天下”“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人类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禀赋与文化特质,“大同社会”更是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大同社会”理想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结合,使中国真正找到了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理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七十余年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扩大共同体范畴的奋斗史。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地球村”这个词来形容现今人类社会,而地球村正是对世界普遍交往的真实写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无论从历史维度还是现实维度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自觉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人类前途事业的前进。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曾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如是展望21世纪的中国,“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全球产业协作不断加深,世界人民交往日益紧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已然没有出路,世界更加渴求开放、公平、合作的交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因此,无论从大国担当还是国际交往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发展的应然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把一个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样本。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际交往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自身发展为全球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无论从国内发展还是国际合作来看,中国发展已经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实际贡献。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答“世界之问”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人类面临比以往更多更复杂的全球性难题,包括世界经济低迷、贫富差距悬殊、金融泡沫严重、实体经济衰退、资源环境恶化、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交缠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些世界性问题归结为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和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为了破解这些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凝聚全人类的责任共识、解决全球性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

  凝聚责任共识,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其中经久不衰的只有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只有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共同价值的深刻内涵,才能使世界各国凝聚共识,通力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扫除思想障碍,寻求惠及各国的最佳路径。

  加强精诚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世界浪潮暗涌之下全球性问题愈发凸显,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扩散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与分裂。合作需求的产生正是源于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为了建设一个更健康、更繁荣的世界,更需要强有力的多边和利益攸关方紧密合作。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精诚协作,推动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共同面对与治理人类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才是合作抗疫与复苏经济的良方。

  完善治理责任,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要解决当前的世界性发展难题,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推进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完善各方的治理责任,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未来之问”

  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擘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蓝图。

  在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和平不仅是人类的永恒期望,也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维护世界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对话促合作、以合作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以沟通协商、管控分歧、政治谈判作为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未来世界。

  在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问题关乎人类文明存续,关乎个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面对传统与非传统的国际安全威胁,世界各国人民都应当有权平等地享有安全保障。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未来世界。

  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每个国家无论发展程度、体量大小、综合国力,其作为政治主体在参与全球性事务中都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必须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未来世界。

  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更为文明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摒弃傲慢和偏见,跨越文明冲突的陷阱,让文明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和精神力量,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未来世界。

  在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的发展历史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的动态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采取切实行动认真应对环境问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未来世界。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