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王月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人才培养质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1/10/21 10:07稿源:宁波日报

  王月娇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话语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是中外合作办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建设人才培养监控体系,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如何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变化的挑战、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牢记培养使命,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承担宣传展现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使命。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在了解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精准定位相关产业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一专多能、能够在相关专业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高素质跨文化交流人才。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存在诸如与产业的国际化需求脱节、未能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意识形态教育弱化等现象。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一方面,需要清晰定位产业服务对象,构建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以学生成长和获得为导向,着重能力的培养,制定循序渐进的“定位—能力—发展”三步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方案。

  首先,人才定位精准清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既需要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宗旨,又要满足特定产业的国际化需求,达成在国际化背景下服务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战略的目的。其次,体现优势、提升内涵、明确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明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价值观和职业能力要求,重点强调意识形态的建设。再次,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反映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二、整合优质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课程体系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窗口,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面临课程建设不充分、课堂教学仍处在教师单项输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不足等问题;同时,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课堂延伸、数字化教学改革、学生代际更新等挑战。中外合作办学可以通过真正融合中外双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实现真正的中外优质课程资源融合。鼓励中外双方教师合作设计教案、编写教材、联合授课、开发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调动教师的能动性,鼓励开展师生研讨;同时突破课堂的空间界限,将课堂延伸至教师之外、校园之外、线上,并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此外,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外双方课程内容的融合、课堂边界的延伸。其次,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可以将中外双方在实践教学、实习环节、毕业论文等环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结合,构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研究中融入中外双方特定行业发展规律和前沿趋势。再次,实现学业、就业指导双体系支撑。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关注学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接触学生学习、就业、升学中的迷茫与困惑,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终身能力的培养。搭建贯穿四年的学业、就业指导体系,发挥学生在就业升学规划中的主体性,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指导。

  三、强化保障机制,构建质量监控闭环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改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面临办学层次普遍不高、社会认可度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外合作办学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整合中外合作办学双方优质教育与师资资源,实现引进外方资源的本土化融合,进而持续性改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体系,以改进目标为导向,通过过程化管理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首先,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循环体系。教学质量监控需要覆盖课堂教学全阶段:教学资源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教学质量监控阶段、后期反馈改进阶段。在教学资源筹备阶段,中外双方需要就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配备等环节进行监管把控,并与课堂教学阶段联动,通过制定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规律的学生学评教表、教师教学(辅导)自评表、督导听课评价表,动态监控课堂教学质量。随后,在教学质量监控阶段所获得的相关数据,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老师,做到有评价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改进,帮助中外老师扬长避短,改进教学质量。其次,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保障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中外双方需要制定教学实施规程,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指标解读方案,并结合教学督导制度,监督教学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从而改进教学效果,实现动态化监控教学质量。再次,优化师资队伍,加强中外师资融合。现有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大的阻力来源于中外双方教师融合不够,未能发挥“1+1>2”的效果。因此,科学管理中外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中外合作办学具有特殊性,双方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增强双方教师的协同合作效应,促进双方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应重视中外方教师的自我发展,将教师个体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发展、学生发展三者统一起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旅游系)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