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卜祥记 吴岩:用好“有形”“无形”和“温柔”之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1/09/29 09:09稿源:人民网

  卜祥记 吴岩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

  应有之义

  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有之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贫富不均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就是要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消灭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民饱受剥削的分配制度。

  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进行分配制度变革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社会发展成果“归全体劳动者享受”。

  中国共产党进行分配制度变革的历史,是改变人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历史。从废除剥削的分配制度、消灭剥削的制度形式,再到不断完善分配方式,中国共产党注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为分配制度变革提供了前进动力和方向。

  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正是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内生需求

  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生需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从宏观上讲,主要体现为社会生产关系中区域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从微观上讲,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

  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践证明,贫富差距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还会损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直接影响“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坦率地讲,对照这一目标和要求,现有的两种分配方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还有一些有待加强的地方。

  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诸如垄断行业的形成和存在、生产要素中资本相对劳动力的强势地位、代际传递可能导致阶层和收入固化等问题。

  再分配主要依靠政府,通过税收、政府非税收入、财政转移支付、社会安全网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等来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更加注重普惠、公平。但是,受各种因素限制,再分配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面对突发性和特殊性的救助需求时,就显得力不能及。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依然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格局,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过低。要想建成更为合理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就必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

  与前两种分配方式相比,三次分配的主体是企业、社会组织、家族、家庭和个人等。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其分配形式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帮扶对象更加多元化、社会覆盖面也更加广泛,具有微观、灵活、针对性强等优势。

  三次分配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补充形式,可以更好满足新时代解决社会发展矛盾的内生需要,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发展方向

  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在西方社会,关于解决不平等问题的讨论往往简单聚焦于向富人征税,这显然不是共享繁荣的实质。最富有的人本应承担更多,但西方国家制度实际上使最富有的人支付的份额少于最贫穷的人。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富豪的“乐善好施”,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高额的税费。

  还有西方社会引以为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高福利社会保障体系,一度被视为“均富社会和避免冲突的理想模式”。但这种保障体系具有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说不过是“按资分配”之后的按人头平均分配,既有失公平公正又无法持久。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既受制于不同任期内政府的执政思路,受制于不同状态下社会发展程度,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合理竞争乃至掠夺、剥削基础上的。

  当经济危机蔓延等情况出现的时候,收缩福利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方向。最终,只能加剧贫富不均,引发更严重的不平等。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保护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完善等基础上的。多年来,我们沿着先富带后富、东部带西部、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全国“一盘棋”接续奋斗,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新形势下,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其中的三次分配更多依靠道德的力量、法律制度的保障,既能促进分配更加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更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三次分配积极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将为世界上面临同样问题的国家、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会发现,在讲效率、讲公平之余,也要讲道德,努力倡导向善、为公、乐施等价值。在收入分配里,对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适度节制,或者说使他们的一些收入能够用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它又符合自愿、公平、正义的原则,避免在强制性的再分配过程中挫伤高收入人群积极性。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将初次分配中市场“无形之手”、再分配中政府“有形之手”,与三次分配“温柔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