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吴启钱:如何看待“头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0/08/13 12:24稿源:宁波日报

  吴启钱  

  去某单位讲座,主持人问:怎么介绍您,我答:法律援助律师即可。主持人惊讶,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点?总得介绍一下其他头衔吧。我知道主持人的用意,一方面,介绍一串头衔,能够给足我面子;另一方面,请一个有一串头衔的人来,讲座有档次,主办方也有面子。

  笔者听过很多讲座,主讲的专家学者都有一串头衔,即便是专业律师,也都有几个其他方面的头衔,比如说某律协某个专委会委员,最不济也会说是某某政府机关或某大公司的法律顾问。

  注重名分、看重头衔,是一个文化传统。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实际上,包括领导职务、技术职称、荣誉称号在内的头衔,既证明一个人过往的经历与成就,也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也是一个人继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头衔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它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人付出努力后所得到的成果以及能出人头地的象征。因此,头衔也能让人产生责任感,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以不负众人期望。所以,有上进心的人,都把获得相应的头衔,作为自己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有相应头衔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具备与其头衔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名副其实。

  然而,现实中名不副实的也不少。比如最新出版《平安经》的贺某。贺某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等头衔,还是一级警监、某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听上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大作”《平安经》让人大跌眼镜,无法把这样的“著作”与那一串高大上的头衔联系起来。这是典型的辞不配位,名不副实。

  网上爆红的,还有一位弓大师,其头衔多达百个,如果在会上全面介绍,恐怕得读15分钟;把全部头衔编印成册,估计5号字体得印几页A4纸;如果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有可能夺魁。弓大师的诸多头衔中,有多少是真货色,有多少是自己授予的,有多少是能够得到公认的,可能他自己都搞不清爽。或许是因为头衔太多太厉害,在贺某被免职后没两天,网上关于弓大师的资料,忽地不见了,说明弓大师尚有点自知之明。

  其实这不奇怪。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大多数人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能够静下心来默默耕耘的人,少之又少。当社会逐渐变得浮躁,人性也容易躁动起来,就有人喜欢显摆炫耀,生怕别人会忽略了自己,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人,常常搬一连串头衔来撑腰壮胆。如同一句话所说:坚强的人总会在不动声色中愈发强大,而脆弱的人才会四处游说自己的不幸。

  人越是显摆,越容易“拉仇恨”。有些山显露出来了,反而就不美了;有些水显现出来了,就离蒸发不远了。摆上一连串头衔的人,无异于让自己“赤裸裸”地站在聚光灯下,让别人摸清了你的“底细”,让你的“软肋”完全显现出来。

  笔者有个同学,既是知名企业家,又是著名书法家,还是国内某一流美术杂志的主编。他的名片上只印了一个头衔:中共党员。这是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洒脱和智慧。笔者才疏学浅,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的头衔,更怕名不副实害人伤己,故而“法律援助律师”一个头衔足矣。欣慰的是,无论是社交还是讲座,都受到应有的尊重,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

  窃以为,不甘平凡的人,想要追求个头衔,实属常情,但不宜太过,总嫌不够,更不要沽名钓誉,欺世盗名。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