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桂晓燕:神仙难赚六月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0/08/06 09:43稿源:宁波日报

  桂晓燕

  现在正是农历六月,也就是老宁波所说的“神仙难赚六月钿”的季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六月天气酷热,又有一个“双抢”,是农民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连神仙也望而生畏,不想赚这样的辛苦铜钿。

  双抢双抢,顾名思义是要抢时间的。一是抢收,就是割稻;二是抢种,就是插秧。大家知道,我们宁波所处的宁绍平原,是传统的水稻产区,气候温暖,水稻一年两熟。相应地,要在盛夏酷暑的十几天时间内,争分夺秒完成繁重的抢收抢种任务,也是压力山大。每年7月20日前后,就要开镰割稻;最晚在立秋这天一定要插完秧,好“关秧门”。说来也真神奇,如果延迟一天,产量就会打折扣。老话说得好:“生意人靠和气,种田人靠节气。” “把节把节,把牢节气。”实践证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指导农事的独特的传家宝。

  双抢的辛苦,一是劳动时间长。旧时的作息时间大致是这样的:凌晨3时起床,晚上8时收工,中饭后有一段时间休息;二是天气热。头上是火盆似的太阳,脚下是热气蒸腾的稀泥,时不时还有吸血的蚂蟥,叮住你的小腿不放;三是劳动强度大。无论是割稻还是插秧,都要弓背弯腰,十分吃力。为了速度快,几乎是头也不抬,腰也不直,手也一刻不停。只要参加过双抢的人,没有一个不对腰酸背痛的感觉记忆深刻。

  双抢期间,下田干活的年轻人固然辛苦,就是年迈的老人,也没有闲着。宁波老话是介讲:“廿年媳妇廿年婆,再过廿年做太婆。”意思是说,一个女子辛苦了一辈子,等到升级为太婆,就成了家里的老祖宗,可以享福了,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干活。当然太公也一样。然而每逢双抢大忙时节,太婆太公也要出来帮忙。他们洗衣烧饭,到田头送饭,在晒场上晒谷…… 这就叫做“六月呒太婆”。

  宁波人将种田叫做“摸六株”。因为无论是插秧还是割稻,或者是耘田,都是六株一行。摸“六株”也成了农民的一个代名词。据奉化民间传说 ,“摸六株”一词,来源于在奉化岳林寺出家的大名鼎鼎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的高僧,世传为弥勒佛的化身。相传有一年种田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田里拔秧插秧。布袋和尚觉得乡人们的种田方法不太对头,插的秧稀的稀,密的密,歪的歪,斜的斜,不但看起来很不舒服,而且以后耘田和割稻都会非常别扭,收成也必然受到影响。怎么办呢?还是贫僧来点化他们吧。于是他“扑通”一声跳进水田里,亲自插起秧来。只见他不慌不忙,手起秧落,眼前渐渐展现出一埭绿油油的秧苗:每行六株,间距恰当,横平竖直,整整齐齐。乡人们看得又惊又喜,一面赞叹,一面争相效仿。一天下来,插秧技术个个大有进步。布袋和尚心里欢喜,随口吟出一首《插秧歌》:“手把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这首歌看似平白浅显,实则富含哲理,饱蕴禅机。

  现在的孩子们,普遍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对体力劳动的辛苦和意义也没有体会。他们能熟练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但仅仅是停留在语文课本上,缺乏感性认识。为了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今年春天,江北区佛教协会和位于江北的宝庆讲寺,联合组织了一次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的插秧活动。种的田就在宝庆讲寺内,参加的主要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共50多人 ,连陪同的家长共有近百人。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稻田,第一次看到秧苗,更是第一次在家长的示范下亲手插秧,个个兴致勃勃,劲头十足。他们一面动手干,一面动口问,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农业生产已逐步走上机械化道路。过去那种面向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正被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种农业机械陆续取代。然而,不管社会进步多么巨大,世界永远是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尊重并热爱劳动,是人生一个永恒的主题。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