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聚焦

顾琼莹:探寻爱国主义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路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0/03/27 10:49稿源:宁波日报

    顾琼莹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鲜明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武装,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恒久主题和时代命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坚持把培树爱国情怀贯穿立德树人始终,重点通过三方面融入,书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篇章。

  融入课程思政,铸理想信念之“基”,立品德修养之“本”。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学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指引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的基础。守好思政课主阵地,培育“微化”思政教育形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校本化、本土化开展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国情省情市情校情教育,结合教学开展“永恒的家风”“寻找宁波抗战遗迹”“探寻祖国70载复兴路”等课程化寻访实践,引领青年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把握上。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联动,发挥专业课程育德育才作用,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教育融入专业学习,推动课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同频育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拓展专业实践,培育“行走的新闻”“用声音叙事”“电商大课堂”等专业实践教学品牌,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出版《行走的新闻:我家四十年》《国是千万家》《学子强军梦》等实践成果集,指导青年学生把深化专业学习与拓展社会认知结合起来,培养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融入仪式教育,凝爱国情怀之“心”,聚奋斗精神之“力”。仪式教育是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的有效途径,学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仪式教育,通过纪念活动、典礼仪式,增强青年爱国教育的情景感、代入感,厚植青年爱国情怀,汇聚青年奋进伟力。通过“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传承五四百年薪火,争做时代奋进青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二·九抗日救亡等纪念活动,用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历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国旗护卫队赴澳门大学开展“双手护国旗,铁肩承两制”京浙澳大学生回归日联合升旗仪式,共同唱响《七子之歌》《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引导青年理解爱国、爱党、爱国主义高度统一是爱国的本质特征。持续创新建设开学、毕业、表彰典礼文化,高扬爱国主题,注重把青年学生个人理想抱负与家国使命联系起来,引导青年把握“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的辩证逻辑,鼓舞青年只有将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

  融入实践育人,增知识见识之“才”,强综合素质之“能。”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只有躬耕实践、行学不辍,才能把准时代脉搏,学校坚持用爱国主义主题引领实践育人,健全育人体系,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以实践育人为支点,融合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心理育人等育人工程,打造“一二三四课堂”联动育人体系,将爱国主义精神植入各环节、全过程,坚持开展“巡迹初心使命”“描绘美丽中国”“助力脱贫攻坚”“践行孝慈传统”“寻访阳明文化”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建 “一带一路”沿线社会实践团分赴波兰、爱沙尼亚等国家交流,建设以博雅、公益、行学等为特色的“六艺学堂”,在培养青年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同时,用爱国主义铸就青春的底色,鼓舞青年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奋斗的人生。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