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孙肖波:社区分类治理的地方经验与启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12/18 03:03稿源:宁波日报

  孙肖波

  近年来,上海、长沙等城市以区为单位,先行探索了社区分类治理。通过精准对接、分类施策,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促进了社区治理向精细化、科学化不断升级,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宁波社区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上海市长宁区:创新清单模式,有序推进分类治理

  长宁区处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所辖社区包含各档商品房、老洋房和涉外住宅等,探索社区分类治理较早。经过几年实践,已形成房屋类型合理区分、治理难点清晰梳理、公共服务精准配置、社区资源有效对接的治理格局,“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在2019年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全国十佳优胜奖。

  一是率先出台统筹文件,顶层设计分类治理。2015年,长宁区出台《关于推进居民区治理体系的分类指导意见》,形成从上到下一张“治理蓝图”。在摸排基础上将841个小区分为售后房类、商品房类、涉外类、老洋房类等四种类型(后增加动迁安置房类,共五种)。针对共性问题,开启区级层面协同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特质,则立足具体、分类指导,为不同类型居民区提供不同“钥匙”。

  二是形成“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有效指导分类治理。面向不同类型居民区,调研梳理形成问题需求、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三张清单”,提炼编制、灵活运用“分类治理攻略”,强化督导,推动实施“分类治理导则”。各个街道还立足街道实际特点,推出富有特色的工作指南。

  三是开展“十个一”工作,深化提升分类治理。2019年,长宁区以申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在原有实践基础上深化提升分类治理实践,重点开展“十个一”工作,包括形成一本分类治理工作指导手册、打造一批分类治理优秀居民区、建立一批分类治理实训基地、推广一批优秀社区工作法、挖掘一批社区治理能人、建立一支社区工作者督导员(师)队伍、举办一场分类治理论坛、开展一次分类治理全员培训、汇编一本分类治理优秀案例、汇编一本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风采录。

  长宁区实践的特色在于始终坚持“清单”式有序推进,通过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保障分类治理有所依循、工作方法普遍掌握。

  二、长沙市雨花区:居民需求导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长沙市雨花区前身是长沙市郊区,目前既有城市核心区也有城郊接合部,具有专业市场多、交通站场多、流动人口多,防控范围大、治理难度大、维稳压力大“三多三大”特点。雨花区也是社区分类治理的先行区之一,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分类治理模式”,并获“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

  一是深入调研,精细掌握社区需求。为掌握不同类型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雨花区在2014年开展居民服务需求大调查,明确了依据不同社区居民诉求必须推行差异化服务和分类治理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回收的58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梳理分析,细化确定了各类型社区的基本治理模式。

  二是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快速推开。2014年,雨花区围绕“培育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服务”实验主题,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分类治理模式试点工作,2015年4月在全区推开,将111个社区、35个按村运作的社区筹委会分为七类,即老旧城区型、单位型、新楼盘型、综合型、失地农民安置型、保障性住房型、商圈型,全面推行分类治理。

  三是因类施治,引入不同社会组织。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需求特质,分别引入、培育和扶持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引进不同专业的社工人才,提高服务针对性,也催生了众多社区特色服务品牌。如针对老旧城区型社区,引进“晴天就业援助中心”等公益类和互助类社会组织,提高居民自助互助能力。对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则引入“同心梦工厂”等帮助创业。

  雨花区的特色在于突出发挥了社会组织在不同类型社区中的独特功能,通过灵活引入社会力量来实现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社区“个性化”分类治理。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