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史斌:推进城市社区 “分类治理、集群发展”的思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12/18 03:02稿源:宁波日报

  史 斌

  一、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是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分类治理、集群发展顺应社区分化趋势。近年来,随着住宅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城市社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城市社区分化不断加大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同类型的社区(小区),不仅居住人群的年龄、职业特点不同,在基础设施、小区环境、物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单一化的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社区分类往往更侧重于社区事务(服务)分类,一般会根据事务或服务的不同性质,将社区事务(服务)分为社区行政事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自治事务等,在此基础上推进社区治理。然而,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和个性化,要满足更加精细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采取小规模的弹性供给方式,这往往会造成供给规模的不经济。因此,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区地域结构分化加强、新社会力量迅速成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呈现出差异化的治理需求。推进城市社区的分类治理、集群发展,不仅能够适应社区居民更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还能有效增加服务供给的规模性,顺应了社区整体分化的时代趋势。

  分类治理、集群发展体现社区本质内涵。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概念的本意来看,社区所指的应该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生活共同体。在实践中,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社区建设,主要是依托行政体制人为进行划分,在行政建制上,城市社区隶属于不同的街道进行管理,不同的社区既存在着行政隔阂的消极影响,又存在着各有侧重的治理重点。在现实中也有不少社区干部发现,在某一类社区非常好用的治理机制和服务手法,到另一个社区却全然不适用。由于不同社区的难点痛点不同,导致社工的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社区发生整体分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推进城市社区分类、集群发展,能够在精准服务、彰显特色的基础上,打破固有的行政划分所造成的局限,人群特点和资源禀赋相近的社区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难题,更倾向于采取“报团取暖”的方式来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不同社区发展资源要素实现互动和协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分类治理、集群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经过近三十年的社区建设运动,基层社区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治理单元,成为承担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居民自治等多种职能的生活实体和区域利益逐步沉淀和集聚的主要场所。每个社区内部都有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获取资源的独特渠道。推进城市社区分类治理、集群发展,不仅能够加强相同类型社区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系,而且还将促进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各类组织和个体之间产生复杂的关系,形成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组织与组织、个体与个体、组织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共同演进下,不同组织与个体所能运用的资源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社会资源能流动到每一个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并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区域整体社会治理绩效得以提升。推进城市社区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更有利于形成服务规模,增加区域内某个领域的资源整合共享利用,从而扩大社区治理的总体外部效应。

  二、推进宁波城市社区分类治理、集群发展的建议举措

  1、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是推进分类治理、集群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不少社区存在着“政府在行动、社会无行动、居民不行动”问题,社区居民之所以在社区治理中存在参与率低、参与不均衡、参与效能不高、处于被动员状态等问题,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对居民需求关注不够,未能有效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有关。

  推进城市社区分类治理、集群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效识别和理清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建议可以学习借鉴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分析工具量表”的经验做法,研发一套基于“全要素了解”和“全过程服务”价值理念,能够有效识别居民需求和社区问题,对社区各个方面都有针对性基本判断的社区分析量表,对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进行客观、准确地识别和梳理。其次要根据量表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社区的科学划分。传统的分类主要以房屋业态作为划分维度,这种分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简便易行,也是实践中不少地区的首选,弊端是容易增加阶层隔离和群体歧视。建议根据量表所反映出的问题,借鉴美国城市社会学家提出的“三一六”社区分类理论,以社区认同感为核心,进行多维度交叉分类。最后要针对社区治理特点和问题的梳理,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清单”。各社区可根据所属类型选择对应的“治理清单”,并结合自身实际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叠加、调整、优化和完善,形成更加符合自身特征的“复合型治理清单”,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满足社区居民更加精细化的服务需求。

  2、以实现精细治理为目标,是开展分类治理、集群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社区建设时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推进分类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针对广泛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居民需求精准施策。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是开展分类治理、集群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

  一是要大力推动资源供需精准对接。积极挖掘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社区资源,包括党组织、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等组织资源;社区党员、社区能人、社区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政府公共资源、社会开放资源等阵地资源,等等。由区社区治理中心牵头,建立社区治理资源库和专家库,结合“治理清单”梳理出来的居民需求和社区问题,进行公共资源供需之间的有效匹配、精准对接和共建共享。二是要全力开展“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是为解决社区定岗业务单一、办事效率低下问题的创新举措,旨在制定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实现“一窗办理、全科服务”。通过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使原先从事单一工作的社区社工全方位熟悉社区服务整条业务线,从“专职负责”走向“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有利于简化居民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提高居民满意度。同时还能将社区工作关注点置于基层,社工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三是要积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在精准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用独特而明显。社区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如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社会福利组织、社区活动团体等,往往都是社区居民实现情感沟通、加强日常联系的主要媒介和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既能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互助沟通,又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

  3、以创新协同机制为支撑,是落实分类治理、集群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集群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组织集聚业态。集群不仅存在于经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集群发展的优势在于整合同类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如果说分类治理是集群发展的出发点,那么集群发展就是分类治理的落脚点。

  创新集群发展协同机制,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信息互通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群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社区群范围内各社区信息主动上报、公开共享。建立健全社区群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度,由轮值主席定期汇总重大信息,主动向街道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二是创新项目联动机制。同类型社区往往面临同类型的需求和难题。建议区社区治理中心牵头排摸每年度社区群项目需求,利用专家库和资源库优势,召开项目对接会。涉及跨区域的重大问题,则可以通过“开放空间”“居民说事”等形式,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方协商共同解决。三是创新成果共享机制。以社区群为单位,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定期开展联谊沙龙和互访互学,健全完善学习交流机制。定期召开社区群治理经验分享会,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提升工作活力,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