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推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11/26 02:52稿源:宁波日报

  推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实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描绘了系统的制度图谱,为新时代“中国之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召开。与会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体会,纷纷表示社科理论界要努力成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率先学习者、有力传播者,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实。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使命担当

  魏祖民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社科理论界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社科理论界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发挥优势、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高度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迅速掀起学习研究宣传热潮,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这次全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在新时代,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我们党成立98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离开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必然弱化,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筹、统领、统帅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根本制度。

  深刻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系列重大问题。全会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显著优势,鲜明回答了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空前严峻,必须要坚定制度自信,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抓紧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二、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

  全市广大社科理论界工作者,要把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三个地”的政治自觉,努力成为全会精神的率先学习者、有力传播者,推动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落地落实。

  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学习是宣传、研究、贯彻的前提,学习的深度决定着宣传、研究、贯彻的成效,广大理论工作者必须率先学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坚持原原本本系统学、联系实际创新学、带着问题深入学,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系列重要观点论断、对宁波的重要指示批示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谋划研究本地本单位的治理思路、治理路径、治理举措,充分体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

  在研究解读上下功夫。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进行深入研究,生动阐释全会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思想理论战线要按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走出书斋、走向实践、走进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解读阐释,有效回应群众关切。要把全会精神的研究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列出一批重点课题,组织攻关研究。

  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深入研究阐释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各级宣讲团的宣讲活动,通过讲坛讲座、理论研讨、微型党课等形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各地要利用“百支宣讲团、千名宣讲员”进基层、微型党课宣讲等好载体,推动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充分用好各种理论宣传平台,借助互联网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创新开展微信、微视频、微音频宣讲。要充分利用党校、基层党校和文化礼堂等各类阵地,利用城乡阅报栏、黑板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各类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普及活动,让全会精神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何兴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称,是一个全领域、多维度、立体式的有机整体。从内涵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外事、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从外延看,可分为国家治理、省域治理、市域治理、县域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从治理方式看,包括市场化治理、行政管理、依法治理、以德治理、群众自治、行业自律、监督管理等多种方式。

  一、市域治理的定位与特点

  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贯通全局的重要枢纽地位,既能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法规制度建设;又能统筹运用各种治理方式,落实国家治理决策部署和省域治理重大举措,联结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形成区域治理整体效能。

  基于这一内涵和定位,市域治理当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遵循国家治理总体要求,贯彻实施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落实好党的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制度;二是契合城市治理基本特点,将国家治理总体要求与城市特色功能相结合,根据城市资源禀赋、空间格局、发展现状、产业特色、人口结构等因素,依托城市治理权限和治理基础,找准各领域治理切入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三是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坚持制度执行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既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域治理各项法规制度,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也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实践,总结推广创新经验,形成治理制度规范。

  二、打造市域治理典范城市

  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联系宁波市域治理的空间特征、现实基础、实践探索、发展趋势等具体情况,总体上可着眼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走在前列为使命,以数字化治理为支撑,以制度执行为保障,把国家治理的战略性举措、省域治理的关键性举措、市域治理的创新性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在党的领导、法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区域统筹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市域治理制度体系,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宁波特点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努力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典范城市。

  (作者为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积极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

  钭晓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演进视角与层面,对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总体目标“图谱”与行动指南,也为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明确了推进路线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宁波,应如何予以积极回应,积极承担时代责任?如何积极扮演“率先学习者、积极传播者”角色,因时而进、顺势而为,为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积极承担“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

  借助“因时而进、因势而举”,将有利于从“历时与共时”视角,“地方本土与国家战略”格局,发挥宁波在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以积极承担“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

  一定程度上,宁波的地域、资源、环境容量并不丰富,受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但是,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宁波不仅经济建设发展有代表性,而且正在顺应时代趋势,努力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样本(如我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全国领先)。这一切都源于宁波敢于先行先试,源于对先行先试者的功能与使命的充分发挥与承担。处于东部先行先试区域的宁波,正是在寻找“顶天与立地的契合点”中,设计出符合自身特质的城市“成长路线图”。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领先行先试潮流的城市,它的区位特点和城市特质决定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常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感知“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地方实践”的先行先试范例在身边的发生与推进。正如国家的海洋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治理、美丽中国与“两山”理念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命题。无疑,这些重大前沿议题及其法治建设问题,对于宁波而言,“既是顶天的国家战略,又是发生于身边的地方实践”,也是难得的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宁波的本土实践与示范,对于全国实践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经验积累与示范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所呈现的,就是宁波本土实践“顶天”的内涵及意义,也是时势赋予宁波的时代使命。

  二、走在前列谋好新篇,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伴随着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演进,宁波作为先行先试地,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危机,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依靠改革创新予以回应;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也将迎来一系列新领域与新机遇。因此,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场景”。《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明生态保护责任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需要抓紧制定整改方案,压紧压实责任;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问题督办处理机制、问题整改联动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在确保国家到2035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促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谋好新篇,走在前列,彰显宁波的使命与担当,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作者为宁波大学法学院院长、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东海研究院执行院长)

  开辟新时代改革新境界

  夏 行 

  制度是治国之本,强国之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是开创“中国之治”的制度图谱,也是新时代改革的宣言书、任务书,必将开辟新时代改革的全新境界。

  一、明确新时代改革的方向和底线

  改革是有方向的。改革确定什么样的方向,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系整个改革事项成效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决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强调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原则和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哪些制度不能改、不能变,如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基本制度。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这是改革的要求,也是改革的底线。

  二、把握新时代改革的主轴和优势

  新时代改革,必须科学把握国家治理和发展大势,明确改革创新思路、聚焦主要矛盾、彰显价值立场,始终保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和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握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诸多显著优势。《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十三方面显著优势,对应着十三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十三个方面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就是实现“显著优势”的推动力与转换器,是“显著优势”生根落地的根本保障。可以说,新时代改革就是要牢牢把握改革的主轴和优势,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既要统揽全局、总体谋划,又要抓住重点、扼住关键,在重点领域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

  三、突出新时代改革的集成和协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由很多领域、很多部门、很多单项的制度构成的。《决定》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将内政外交各项制度体系置于一个整体,系统性加以设计和完善,这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因此,新时代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使各项制度建设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向新高度。

  (作者为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金 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要深入学习理解,全面贯彻落实,抓住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理解这个重大战略部署的宏观背景

  产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基础装备、基础材料、基础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技术、高端人才等具体内容,要深入理解其宏观背景。

  一是“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正由贸易领域逐渐向科技等其他领域扩展,国内有的企业受到严重打压,而有的企业却逆势稳健发展。其原因在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独门秘籍”、能否实现自主可控。而众多企业的技术状况,在宏观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

  二是“势”。我国生产制造业的现状是体系全、规模大、进步快,但基础能力弱、附加价值低、总体差距大,劳动生产率只有日本的30%、美国的20%,近几年中美两国工业增加值率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要实现产业链由弱到强、价值链由低到高,就必须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因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涵和必然要求。

  二、全面把握这个重大战略部署的内涵要求

  这个重大战略部署内涵丰富、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重点突出。

  一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中央将这一战略部署上升到“攻坚战”的高度,意味着决策层级高、投入力度大、协作范围广、突破时限短、目标任务聚焦,并明确提出其思路目标,即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政策协同为保障,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目标。

  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这是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抓住重大机遇,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是我市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市发挥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任务。

  一是对接国家战略,承担重大使命。我市历来是工业重镇,是全国单项冠军企业最多的城市,在装备、材料、部件、工业软件、企业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中央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市发挥产业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市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水平应当承担的重大使命。因此,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紧密跟踪政策举措,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二是找准优势领域,突出重点方向。要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围绕提升产业链水平、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企业和企业家等三个重点方向,聚焦我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工业装备、新材料、基础部件、工控软件、企业家等优势领域,在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方面谋划生成一批重大项目,在高端人才、重点企业方面做好排摸梳理,在保障政策方面做好研究储备。

  三是明确具体路径,形成政策合力。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围绕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目标,重点突破事关产业、行业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和重大“卡脖子”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我市市场发育和政府效能总体较高的优势,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加强政策资源的集中、协同。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要依托我市众多的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政产学研金之间的协同合作,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作者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创新完善社会领域制度体系

  童明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当中,并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为新时代完善社会领域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在推进社会领域制度体系建设和改革工作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社会领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教育体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二、问题在哪里,改革就到哪里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规律性和方向性研究,才能带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针对当前痛点难点,大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做好药品集中采购、打击欺诈骗保、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创新。

  三、具体事,具体改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改革既是宏观的、系统的,更是微观的、具体的。改革不是喊口号,关键是落地落效、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实际工作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既当促进派、又做实干家,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冲破“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四、怎么顺,怎么改

  社会领域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套路、模式和范式,要在尊重规律、符合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积极创造。比如“一中心四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要高度重视基层探索实践,鼓励大胆创新,积极试点探索,及时总结基层典型经验。

  五、改革要改成更要改好,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掌握好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争取领先领跑;改革工作更要注重落地落效,不能过度追求“快”“先”,更要追求“实”“好”。在谋划推进社会领域改革过程中,必须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立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实际问题开展改革,坚持改革成效由人民评判,力争“改”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为市社科院副院长、市社科联副主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支撑

  冯建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任务,系统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总遵循。

  一、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方向性

  《决定》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党和国家一项根本制度,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事关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要、提高文化品位格调作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工作目标。把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导向,以此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在文化经济政策上,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引导文化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健康发展。

  二、更加突出我国文化制度的优越性

  《决定》明确把“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的一大显著优势,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能“大而不乱”的治理之道,正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文化立“魂”固“根”,才能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三、更加突出文化格局的全面性

  《决定》在文化格局的构建上,无不体现出全局、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要求。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提出要健全全党武装、全民教育的工作体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出要推动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在学校思政工作方面,更是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系统性,深刻表明了文化建设需要统筹领导、综合协调,才能做到精准施策、有效治理。

  四、更加突出文化发展的融合性

  《决定》十分强调文化价值的融入和文化发展的融合问题。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在新媒体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强调“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其基础是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文化创作生产方面,提出了完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拓宽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视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五、更加突出文化工作的责任性

  《决定》重申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明确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齐抓共管机制,强调了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的主体责任,强调了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参与,并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这些充分表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担当。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任春晓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首要位置和统领地位,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安排之中,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体现了以下的演进特点:

  一、从建立现代政党制度到完善领导制度体系,结构依次递进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国家领导制度方面的工作是层层递进的:首先,彻底否定中国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创设了既不同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些国家的一党制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党制度,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其次,党要管党,依法治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聚焦薄弱环节、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由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两部分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理顺了依规治党与从严治党的关系,提升了制度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化水平。最后,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突出强调和彰显了党是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

  二、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内容更为全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六方面内容:第一,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懈地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第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形成党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确保令行禁止和中央重大决策的落实;第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第四,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第五,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本领;第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方式环环相扣

  党的领导关键还是要解决能力水平的问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造、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正式以党规党法形式确立“三个执政”,使之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三个执政”中,科学执政使执政活动立足于执政规律之上,是基础;民主执政强调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政治资源,以人民拥护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执政,坚持了执政的人民性,是核心;依法执政要求执政活动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是保证。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统摄性地位,具有标志性意义,能够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为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