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聚焦

奋力走在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最前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10/11 11:39稿源:宁波日报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9月19日,新华社公布了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10月9日,交通运输部专题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建设纲要》,并启动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是宁波交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交通要抢抓战略机遇,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奋力走在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最前列。


  市交通运输局课题组    


  准确把握 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特征


  交通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交通运输业的崇高使命,要求交通运输业通过自身强,实现国家强、人民满意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三个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是主要矛盾的转变期。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九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交通领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交通出行和货物流通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成本、服务时限、服务模式等各方面提出更高期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交通运输发展新路径,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问题,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充分破解交通运输面临的主要矛盾,服务人民全面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

  二是投资建设的窗口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也将进入新阶段。《建设纲要》提出打造“三张交通网”和“两个交通圈”,交通发展将面临优规划、调结构、补短板、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窗口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窗口期,紧紧围绕交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比较优势,全面建成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是服务发展的引领期。进入新时代,要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适度超前理念,更好地发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中,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效支撑“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四大建设”、宁波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充分引领全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布局、“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深化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交通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贡献者。


  全面认识宁波交通发展的基础与挑战


  宁波交通经过70年发展,全面确立了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和引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坚实基础,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1、国际第一大港地位巩固,但港航服务能级有待提升。201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0.8亿吨,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35.1万标箱,跃居全球第3位,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大港。但与新加坡港、上海港等国内外知名港口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2018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宁波舟山港居第13位,远低于新加坡港、上海港的第1位和第4位。特别在航运企业专业化、航运服务要素功能性机构、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等航运服务领域,以及税收政策、航运金融政策、高端航运人才、口岸通关便利化等航运综合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确立,但对区域辐射力度有待加大。“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南客北货”铁路枢纽布局、“一横一纵”骨干航道网以及“客货并举”航空网络基本形成。但各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高铁和航空发展短板明显,尚无法有效支撑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高铁运营里程仅为64.7公里,与上海之间缺少直连互通的通道,尚未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与杭州、绍兴之间的快速互联有待提升,与舟山和金义都市区之间尚无铁路联系,与温台之间缺少高速铁路通道。航空客货吞吐量分别排名全国第33位、第28位,与城市发展能级(GDP排名第15位)不匹配。

  3、公交都市建设全国领先,但城乡交通服务有待优化。基本构建形成“公交开路、轨道铺路、自行车上路、出租车拓路”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市区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2%,轨道交通年运送乘客量突破1亿人次。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全国领先,城市公交出行服务指数(高德发布)位居全国第四。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不够便捷,公交线路重复率较高、覆盖面不全;宁波至慈溪、宁海、象山等地的市域市郊轨道交通以及毗邻地区公交发展相对滞后,村村有站点、镇镇有枢纽的乡村客货运格局尚未形成,城乡交通品质化、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4、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但交通产业竞争力有待增强。2018年,宁波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5亿元,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35亿元,占全省交通建设总投资的12.4%。交通产业增加值452.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2%,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但交通物流企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特点,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强,交通规上企业发展不甚理想,交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


  系统谋划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的重点举措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全球视野,对标世界先进,突出宁波特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交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1、加快推动由国内枢纽向国际门户转变

  合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主动应对中美贸易形势,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作用,大力培育发展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船舶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港航服务业,加快宁波舟山港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型。加强甬舟两地航运领域合作,协同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安徽、江苏等地联系,完善无水港布局,拓展海铁联运腹地,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港航合作,大力支持省海港集团与上海港合作开发大小洋山区域。主动对接上海航运服务中心,开展航运经济指数、港口指数、海丝港口论坛等领域的合作。

  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建成投用宁波机场三期,加快启动机场四期前期工作,积极谋划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谋划推进铁路宁波西站建设,打造空铁一体的栎社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机场辐射能级。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国内主要城市机场间的通航水平,积极加密干线、开拓支线、繁荣旅游热线、扩大国际航线,完善航线布局。高水平建设宁波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支线航空、低空飞行、航空贸易物流、临空智能制造等产业,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深化交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交通领域,鼓励龙头交通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运输市场合作,带动交通运输政策、规则、制度、技术、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争取浙江自贸区扩权扩区到宁波。拓展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国际知名港航物流服务机构落户宁波,提升宁波交通国际影响力。

  2、加快推动由城市交通向都市交通转变

  构建便捷顺畅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为抓手,以“双高”为主导,大力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形成宁波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铁路建设,积极谋划推进沪甬跨海通道等若干沿海标志性大工程,实现与上海直连互通。在已有杭甬客专、萧甬铁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杭甬高速复线建设,加快谋划杭甬城际铁路、杭甬货运专用通道、杭甬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铁路,共同唱好“双城记”。

  构建同城通勤的都市圈交通网。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绍甬、甬舟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六横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宁波与绍兴、舟山、台州等毗邻区域公交化客运发展,实现三市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铁、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实现甬台相向发展。加快金甬铁路建设,谋划宁波至金华、丽水高铁以及甬金高速复线,全面提升义甬舟开放水平,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构建一体发展的市域交通网。围绕前湾新区、南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东钱湖等全市重点发展区块以及“一核一环三带”产业空间布局,积极谋划直连互通的市域铁路、高速公路,探索中运量快速公交,建设揽湖滨海的沿湾公路,重点推进余慈横向连接线、象山港二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国际水平公交都市,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加快形成“一环两快七射”的轨道线网布局;完善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加强与轨道交通、慢行等接驳;加快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慢行交通系统,全面打通人民群众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3、加快推动由传统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快建设智慧交通。贯彻落实“数字宁波”建设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构建覆盖基础设施、审批服务、行业监管、绿色交通、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决策咨询、政务办公、产业经济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协同构筑大湾区智慧交通生态圈,着力推进杭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甬高速磁悬浮铁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加快应用创新技术。加强交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区块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推进低成本储氢技术、超级电容、纯电动、快速充电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谋划常规磁悬浮高速铁路、超级高铁、超音速客机等超级运输装备的创新应用;加强BIM技术、宁波舟山港自动化码头、沪甬跨海工程、深海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加快创新服务业态。加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的深度合作,加快整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电子票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积极打造“出行即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深入推广定制公交、商务快线、旅游专线、大站快车、社区接驳公交、高峰通勤班车和需求响应交通等多样化特色公交服务。积极推广休闲步道、风景道、汽车营地、邮轮游艇、低空飞行等个性化、体验化的交通产品。积极探索构建全供应链的“一单式”货运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双层集装箱运输、共同配送、无人机配送、管道物流等新型货运组织模式。

  4、加快推动由行业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

  深化行业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数字交通建设,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管理机制。依托宁波计划单列市的立法优势,重点完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工程建设与养护等交通领域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产业基金、保险资本等参与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治理规则,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破除区域壁垒,防止市场垄断,完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交通市场体系。加强交通新模式、新业态的准入和事后监管,运用先进技术实施动态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鼓励交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拓宽公众参与交通治理渠道。

  提升行业文明。加大交通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进交通高端智库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交通劳动者大军,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积极推进“阳光服务”“最美公交”等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大力弘扬交通铁军精神,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营造文明交通出行环境,推动全市交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扎实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重点工程


  示范工程是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重头戏,不仅要立足宁波交通基础和特点,体现未来交通发展先进技术、理念、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提升宁波交通影响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宁波智慧和宁波方案。

  一是交通共享共治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学校、个人、企业参与交通治理,推广“德培小学模式”、“东鼓道”轨道交通枢纽综合开发模式,加强科学技术应用和法治保障,构建多方参与的交通共享共治格局。

  二是全方位公交服务示范工程。加快谋划推进宁波都市圈公交化出行;加快完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构建“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全域公交一体化网络格局。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公交服务产品,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是完整街道示范工程。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衔接,建立交通、住建、资规、交警、城管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以东部新城、姚江新区、海曙西、镇海新城等区域为重点,形成一批特色的完整街道。

  四是港口智慧安全监管示范工程。加快港口安全监管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港口安全管控云平台建设;研发和应用智慧网联、人机可视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港口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智慧安全监管体系,最终实现港口生产和作业“零事故”。

  五是海铁联运货运走廊示范工程。加快建立宁波海铁联运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完善海铁联运配套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谋划推进宁波海铁联运专用货运走廊建设,解决陆路运输和国际海运通道衔接的“中间一公里”问题,提升海铁联运效率和解决港城矛盾。

  六是道路货运安全风险管控示范工程。探索建立与信息技术公司、保险公司三方合作机制,实现可视化安全监控、智能评估优质客户及运输全周期安全管理,建立完整的营运货车全链条风险管控,降低运输风险、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实现宁波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

  (课题组成员: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强,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鲍敏,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卢山、曾秋霖、金益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