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胡晓亮:长三角需要更多的人才共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05/28 10:47稿源:解放日报

  胡晓亮

  上世纪80年代,每到周末,总有一群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科研人员,往返于上海和长三角各地,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生产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帮助很多由于生产经验、技术能力不足而面临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人们把这群利用周末时间、来往于长三角各个城镇的技术人员称为“星期天工程师”。江苏阳光、雅戈尔等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均受益于他们的点拨。

  伴随“星期天工程师”的活跃,长三角内部频繁的人才流动以及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刻记忆。

  改革之初的尝试

  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区域的乡镇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在批判中成长”,积极与上海工厂开展自发的合作联营。以市场为改革导向的星火,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随着乡镇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苏浙地区的干部尤其是乡镇企业管理运营人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升,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问题。他们想到的直接办法就是去生产研发能力强的上海“挖墙脚”,通过聘请一些国有企业或科研院所的技术工人、研究人员,来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例,几乎所有的乡镇企业都有上海来的“星期天工程师”,业务涵盖研发、制造、设计、经营管理等。据统计,“星期天工程师”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自身劳动报酬的97倍之多,可见其对带动乡镇企业生产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苏浙地区的乡镇企业欣喜于“星期天工程师”的能量发挥。但这种计划外的自发性人才流动,最初却不能为“星期天工程师”原属单位所认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央及地方对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逐渐放开。1985年,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收入归己”。

  1988年,在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发布后,上海市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发起成立“上海星期日工程师联谊会”,不少教授、学者带头加入,短短几天“星工联”注册人数超过3000。自此,“星期天工程师”作为合法、合规的工作方式,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认可。

  上世纪80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师”现象,促进了上海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向附近地区的转移扩散,推动了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人才为主体进行生产、创新要素交流,让高级技术人才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还推动了一大批新生代企业、优秀企业家的成长。

  最重要的是,“星期天工程师”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以市场化为基础、自发组合为主要方式,聚焦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的人才一体化流动的有益尝试。此后,长三角区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持续提升。

  新时代的新方式

  实践证明,人才是技术革新、产业协同、区域融合、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弥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状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在跨区域交流更加紧密、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协调联动性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等突出问题,同样需要人才的流动、共享。

  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不仅应活跃在企业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领域,而且应扩散至金融、产业创新、文旅等诸多领域。相关实现方式可以更为多样,既包括多点执业、干部调配等传统模式,也可以探索“带土移植”“科技联姻”“筑巢引凤”“客座顾问”“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

  第一,应以系统规划为导向,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合作协调的体制机制,建立立足长三角协同发展、沟通高效的人才协调机制。具体来看,可完善人才合作机构与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三省一市在人才交流工作上的沟通。

  第二,应聚焦构筑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深层次产业协同。

  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能级产业的协同培育,作为人才共享的工作重点,破解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的难题,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同时,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作用,将众多科研成果通过人才流动、技术传播的形式向长三角区域发散,推动创新升级。

  第三,应建立市场化人才流动平台,高效匹配各方需求。

  长三角区域的人才共享需在遵循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可探索搭建区域人才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对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统筹汇总及集中管理;鼓励新设共享人才的中介机构,加强人才供需双方之间沟通,保障用人单位及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应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保护人才合法权益。

  例如,共享人才与原单位、承接单位应签订三方协议,保障三方的合法权益,使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在协议框架下开展工作,避免人才共享衍生新的麻烦。对于愿意共享转移的人才及企业,还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