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颜晓峰: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12/27 09:29稿源:宁波日报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颜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坚定宣称:“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就要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一、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40年奋进、40年成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扬帆起航、破浪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时代高度、面对新的实践课题,新时代改革开放怎样才能再攀新高峰、再续新篇章、再创新伟业,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继续解放思想是强大推进器,破除思想障碍是内在动力机。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首先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成果,也塑造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精神、观念、眼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的眼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所塑造的眼光,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眼光,是一种坚持科学标准、实践标准、人民标准、历史标准的眼光。


  改革开放40年如同大江东去、汇聚众流,要将改革开放看成一个展开的过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道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传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每一代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进展、做出新贡献、进入新阶段。这就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本质是与停滞僵化不相容的,要求不断完善、持续创新。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一个重大要求就是要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根本尺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就要求改革既要勇渡“深水区”,又要防止跌入“深陷阱”。决不能以改革之名,将党和国家安身立命的根基改没了,将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托改丢了,将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宝改错了。


  改革开放40年经历摸石过河、逐步成熟,要将改革开放看成一次探索的实践。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不仅我们党和国家没有经验准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全面改革的成功经验。既然是试验,就既可能出经验,也可能出教训。改革开放历40年而经久不息,其生命力不在于不会失误,而在于及时纠错。改革开放40年后仍要奋勇前行,还将在探索中发现和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发现和纠正失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使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改革开放40年始终扎根人民、不忘初心,要将改革开放看成一种聚力的产物。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人民、依靠是人民、标准是人民,人民眼光是改革开放的最高眼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化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鲜明亮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把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作为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依据。哪里是人心所向,哪里就是改革所为;哪里是人心所背,哪里就是改革所止。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要求,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能最广泛地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地形成改革共识。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新时代构成新空间,改革开放再出发大有可为、领域宽阔。要从大局着眼、从问题着手,从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出发,找准抓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带动改革全局和全面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时代潮流面前只能够追随时代,尽快缩小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的舵盘不仅关乎民族的前程,而且关乎世界的前途。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问题,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怎样开创新路、另辟蹊径,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国家。这将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展现中国道路的时代意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就要从盲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还要从与传统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某些落后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历史。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可以说,“五位一体”越是总体协同,“四个全面”越是战略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越是兴旺发达。改革开放的体系性问题,就是怎样克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短板、“瓶颈”,怎样促使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构成一个全面的系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统筹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是在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中达到协调推进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既要重视具体性问题,更要重视体系性问题,解决体系性问题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新时代的全面性体系性愈益增强,就愈益倒逼新时代改革开放更加协调,促使转变封闭性狭隘性的思维方式,促使超越小地盘短视界的利益格局。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多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何以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全局性问题,就是怎样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我国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解决不同社会群体收入水平不平衡,解决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让全体人民日益广泛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得到满足。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主攻方向。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新矛盾要求新思路新方法。过去曾通行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正在转型,但相应的粗放型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还在留存在不少人身上。这就要正视和重视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改变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套路和模式,倡导精准思维、实施精准指导、实现精准发展。


  三、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清醒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同时也敏锐把握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把握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巨大潜力,把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改革开放将我国在长期历史磨炼中积聚的洪荒伟力充分释放,造就了初阶阶段形成若干个具有质变意义阶段的可能,造就了出现伟大飞跃态势的可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新长征途中,每向新的目的地进发,都是领略新的风景、感受新的境界。40年后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是原地踏步、简单重复,而是更上一层楼、再越一座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从富到强,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更高起点。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强大军队,等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从财富增长到全面进步、从体量增大到强筋健骨、从充裕生活到美好生活的综合国力增强和文明形态提升。新时代改革开放要着眼于从富到强的机制转型和观念变革。站在这样一个更高起点上,不能满足于以往的巨大成就,不能沉湎于已有的方法经验。从“平原作战”到“高原演兵”,要有新的体能技能和耐力心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造就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改革开放的层次提升,蕴育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新时代的发展,不是不要规模速度,而是以高质量统率和保证规模速度。新时代改革开放,就要造就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能够把质量与数量、精度与速度、效益与规模有机统一起来的体制机制。那种把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片面性思维,都要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经受一次“高质量”洗礼。同时还要看到,高质量发展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要把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和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包括精神生活需求。


  党的十九大科学筹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更高目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回顾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前进道路上,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在增长,并且形成了叠加放大效应,“蝴蝶的翅膀”更具冲击力。面对这一新的历史特点,切不可动摇对未来的信心,而是要更显英雄本色;不仅要防范风险挑战,而且要擒住已经飞起来的“黑天鹅”,驾驭已经冲过来的“灰犀牛”。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启程出发。改革尚未到底,全党仍需努力;思想还要解放,难题仍需破解。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与新时代战略安排相辅相成,“中华号”巨轮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驶向深蓝,开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