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徐建军:湾区城市需要人口集聚着力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11/05 02:21稿源:宁波日报

  湾区城市需要人口集聚着力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徐建军

  以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为特征的湾区经济是当今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区域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和“区域战略”环杭州湾大湾区都在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开放性区域体系,建设新全球化的湾区经济。全球区域经济竞争最终还是会以经济和人口集聚的总量定输赢。

  一、人口不断加密和集聚是湾区崛起的重要标志

  劳动力的转移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之一,这种转移的持续时间和转移后劳动力边际产出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研究表明流动人口每增长1%会带来地区GDP增长0.54%,而地区GDP每增长1%也会促进地区内流动人口增长0.52%。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长期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问题,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变。

  2017年,城市竞争最显性的主题之一当属“人才争夺”,各地政府纷纷抛出送户口、送现金、住房不限购、给予购房优惠等橄榄枝。人口不断加密是湾区崛起重要标志,人口向湾区加密和沿湾区扩散也是世界三大湾区的共同经历。2010年之后日本人口出现负增长,然而,东京湾的人口始终保持增长,2015年东京湾人口在日本总人口中的占比从1975年的30.03%上升至34.48%。同样,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湾区,外国移民是其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外国移民(不包括其第一代子女)的比例超过了40%。

  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近6年,我国人口流动以跨省为主,但比例开始缓慢下降。2017年浙江省流动人口达2600万人,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行榜,深圳以61.99万人居首,广州以45.49万人列第二,杭州以28万人排第三,宁波则以13万人排第六。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区都市人口密度水平仍然较低,沪、杭、甬三大核心城市之间还未形成人口密度大、经济联系紧密的大都市连绵带。

  二、宜业宜居环境的优化是湾区人口集聚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流入地的经济特征是影响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一定的工作经历、良好的教育程度和较高收入,以及阶层地位、身份认同都会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受其收入和住房支出的双重影响,流动群体因在城市面临着高额的住房支出,其居留意愿会因住房支出的因素而降低。

  当前,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从事自我雇佣活动的农民工占比维持在40%以上,并呈现稳中有升趋势。相比于受雇就业农民工,自我雇佣农民工具有更加强烈的城镇化意愿,并且他们也更有可能做出实际的城镇化行为,包括长期租房、购买房产、户籍转换和投资创业等。大量的自我雇佣就业,尤其是餐饮行业、商业服务业、社区家政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能给城市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和幸福感。此外,子女随迁显著增进了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感,“家庭迁移”模式下的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意愿、长期定居意愿以及其本地人身份认同感均显著高于个体迁移者。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无论是自我雇佣型就业还是家庭迁移都体现了宜业宜居的人口环境,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带动下,更应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自我雇佣从事各类自由职业。同时,湾区城市的各级政府应该鼓励外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模式,公共政策可以从提升家庭整体福利角度着眼,在社区层面加快推进外来流动人口家庭福利改善的各种措施。以家庭为单位制定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规划,尤其是针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整体的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