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张水清:加快“大通道”建设 开辟发展新“通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11/01 08:59稿源:宁波日报

  张水清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作为省“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是浙江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四大建设”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大通道建设旨在通过建成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提供战略基础、先行保障,是新时代浙江发展的战略支撑。宁波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浙江唱好“双城记”的重要一城和建设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积极参与大通道建设,主动承担起龙头、核心和引领的功能,既是发挥综合优势、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所在,也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开辟高质量发展“通途”的关键抓手所在。


  一、参与大通道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加快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内外双向的产业投资、贸易流通和开放合作。宁波是“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宁波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参与大通道建设,可以耦合联动宁波舟山港世界第一大港与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有利于发挥宁波的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推进陆海统筹和海港陆港一体化发展,对内辐射服务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对外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二是有利于加快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四大”建设。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省里谋划建设的大通道既是交通和物流的通道,更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国际合作的新桥梁、美丽浙江的风景线、人民生活的幸福路大通道,在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四大”建设中发挥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宁波是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城、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大通道的重要支点、大花园的重要组成和大都市区的关键极核,战略地位突出,有责任、有义务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大通道建设,充当并发挥好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和“四大”建设主力军的角色。


  三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战略目标。当前宁波正处于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年初市委做出了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决策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实践路径。宁波积极参与大通道建设,既有利于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项目争速提效;也有利于以交通轴为依托,推动要素资源高效流通、提升内外双向开放发展水平,进而增强宁波创新发展动能、城市极核功能和高端要素配置等功能,在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提供有效助力。


  四是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通道建设的前提和重点是强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国际链接、省际互通和省内互联。宁波虽然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但与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特别是一些跨区域的重大交通项目申报建设存在障碍。通过参与大通道建设,有利于加速沪甬交通通道(沪甬城际铁路、G15杭州湾二桥)、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建设宁波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提升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能力与水平。


  二、具备发挥积极作用的独特优势


  宁波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大通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优越。宁波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和长江流域腹地,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是长三角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国家海陆统筹、双向开放,衔接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门户。宁波舟山港是“港通天下”的世界第一大港,2017年货物吞吐量首破1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460.7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1、第4,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也是连接环杭州湾地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


  二是交通优势突出。作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宁波目前基本形成以“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水、管道、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为通道的立体式集疏交通网络结构。“内联外通、南客北货”铁路枢纽体系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成为海铁联运南方第一大港,宁波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带动宁波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广泛连接我国主要经济区,与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与环杭州湾区域其他城市交通联系紧密,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等通道纵横交织,沪嘉甬铁路、市域城际铁路等交通项目加速建设,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都市圈之间“1小时交通圈”正加速形成。


  三是开放优势优越。宁波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时间早、领域宽、层次高。拥有12个国家级产业与开放平台,主要外向型经济指标占全省“大湾区”35%以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美元、境外投资额超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超500亿美元的城市。是省政府批准的“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与45个沿线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贸易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开放优势为大通道国际合作纽带和经济发展动脉功能的发挥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四是信息化优势显著。宁波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实现了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市覆盖、免费WIFI网络在城市公共场所全覆盖,5G、窄带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试验工作正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打造了“1+N”互联互通信息平台(“1”即宁波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和“N”即四方物流市场平台、智慧物流平台等多个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初步建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智慧物流体系。


  五是先发优势明显。宁波是全国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是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等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势头良好,拥有交易实体1000多家,甬商所现货交易规模在全国沿海城市中位居首位。拥有港航物流企业1万多家,航运产业链不断延伸。宁波是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全国唯一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先发优势为宁波在大通道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五大工程”建设为重点,贯彻落实好大通道建设任务


  围绕《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建设工程,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为引领,构建以义甬舟为主轴的开放通道、支撑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湾区通道、引领大花园建设的美丽通道,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无缝衔接、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一是开放通道建设工程。以建设义甬舟开放通道核心战略支点为目标,加快推进甬金铁路、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以及六横公路大桥宁波段项目,谋划甬金高速扩容工程,强化金华、衢州经绍兴、宁波至舟山交通基础设施。以建设国际运输网络重要节点为目标,拓展宁波舟山港、宁波栎社机场国际航线。以引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宁波综合示范区二期建设,全力打造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华东中心。


  二是湾区通道建设工程。提升环杭州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沪嘉甬铁路,高标准规划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谋划推进沪甬交通通道(沪甬城际、G15杭州湾二桥)、杭甬城际铁路等。构建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三湾协同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象山湾疏港公路、余慈中心连接线、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二期等项目,谋划宁波至象山、宁海城际铁路等交通通道。强化与台州湾、乐清湾联动,重点建成甬台温高速复线(三门湾大桥),谋划推进甬台温高铁和甬台温城际铁路等。建立多层次航空体系,共建长三角区域世界级机场群和宁波都市圈通用航空“一小时交通圈”。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加强智能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和智能化、绿色化、景观化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美丽通道建设工程。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200公里,实施普通国省道提标、提速、提质工程;创建美丽航道120公里,打造内河生态航道(杭甬运河宁波段航道);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提升四明山区域交通发展水平,谋划区域高速公路建设。


  四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宁海物流园区综合货运中心等综合货运枢纽,以及宁波栎社、奉化、余姚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国际一流港航物流枢纽,加强集装箱国际中转、内支内贸水水中转功能,培育壮大港航物流业。打造国家级综合空港枢纽,加快建成机场三期工程,启动四期前期工作,系统谋划栎社综合交通枢纽方案,打造国家空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五是多式联运建设工程。加快海铁联运发展,提升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通道能力,大力拓展腹地无水港;加快建设穿山港铁路支线,提升海铁联运直达效率;推进建设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突破长江支线集装箱运输,做优做强水水中转业务,积极培育河海联运市场。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实现多式联运“一站服务、一次托运、一票到底”。


  四、以“三中心一品牌”建设为抓手,在主动服务省大通道中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大通道是交通通道,更是一条开放的通道、区域合作的通道,为在更大范围内吸引、配置要素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为发展流量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持。这对于以开放为特质的宁波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宁波要以此为契机,立足自身发展优势,以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国家进口贸易枢纽中心、区域性国际交往三大中心建设和城市品牌塑造为抓手,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集聚高端要素,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在主动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中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一是发挥航运通道优势,链接世界大港资源,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


  1、打造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加强东部新城航运中心主体地位,强化口岸大通关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统筹各类物流园区功能布局,鼓励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延伸功能,构建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宁波高新区,强化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等服务功能。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与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融合发展,整合上市交易品种,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多商品定价和交易中心。


  2、创新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业态。依托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航运服务资源数据中心,构筑航运产业大数据。引导国内外金融、保险、融资、中介等服务机构落户宁波,设立航运融资专营机构、分支机构,发展航运融资、信托、担保、信用评级等服务业务。完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加强与国内知名跨境物流企业合作,升级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构建物流全程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物流供应链服务整体优化。


  3、培育国际港航物流市场体系。做大做强龙头港航物流企业,引进一批跨国贸易物流企业区域总部、专业化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和物流园区运营商。加快培育国际能源贸易企业,积极培育国际能源贸易企业和能源进出口代理、能源贸易金融、能源运输保险等服务企业。


  二是发挥物流通道优势,链接外贸大市资源,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国家进口贸易枢纽中心


  1、集聚进口商品与服务。壮大进口贸易主体队伍。吸引全球龙头型国际贸易企业到宁波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营销中心。加快培育本地龙头型进口贸易企业,加大代理商、渠道商的扶持力度。引进培育跨境进口电商领域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涉外创客、跨区域创业等新型进口贸易主体。拓宽进口贸易渠道。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领域商品进口,培育新的细分市场,建设中高档商品市场。拓展海外直邮、海外品牌直供渠道,支持设立B2C模式进口商品体验中心、创建网上进口商品销售平台。


  2、拓展进口内销网络。构筑内外对接贸易体系。支持市内流通企业建设市外和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促进进口环节与内销渠道对接;鼓励外贸企业和流通企业合作抱团“走出去”,设立境外贸易基地、分拨中心、海外仓等;在特殊监管区加快建设大型保税免税仓库和免税购物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主要区域直销分拨中心,完善进口基地线下营销网络。打造特色消费空间。全力打造泛三江口核心商圈,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面向国际、服务全国的大市场。以余姚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产品市场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塑料、液化品、固体化工等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内外贸产品集散中心。


  3、打造进口贸易平台。提升特殊监管区域高端进口平台作用。深化宁波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提升保税区进口市场和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规模能级;强化梅山保税港区口岸集散功能,扩大平行汽车、冷链食品、活体植物等进口规模;扩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货机快件、跨境电商一般进口、国际邮件交换站业务,用好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及进境水果国家指定口岸资质,扩大相关品类优质产品进口。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口中心。拓展中东欧特色商品馆,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含中东欧)在中心设立国家(地方)特色商品馆;谋划建设中东欧进口农产品交易中心,深化实施进口中东欧商品扶持政策;推进中国-中东欧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建设,优化中东欧进口商品准入管理,推动进口相关标准体系、规则互认。


  4、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货物通关通检“无纸化”、区域通关通检“一站式服务”,逐步实施口岸电子数据直接放行;创新国际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同时要积极参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争取将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复制到宁波,实现“一区多片”。打造链接全球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宁波国家级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和冷链物流建设,加快集聚全球顶尖的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仓储管理、组装加工等供应链企业,建成一批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长三角最主要的进出口冷链物流集散地


  三是发挥人流通道优势,链接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建成魅力彰显、影响广泛的区域性国际交往中心。


  1、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景观,梳理文化环境、文化景观遗存、城市相关区域设计的相互关系,编织“海丝”文化城市意象地图,打造海丝文化新景观,建设以海丝起点为形象的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打响“海丝之路活化石”国际品牌。大力推广全域旅游,重点打造三江口、天一阁?月湖等都市旅游板块,象山港湾、杭州湾、三门湾等海洋旅游板块,雪窦山、四明山等山水生态旅游板块,整合开发大运河和海丝之路文化旅游带,系统挖掘红色文化、藏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甬商文化、青瓷文化等文化基因,集聚形成“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名居”+“大港、大佛、大儒、大海、大山”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打造国际性人文交流中心。推动宁波文化“走出去”,依托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等海外文化交往平台,开展好“欢乐春节”“海外宁波文化周”等品牌活动。高质量建设“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提升宁波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房车锦标赛等国际赛事水平,并积极对接国际一线体育组织,争取更多国际一线体育赛事在甬举办。强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海外宁波周”“友城文化周”“结好周年庆祝活动”“友城教育合作交流会”等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平台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扩大城市交往。发展友好城市,互设办事机构,让官方互访、民间交流更活跃,增进情感友谊。


  3、打造国际高端会议展览举办地。适时启动新会展中心选址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水平。培育本地知名会展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国际会展活动引进和申办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国际展览业组织、会展跨国公司的合作,吸引国际知名展会落户宁波,争取设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会场。积极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项目,争取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做好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的升格规范包装工作,争取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推进会展与旅游、文体、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发挥信息流通道优势,链接宁波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宁波在国际国内的城市影响力。


  1、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品牌。综合考虑宁波的特色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个性、地理空间特征、未来发展战略等重点领域,依托海内外城市品牌塑造与城市形象传播机构,塑造彰显“名城名都”独特魅力、辨识性和可记性较强的国际性城市形象主题品牌。创设城市品牌LOGO并广泛覆盖城市地标性设施与品牌性活动。


  2、加强城市品牌整体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原则,多角度、全方位推广使用城市品牌。依托政府宣传部门设立营销协调机构,统一负责城市营销的官方品牌管理与公关;创办非赢利性的宁波城市营销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城市品牌价值开发,强化市场推广;引进和培育专业化城市营销策划推广机构,承担城市营销具体任务;鼓励市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品牌标识的推广使用。开发城市品牌附加值产品,拉长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为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总经济师)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