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聚焦

夏春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10/11 09:56稿源:宁波日报

  夏春涛

  改革开放40年是一段极不平凡、可歌可泣、影响深远的历史。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经过长期努力与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必须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常新常青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科学概括。

  40年间,我们党先后召开八次全国党代会。党的十二大响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直接写进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的标题,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以新世纪召开的四次全国党代会为例,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概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吹响新的进军号角,号召全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递进轨迹和强劲发展势头。

  从理论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相继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开辟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接力探索,将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始终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谋划和部署工作。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入手、在农村展开,随后转入城市,逐步扩大为涵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致力于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外开放也不断打开新局面,从最初的沿海开放到全面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致力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4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在此过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奠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本身就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托。

  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因此,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功走出发展新路,其意义突出体现在国内,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深刻解答了两大全球性问题:一是发展中国家能否找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实现快速发展;二是世界社会主义是否已经终结,是否有走出低谷的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旧的西方殖民主义体系土崩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挣脱殖民枷锁,解决了独立问题,却迟迟不能摆脱贫穷落后,解决发展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巨大优势,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明显占据主动。苏东剧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优势进一步膨胀,西方发展模式似乎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不二选择。而盲从西方,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必然会丧失发展的独立性,沦为别人的附庸。更何况“橘逾淮为枳”,盲目照搬西方那一套东西,势必水土不服,适得其反。一些拉美国家推行西方新自由主义、搞得元气大伤便是例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人类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因此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

  中国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新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二大响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作为搞建设、谋发展的总依据,并正式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等定下基调。所谓“中国式”“中国特色”,指具有中国特点、切合中国国情。

  中国实现快速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润,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在发展步骤上,推行渐进式的稳健改革,既脚踏实地又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等等。这些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同样难以复制,但无疑具有启发意义。中国与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有着相似经历,都曾经饱受西方列强的蹂躏与欺凌,起点低、起步晚,更何况中国是个大国,遇到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治国理政考验之大远远超乎想象。中国道路的成功,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告别贫困,使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阔步迈向现代化。这就打破了西方发展模式是惟一选择的神话,冲击和撼动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证明落后国家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到鼓舞,从中获得深刻启示。这是当代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道路决定命运。从字义上讲,所谓“复兴”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简单地再现汉唐雄风、康乾盛世,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种史无前例的更高层次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完整概念,“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定性的。改革不是改向、不是另起炉灶。我们毅然决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怎样千变万化,人民在我国的主人翁地位始终没有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没有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一便是“共享”。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篇幅不到5000字,共84次提到“人民”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鲜明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三、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他一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他号召全党“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庆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续写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在党章中把这一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按照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两步走”战略。也就是说,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内进行。因此,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八个明确”科学内涵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外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格外地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从紧抓纪律。最要紧的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更加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履行新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我们党念兹在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