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为“吾国”说“吾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8/03 09:51稿源:北京日报

  胡阿祥

  《吾国与吾名》一书所讨论的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与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都属于“中国”这个历史实体、这块地理区域、这方文化土壤的“名字”。

  历代国号之美,可由统一王朝或皇朝国号与分裂时代国号两方面证之

  先证以统一王朝或皇朝国号。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可信国号,是启用作国号的夏,而夏国号的最终择定,与蝉所代表的居高饮清、蜕变转生等美义有关;取美义为国号,也成为后世中国历史上命名国号的一种常用方法。由夏而下,商、周、秦、汉、新、晋、隋、唐、周、宋、大元、大明、大清这些王朝或皇朝所用的国号,同样具有或显或隐的美义,并成为各自朝代的政治文化符号。这种符号,于商为凤,于周为重农特征,于秦为养马立国,于汉为“维天有汉”。这些“美号”,既与君主的统治息息相关,也照应了所统治的部族民众之心理要求,并进而使政权蒙上了浓厚的顺天应人的色彩。

  再证以分裂时代国号。如“天下三分”的魏、汉、吴,纷纷扰扰的“十六国”,此起彼伏的“南北朝”,相承的“五代”,分立的“十国”,以及辽、西夏、金,这些分裂时代的国号或非天下共号的国号,不仅同样属于各别意义上的“美号”,而且特别体现了其中的非汉民族之汉化倾向。以“汉”国号为例,匈奴刘渊、沙陀刘知远、沙陀刘崇以非汉民族的身份而号国为“汉”,目的在于掩盖种姓来历、强攀刘汉宗族、依傍汉朝,这样的事实说明,在中国古代,但凡非汉民族欲在中原立国者,就必须认可、接纳乃至融入汉地的文化传统与历史系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化”;而他们径用“汉”国号,则从心理的层面,直接而且鲜明地反映了非汉民族不自外于中国,即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也是非汉民族的中国,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现代中国是这样,历史中国本也如此。从终极意义上说,非汉民族政权起用汉式国号以及大多力求与前代中原王朝或皇朝攀附关系,表明了这些非汉民族绝不自外于中国,而正是这一点,奠定了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与政治根本。

  古今名号之伟,可以“中国”名号为例

  “中国”名号,历史久远,先秦时即已存在。虽然地域概念的中国是多变的,文化概念的中国是模糊的,但中国的地域范围在不断放大,中国的文化意义在不断加强。以文化概念的中国言,所谓“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要之,“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凡文化上达此标准者,即为中国;文化既不断进步,中国的地域范围遂不断放大,中国的成员也不断增多。那些非汉民族政权或国家,随着经济文化上的中国化,不仅从文化上也从地域上成为了中国的一分子,因此中国不是哪族的中国,而是各族共有的中国。由中国概念的流变,我们又可以明了这样的史实: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无论文化高低、地域远近,是汉族抑或非汉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是由中原和边疆共同组成的,现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由“中国”名号所显示出的上述史实,同样非常明确地显示于诸夏、华夏、中华、禹迹、九州、四海、天下、赤县神州等悠长而响亮的名号中。这众多的名号,或基础于历史记忆,或强调了民族意识,或依托于神话传说,或联系着天地观念,又或表达了滨海人们的宏大视野,至于语言的嬗变、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文风的变迁等,也往往作用于某些名号的形成及其含义的变化。这众多的名号,出现的时间多在先秦时期,而又跨朝代、越古今地使用了下来。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古今名号的伟大之处,是在这些名号的支配或影响下,中国文化渐趋发达与丰富,中国地域也渐趋广大。伟哉名号,诚矣!

  域外称谓之妙,关键在于善抓特征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有源于秦王国国号、本为牧草名称、有时译作“支那”或“震旦”的China,源于神秘精美的丝、通常译作“赛里斯”的Serice,可能源于最高统治者称号大汗、译作“桃花石”的Taugas,等等。这些域外称谓又共同反映出长期以来中国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影响超越了中国本身的时空范围,广泛而且深刻地作用于亚欧非大陆以及东亚、东南亚海邻诸国,客观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至于既是自称也是他称的汉与唐、龙与狮,汉、唐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正能量的代表性王朝,它们共同写照了巍巍中国的历史地位。考虑到在中外交通并不充分、了解途径仍较狭窄的古代,这些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竟然能够或者形象、或者准确地抓住“中国”的个别特征,如此,妙哉域外称谓,可谓确实不虚!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