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6/13 02:27稿源:宁波日报

  桂晓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一。再过几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端午是华夏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节俗内容非常丰富: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挂菖蒲、插艾草、驱五毒、喝雄黄酒、悬钟馗像……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之外,其余诸多内容几乎都跟天气变热有关。因为端午时节已经入夏,气温升高,蛇虫百脚开始活跃,所以人们乘过节之际,大搞环境卫生,灭菌杀虫、消毒除秽、驱邪防病。

  由于天气明显变热,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纷纷穿上了凉快的夏装,并将厚衣服全部塞进橱角、压到箱底。然而,老宁波却不忘提醒一句:“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言下之意就是:后生哎,莫看端午节已过,天气变得介热,说不定哪天冷空气突然来袭,冻得侬骨骨抖!还是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凡事留有余地为好。

  宁波人这种凡事留有余地的观念,包含着一种朴素的智慧。这种智慧,往往在各种场合,以老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老宁波常说:“做人要八分因过。” “八分因过”意为十分太满,八分正好,留下二分作为余地。有了这二分余地,别人有路可走,自己也不会陷入绝境。又如“留根尾巴掸掸苍蝇”,本意是指牛甩尾巴,驱赶叮在身上的苍蝇。作为比喻的老话,这条“尾巴”就是待人接物的余地。尾巴虽小作用大,没有它还真不行。“有力勿可尽撑,有势勿可尽行。”则从不同的角度,告诫人们注意自己的言行,把握分寸,留有余地。有力出力是对的,但是,如果不是特殊需要,最好还是留点余地,避免尽撑,这样才能不伤身体,才能持久出力。不妨说句笑话,虽然你有点力气,但并非手执一对800斤重紫金锤的李元霸,难道也想争天下英雄第一条?干嘛非要拼命呢?至于有势尽行,更是不足为训,凭什么可以在他人面前耍威风呢?在这个问题上,留有余地不仅是智慧,更是德行。

  有一个关于留有余地的说法,非常精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在木雕之乡东阳市的一家木雕馆,一位老师傅正在雕刻一座人像。有参观的游人饶有兴趣地问道:“雕刻人像的诀窍是什么啊?”老师傅答道:“鼻子要大,眼睛要小。”游人不解。老师傅这样解释:“鼻子大、眼睛小,才有修改的余地啊。鼻子雕刻得大了,还可以改小;眼睛雕刻得小了,也可以改大。如果一开始就把鼻子刻小,把眼睛刻大,就没法改了。”这位老师傅讲得真好!雕刻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都应该留有余地。如果一开始就做得很满,以后一旦发生什么情况,就无法转圜了。

  迄今为止,笔者见到过的留有余地的最巧妙例子,当数万里长城西端嘉峪关上的“最后一块砖”。那年初秋,笔者参加一个新疆甘肃旅游团,其中一站就是闻名遐迩的嘉峪关。登上巍峨雄伟的城楼后,导游特意指着远处一个门楼,对我们说:“你们看见了吗?那里放着一块砖,这就是建造嘉峪关剩下的最后一块砖。”哦,看见了,看见了,在那门楼后面可望而不可及的檐台上,果然有一块砖头!导游告诉我们:嘉峪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三道防线组成,关城总面积达3万3千多平方米,用砖数量当然极为惊人。然而,全部建筑完工以后,只多了这一块砖。证明用料计算无比准确,且又留有余地。祖国古代的工匠实在了不起!

  总而言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留有余地。不做满、不撑足,不求十分求八分,就像老宁波所说所做的那样。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再美味也不要吃太饱哦。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