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科创新区的思路、路径和关键要素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3/29 12:34稿源:宁波日报

  袁红清

  一、科创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科创新区要理顺发展思路。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因此在科创新区的规划建设中,要突出科技创新的首要地位,避免对传统路径的过度依赖。其次要对未来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有清晰的认识,认清方向,下定决心,重装上阵。最后要为打赢科技创新“攻坚战”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明确任务,倒排时间。

  科创新区要聚焦实体经济。沪深两市在制定各自“科创22条”时,都注意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家底,量力而行,谋定而后动。深圳利用本土民营企业量大灵活、创业氛围浓郁等特点,汇聚财政之力于科技创新这一突破口上。而上海则扬长避短,将有限的科技财政资源重点投入到盘活既有资源、吸引海内外人才上。宁波的城市特点和家底其实一直是围绕制造和贸易的实体经济,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港航等重点领域,推动实体经济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科创新区要对接国家战略。以“八八战略”和“名城名都”为总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总体框架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知名院所与吉利、舜宇、均胜等龙头企业的发动机作用,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创新中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宁波样板区。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在科创新区的集聚,并致力于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效率,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宁波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智慧化与智慧产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科创新区产业新体系,成为引领宁波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二、大东部科创新区发展路径——资源集聚与协同创新

  依托南北高教园区、高新区、东部新城及南部商务区的带状空间,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技术与资本联姻,实现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发展,打造形成“一带三链”的创新创业生态圈,通过科技创新的大发展、大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的新增长、新跨越。

  首先,要构筑生态链。科创新区规划,要积极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布局优质教育资源、高等级医院、购物休闲商业广场等,优化南北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生态长廊的衔接与延伸,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型城市空间,建设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宜居之地。

  其次,要强化创新链。高效配置创新要素,减少多头投入、重复投入和无效投入,科创新区的建设就是为了大幅度地激发出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坚持“集聚为基、协同创新”,培育与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与上海、杭州、北京、西安等地共享科研力量与科技成果,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最后,要拓展产业链、部署资本链。支持园区企业共享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寻求与创业和天使投资基金的合作,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融资,构筑更加活跃的投融资体系,打通创新创业与资本融通的渠道,用资本链条链接产业和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核心人才要素——工作环境与成果效用

  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是科创新区建设的核心支撑。高等教育既是人才的主要培养者,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承担者。综观各国,高等院校往往是科创新区的中心所在,也是科创新区形成、发展、壮大的“辐射源”所在。因而,科创新区在规划建设中要以大院名所及其相关人才的培育为前提与基础。

  要为来甬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工作环境搞好,是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的关键一步。以前,做科技成果转化常常说“产学研”,现在讲得更多的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要努力做好平台搭建和服务工作,让创新人才能够心无旁骛搞科研、满心期待做科研、事有所成干科研。

  要重视国家重点项目的对接和引进。抢人才、抢项目、抢机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因地制宜,更要统筹科创成果的转化与地区经济的融合。宁波产业活力强,民营资本活跃,将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宁波的发展方向。要聚焦重点领域,增强产业发展新的功能,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科研成果能在宁波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与国家重大项目对接上,加强跟踪,积极争取和承接新的国家改革试点,力争找到“国家战略”和“宁波实践”的对接点,引来更多有远大抱负、想干一番事业的领军人才。

  (作者为宁波湾区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