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新论推荐

2017年度生态主义的“三种色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2/24 10:39稿源:人民网

  张云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要求。缘此,中国生态主义也处于现在进行时当中。当然,这种思潮不是单一的,呈现出多元色调,彰显着不同社会主体在生态议题上的不同心态和取向。因此,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领生态主义思潮仍然任重而道远。

  黑色:邻避主义的纠结

  尽管从“求温饱”到“求环保”已成为我国的普遍社会心理,但是,面对现实利益诱惑,民间往往持有“邻避主义”的立场。这是当今中国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黑色态度和黑色行为流行的重要原因。

  “邻避效应”是美国民众在环境抗争中提出的口号。由于担心在社区周围修建垃圾处理厂造成的二次污染会危及其健康和安全,一些社区民众提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口号。这一口号反映出一些美国民众在环境问题上的矛盾心理,既赞成环境保护政策,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这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典型表现。我们可以将具有这种态度和取向的绿色思潮称为“邻避主义”。2017年,邻避主义在中国有所抬头。企业一般不拒绝环境责任,但是,实际效果甚微。2015年7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地方环境治理不力的问题。继2016年督查取得重要成效之后,环保督查风暴于2017年再一次在中国大地掀起。但是,这次督查遭遇到了民间的反制。一些人士质疑,督查导致企业大面积停业,工人大批量失业,闹得民怨沸腾。这样用民生来绑架环保督查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这里,不仅折射出人们在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心理,而且反映出人们在环境公共产品和个人私人利益之间的纠结态度。其实,只要反问一下,事情就可真相大白。在资本趋利本性的支配下,在没有进行环保督查的时候,有多少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真正考虑过民众的健康和工人的安全等问题?

  部分民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疏远。随着移动支付支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外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新业态,带动了就业,拉动了增长,方便了生活。据《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初步估计,2017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为9780亿元,接近1万亿大关。但是,这种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估计,每周将产生数目巨大的一次性外卖打包盒,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后果触目惊心。长期以往,称之为生态浩劫并不夸张。

  外卖行业的客户一般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环境意识。其所以仍然选择消费外卖产品的生活方式,除了方便、快捷等原因之外,还与“宅生活”有关。这里的逻辑是,只要与己方便,哪怕洪水滔天。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邻避主义。当然,“宅生活”的形成与动漫、网游进入日常生活有着复杂关联。这里存在着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领导权之争的问题。对此,2017年6月,美团外卖联合有关方面推出了《绿色外卖行业公约》。这无疑是外卖行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具体体现,有助于生态主义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当然,不能就此止步。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同样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绿色成为社会时尚的同时,黑色生产方式和黑色生活方式在民间依然存在。这里的要害是邻避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无关。

  绿色:生态中心主义的迷恋

  长期以来,“生态中心主义”渗透在中国学界的话语权中,并对民众心理和政策话语产生了较大影响。2017年,这种思潮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超越工业文明。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深绿”人士将工业文明作为批判对象。他们认为,工业文明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应该转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这种立场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生态主义的走向。2017年,一篇1995年发表的题为《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文献受到了“深绿”人士的热捧。该文声称,“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二者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口的预期寿命,但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令生活空虚无谓,剥夺了人类的尊严,导致了心理疾病的扩散,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深绿”人士认为,该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相当深刻。

  从逻辑上来看,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根本不是同一个序列的概念,因此,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主张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从思想内涵来看,在“深绿”语境中,市场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等话语被遮蔽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区分被忽略了。另外,上述文献的作者是一个发起暴力攻击的现代文明逃离者。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生态恐怖主义。

  回归乡村文明。与超越工业文明的主张相一致,一些“深绿”人士向往乡村文明。在他们看来,乡村文明的本质是“耕读文明”,通过“耕”来满足物质需求,通过“读”来提升精神境界。这样,就可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均衡。这恰好是工业文明所缺乏的东西。因此,中国乡村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时代契合性。问题是,“耕”能否对抗“船坚炮利”,“读”能否迎来“科学与民主”?当然,“深绿”人士将之视为现代性的“病症”而一概拒斥。

  也有的人士认为,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存在着精耕细作的传统,具有明显的亲自然或亲生态的特征。因此,绿色技术支撑下的相对分散化经济应是未来绿色社会的一个积极性表征。问题是:精耕细作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特征,与小农经济无关。小农经济是前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有机农业是超越石油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历史资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成长的烦恼”。同时,要协同推进“新四化”和绿色化。

  回归传统文化。与超越工业文明、回归乡村文明的立场相一致,近些年来,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生态智慧成为一种重要动向。面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这有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自信。2016年年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成立。2017年年底,第八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7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许嘉璐教授与美国学者小约翰·柯布院士开展了“生态文明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对话。确实,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世界观、“中庸勿我”方法论、“民胞物与”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我们需要“原乡”思想。在我们看来,在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意蕴的同时,关键是能否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能否对之坚持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

  红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重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雄心壮志,指明了中国生态主义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命题,科学指明人与自然之间是通过物质变换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思想、恩格斯关于人自身和自然界具有一体性的思想。这样,彻底终结了生态中心主义挑起的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哲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进而,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科学揭示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在需要体系中的基础性、独立性和专门性,科学揭示出生态环境需要同时具有的满足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依赖自然而生活的思想。这样,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一致好评。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的报告。进而,党的十九大修改后的党章明确提出,“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这一命题科学阐明了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自然资本和经济资本、环境和发展、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加上自然界是一切财富源泉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助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表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物质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前提地位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有助于推动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意义。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点,呼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这样,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建设,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广阔视野和开放胸怀。

  显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价值,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生态主义的正能量和新向量。

  在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的关系上,或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前面的社会主义纯粹是修饰语;或认为,生态文明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发起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7年学术年会上,延续了这种讨论,这是生态主义多元色调的体现。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态文明领域中的表现和表征。目前,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凝聚社会共识,这样,中国生态主义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正确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