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新论推荐

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2/23 11:41稿源:光明日报

  李程骅

  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内外统筹,先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着眼于一体联动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方略强调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此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以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并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以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并着力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的实施路径。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城市与区域现代化之路,以城市群为载体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这是推进区域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是以一个或数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地域共同构成的在地理位置上相连的经济区域,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空间布局、专业化程度、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要素的空间集聚等方面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城市群为地理单位,建立起合理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促进特大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的协调、均衡发展,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和资源配置关系,是未来城市群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十九大报告对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点任务,鲜明体现了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未来必须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继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哈长、北部湾等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批直接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随着这些重点任务的落实,我国将会充分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有效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起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全面落实,加上“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网的基本建成,我国区域间的高效互联互通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超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将在更大范围内将中小城市、城镇、相邻农村纳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空间体系中,为人口流动、产业重组、要素重构和创新资源集聚提供平台,有助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推进城市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支撑主要是大城市和城市群。大城市的快速成长以及对高端要素的集聚,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分离,这有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从全球城市空间体系和产业体系高度迭加的运行规律来看,伴随着我国进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新阶段,原来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将会扩大到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在此过程中,空间与产业的融合度会不断提升,推进提升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质量。

  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区域发展质量的提升与一体化进程,还要注重提升大城市、城市群的综合治理能力。未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还要进一步突出城市群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从引领世界城市群创新发展与治理模式优化的高度,在对接全球城市体系中进行创新资源要素的配置,不断拓展创新空间,推进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