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从“河埠头洗东西”说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7/09/21 02:14稿源:宁波日报

  陈依元

  在河埠头洗衣淘米,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清晨薄雾中,白鹅在水中引颈高歌,农妇在河埠头洗衣、洗头,是农耕时代故乡的美景之一,也是摄影爱好者采风的重要场景。笔者曾写过《故乡少年乐》,其中写到“村旁河面宽有百米,夏天的傍晚孩子们在水里扎猛子、打水架,村妇在不远处漂衣刷锅,一派乡村景色”。

  河埠头洗东西,其实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古人云“上善若水”,水滋润万物,一切生命始于水又离不开水;水最具包容性,涵养包容承载万物;水柔绵灵活,柔可克刚,故水为“五行”之一。如今,基于“上善若水”理念的“水式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今天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望得见山看得水”,讲“故园乡愁”,样样离不开水。

  宁波自古以来河道纵横、舟楫往来,水文化昌盛。曾有文人感叹,假若这些河道以及河上的桥、河旁的寺庙都保存下来,那么,宁波就是浙江的丽江、中国的威尼斯。丽江的水从雪山上流下,清澈无比,毫无污染,想想过去的宁波,其实也是如此,许多河流的水,大多是从四明山上流下来的,甘甜可饮。但今天,有多少人敢在河里手掬一捧水喝下去?威尼斯的海水是清澈蔚蓝的,而宁波要看这种海水,离市区40公里的洋沙山是看不到的,要到市区百公里以外的象山松兰山甚至更远的舟山才能看得见。

  河海相通,河水被污染了,近海同样受到污染,填河修路盖楼,原本宁波市区的大河路与濠河一带的道路均是填河而成,众多河湖因此消失。笔者记得有一年,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受邀去镇海郑氏十七房为发展旅游献策,当地负责人感叹,可惜啊,当初这里填了不少河!如今,仅存不多的河湖,应好好珍惜保护,为子孙后代留更多水遗产,这应是共识。如何保护呢?笔者认为建立河长制的做法非常好。截断污染源,常态化治理,活化、生态化水体,恢复水生态链,群众的参与必不可少,其中就包括引导市民改变在河埠头洗东西的习惯,虽然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如今仍然存在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这是值得反思的。

  河埠头洗东西这种原生态乡景,在舞台上、电影里、照片中是绝美的场景。但时过境迁,在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和城区,即使在河里有干净的水供人洗衣洗菜,这样的做法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也就称不上美了。多年前,笔者在海曙区白云庄公园看到,河旁边贴着“禁止洗衣”的告示,但仍有人视而不见,在河里洗衣洗拖把。其实,无论在宁波城区还是乡下,在河里洗东西并非个例。笔者多次在鄞江镇一带特别是在其风景区晴江岸,见到有人在溪旁洗刷衣物;在市区的月湖、日湖,也常见附近居民在湖边洗拖把。这既是传统习惯使然,也有“替家里省点水”等原因。

  许多事是“此一时彼一时”,以往打猎时髦,如今不宜;踏青在野外可以,在公园不行;挖野菜摘野花,在山野可以,在森林保护区不行。同样道理,河里洗衣过去很美,今天就不一定美。至于是否引起桃色“是非”,造成“无妄之灾”,那又另当别论,因为毕竟是个例。对“大家不要在河里洗衣服”“离河远一点,让环境干净起来”的呼吁,笔者是认同的,对宁波城区居民而言应如此,考虑到宁波要建设全域化生态文明,城乡水系统是一体化的,对乡镇居民而言,更应是如此。

  在工业化、网络化高歌猛进,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甚的今天,水生态系统日显脆弱,故往日人们习以为常、可能会损害水生态的生活方式,也应变革乃至摒弃,河埠头洗东西就包括其中。笔者希望大家都来呵护宁波水文化,让“春江水暖鸭先知”“听取蛙声一片”等美景成为现实。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