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聚焦

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实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7/06/23 11:43稿源:人民网

  编者按: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成就及其宝贵经验,更好地服务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6月9日,中央党校科研部、《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央党校报刊社主办,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承办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成就”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会上,9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际战略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成就进行了深入解读。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在会议致词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概括地回顾和梳理。他指出,校领导对举办这次研讨会很重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十八大以来的近5年时间里,党中央积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领域,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治建设领域,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克服自身面临的“四种危险”,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在文化建设领域,围绕建设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文化自信;在社会建设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改善和保障民生,精准扶贫;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在军事国防建设领域,注重强军建设;在外交和国际领域,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成就引人注目,值得总结。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

  韩庆祥指出,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是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的优化并形成合力;中国理论的核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形成了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制度的魅力,在于它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强调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在于注重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世界大同。贯穿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中的哲学基础,亦或当今中国走向成功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党中央正确处理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治国理政。

  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金认为,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赵金指出,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宏伟奋斗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把国家、民族、个人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紧密相连,形成了凝聚人们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时代的最强音。二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我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牛一兵在发言中谈道,“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高度对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近5年来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有: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凝聚,国家形象和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经济建设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了发展语境,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指导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从而形成了一个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

  高培勇指出,形势判断是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战略判断,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演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准确揭示了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层面消除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近期任务则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及降成本、补短板,都是根据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所提出,在逻辑上完全一致。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着眼于中国当前,而且基于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长周期和世界局势复杂变化的国际视野,是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正是得益于建立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基础上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我们才能在全球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远超指出,在推进治国理政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鲜明地提出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宣传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要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坚定理论自信,巩固共同思想基础;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定价值自信,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多次发表关于文艺和文化问题的重要讲话,其文艺思想和文化思想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向越来越清晰。

  范玉刚谈道,坚定的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的人民性、文艺家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文艺家以创作为中心多出文艺精品,在他看来,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范玉刚认为,在国际风云际会中形成以文化为经纬的大历史观,增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历史定力和文化远见。在历史叙事中凝练“文以载道”的价值观,增强了治国理政的价值感召力。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以文明互鉴的大文化观,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当下,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需要当代文艺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需要文化中国的世界传播,需要文化艺术的自我表征,需要以文化自豪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文化强国指向,有力地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深层次上回应了中国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

  大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近5年来成就斐然,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二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高;三是科教立国成就斐然,正在形成新人口红利;四是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建成世界最宏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五是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逐步消除。

  李培林认为,社会建设的这五大成就,标志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朝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又跨越了一大步。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前面的现代化之路依然很长,还要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

  有责任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认为,今天的中国尽管面临很多问题、很多挑战,但如果把它放置于整个世界舞台上,用大历史观进行审视,应该说,中国算得上相对成功的国家治理典范,有责任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探索和提供“中国方案”。

  祝灵君强调,一个有理想的执政党,必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仅要善于执政,提高执政效率,更要善于领导国家,汇聚各方面资源,建立并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一个有作为的执政党,必须既重视“做大蛋糕”,也重视“分好蛋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带来的物质福利与精神愉悦;一个善作为的政党,要善于用科学选拔的办法把一些好干部培养出来,挑选出来,使用起来,管理起来,更好实现治国理政目标;一个治理能力强的政党,要善于治理好一个迅速变化的基层社会,以核心价值观为凝聚力,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组织、网络等力量有效参与、协同共治的作用;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还必须时刻观国际大势,谋国内大事,坚持各国间彼此互为权利与义务,运用大国能量努力构建与各国平等、开放、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在当代中国,这些方案要真正变成现实,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主任张爱茹认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彰显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张爱茹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上的新突破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等。这些新论断新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生态观、发展观,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由此带来了我们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张爱茹认为,实践推动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又指导着实践的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的具体指导下,党和国家不断完善、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体系,陆续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与此同时,在国际社会,我国政府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飞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分别针对不同层面的重大战略问题,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已经构成一个思想体系,可以系统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战略主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事务中提出的最醒目的一个概念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新定位,对中国外交工作具有统领性的重要战略指导意义。二是战略理念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是以合作为主旋律,实现国际关系的转型和发展,其目标模式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关系中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更宏观层次上的重大战略理念和国际观,是在承认主权国家差异的前提下,强调人类的整体性。三是战略目标是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表达中国发展战略的中长期目标,因此,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营造外部环境。而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过程。四是战略布局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重大创新。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坚持“多边外交为舞台”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多边外交来“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增添新内容。五是战略保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外交决策机制。总体国家安全观这种全新的国家安全思想,是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强调国家的“总体性”,强调将各领域安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辩证施策,综合治理。

  (记者海丽华整理)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