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
镇海创新社区教育模式 创建多元立体“学习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1月13日 08:35

  近年来,该区以创建学习型城区为主线,秉承“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平等性”的理念,全面整合政府、社会和市民三方面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志趣相聚型、区域特色型和资源辐射型”三大类型“学习圈”建设,在探索创新低成本全民终身教育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截至目前,该区以区级社区学院为龙头,以6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支点,以88所市民(村民)学校为基础的“1688”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全面建成。全区共创建特色品牌社区56个,各类长期“学习圈”达到300余个,社区覆盖率100%。仅2012年1-10月,城乡居民参与“学习圈”达19万人次,“学习圈”已成为该区社区教育体系中最具生命力的组织细胞。

  一.立足现有优势,科学构建“学习圈”立体网络。

  一是借力民间组织,打造志趣相聚型学习圈。该区充分借助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多、涉及面广的优势,通过建立社区、镇(街道)、区三级专家能人库与成熟“学习圈”登记表,采取“专家下派”、“以老带新”等方式提供主题明确的专业指导,累计帮扶288个临时性、小范围的民间组织“学习圈”,成长为长期性的志趣相聚型“学习圈”,吸纳学员近3万名,为该区建成“学习圈”立体网络奠定了基础。如,总浦桥社区老拳师—蒋开达创建的“太极文化学习圈”累计吸纳成员达2000余名。西门社区的女红巧手姚云娇创建的“绣品加工学习圈”,3年来,先后为300名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及就业帮扶。二是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型“学习圈”。通过在所有社区中实施“一社一品”教育品牌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全面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以打造特色学校、特色课堂等形式,共建立学习内容集中、参与人群固定的区域特色型学习圈56个,赋予“学习圈”立体网络鲜明区域特色。如澥浦社区居民过去多以出海捕鱼为生。该社区通过组建“渔文化学习圈”,在有效继承传统“渔文化”的同时,充分激发了学习圈成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该“学习圈”创作的“澥浦船鼓”于2009年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上展示风采,享誉全国。三是整合场馆资源,打造资源辐射型学习圈。该区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及民间展馆等文化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先后建立以各类场馆为基地,以讲解员、研究员等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以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旅游为主要形式,辐射本区学生、干部职工等固定人群,兼顾外地游客的资源辐射型学习圈18个,全面提升该区“学习圈”立体网络文化品位。其中,以宁波帮博物馆、郑氏十七房景区、海防历史纪念馆和防空博览园为基地分别成立的“商帮文化学习圈”、“浙东民俗文化学习圈”、“国防知识学习圈”,组织的“主题藏品系列展”、“亲子民俗游”、“穿越火线大赛”等互动式学习活动,得到区内外居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二.打造精品课件,优化设计“学习圈”课程体系。

  一是着眼大众精神需求,打造精品区域文化课件。充分发挥全区18个资源辐射型学习圈的专业基地优势,围绕各自文化领域,开发出15门具有较强系统性、科普性和互动性的特色文化课件。其中,《商帮文化》、《十万市民学礼仪》等课件曾荣获2011年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二是着眼居民生活需求,打造健康居家常识课件。在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全面指导下,各民间“学习圈”围绕各自主题,打造自有课件。共推出《家庭中的环保教育》、《理好家庭中每一分钱》、《药品安全知识学习》、《孝道生活读本》等课件100余件,在提升各民间“学习圈”活动的系统性的同时,提升了市民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三是着眼社会管理需求,打造“关怀新镇海人”课件。以“关爱新镇海人,共建新和谐”社区教育工程为平台,集中开发了一批公益文化、人文关怀、就业帮扶类“学习圈”课件。其中,以增强新市民社会认同感为目标,开发了《走进新镇海》系列课件;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宗旨,开发了《流动花朵假日活动课程》;推动技能培训类“学习圈”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同编制了电工、保安、餐饮业等培训手册类课件40余件,3年中,培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

  三.创新服务平台,整体提升“学习圈”运行效率。

  一是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2010年,该区社区学院运用网络通信技术,成功开发出“镇海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开设市民学习、业务培训、学历教育、考试中心、学习论坛等栏目,通过分层建设、分布实施,可满足百万级用户注册管理、5万人在线自由学习、1万人在线课程学习、500人视频学习,并免费开放800余门热门实用课程供市民学习。二是集中共享优质课件。由社区学院负责定期收集、筛选全区各学习圈制作的课件,择优在“学习中心”公开,供市民及各学习圈学习、交流与讨论,实现了对各“学习圈”分散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降低“学习圈”之间信息流通成本,组织、交流与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三是推出“点菜式”教育服务。社区学院每月更新并公布教育资源课程“菜谱”,居民或“学习圈”可根据各自需求免费“点菜”。社区学院将在指定时间,安排资质教师或使用网络资源为申请者提供授课服务。据统计,目前,“学习中心”注册会员已达8万多人。访问学习人数达54551人次,平均每天访问人次超过300人。社区学院以“上菜”方式举办的教育讲座达到每年150场次。

  四.健全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学习圈”规范运作。

  一是科学规划,强化指导。该区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圈”建设、推进社区教育深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特色品牌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等政策,从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各个层面对“学习圈”规范运作提供制度性保障;成立由分管区长为主任、2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级社区教育委员会,镇(街道)、社区配套成立社区教育指导组,以三级联动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指导、定点帮扶、解困增效”等指导工作。二是广开渠道,保障经费。通过财政划拨、部门统筹、社会捐助、个人出资四条渠道有效充实经费,并出台《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规范经费使用。三年来,区社区教育人均经费增长率达30%,未发生挪用、滥用经费等不规范行为;开设专项扶持资金,对年度“优秀学习圈”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共有22个志趣相聚型学习圈和24个区域特色型学习圈分别获得每例2000元和5000元的奖励,下一步还将对资源辐射型“学习圈”按照参与活动人次进行补助。三是充实队伍,提升水平。遵循“多方引进、专兼结合、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一支以社区教育干部、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专家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学习圈”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定期开展考察调研、交流研讨、工作论坛等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专兼职社区教育干部(教师)达到112人,兼职专家160人,教育讲师团322人,吸收志愿者1.5万人。

  

 

  稿源: 宁波教科网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