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0:58
暑假来临,孩子们在家通过网络社交丰富生活,可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孩子们对动漫游戏周边、盲盒玩偶等的喜爱,设下重重陷阱。
近期,鄞州公安接到多起涉及周边产品交易的诈骗案件,孩子们的轻信与警惕不足让骗子屡屡得手,且看以下案例。
家住姜山镇的大学生小张,在官方小程序幸运抽中labubu系列的“爱”公仔,想交换其他款式的她在网络平台发布交换信息后,很快就有人主动联系表示愿意交换,两人加微信沟通,对方主动发来自己的下单截图并坚持微信转赠,看似“诚意满满”。虽对截图中下单时间存疑,小张仍发送了转赠链接,谁知链接发出后对方再无音讯,交换承诺化为泡影,小张这才惊觉被骗立马报警。
6月29日晚,家住潘火街道的15岁初中生小丽,在社交平台发布售卖周边卡的信息后,一名买家主动联系,为完成交易,毫无防备的小丽按对方要求,开启共享屏幕展示微信收款码。随后,“买家”以“未成年人无法转账”为由,让小丽在指定店铺购买商品并承诺返款。
第一次得手后“买家”仍不罢休,又以“身份未解除限制”为由,继续诱导小丽使用家长手机修改支付密码、绑定银行卡、泄露验证码。完成一系列操作后,“买家”还要求小丽删除购买记录和聊天信息,直到家长回家查看手机账单,才发现14笔交易共1.2万余元已被骗走。
同一天下午,家住福明街道的高中毕业生小李,在上网时被一个“免费领限量动漫周边”的弹窗视频吸引后加入群聊。不久,群内管理员发送一条群公告:“本群涉及违法犯罪,不处理将留案底” 让小李大惊失色。接着,小李被催促加入“排查群”,群里一位身着警服,背景为公安办公场景的“警察”打来视频通话,称可以私下帮他解决问题。
彻底放下戒心的小李在对方诱导下,拿妈妈手机完成转账操作,还被要求删除所有聊天记录,此时恰好进入小李房间的妈妈察觉不对后立即挂断了视频通话,同时检查手机账单,发现已有9000余元转出后,立即报警。
警方提醒:孩子们在暑期进行周边产品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1.交易尽量选择正规平台,避免私下加微信、QQ 等进行沟通和交易,正规平台有更完善的安全保障和售后机制。
2.不要轻易相信“免费领”“低价促销”等诱惑性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异常优惠的活动要保持怀疑态度。
3.保护好个人信息和家长的支付信息,如微信收款码、支付密码、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绝对不能泄露给陌生人,这些信息是骗子实施诈骗的关键。
4.遇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不要擅自按照陌生人的要求进行操作,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定期检查手机账单和支付记录。
5.如果发现被骗,要保留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
[责任编辑: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