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推转型升级先锋行第八站—“跟着垃圾去旅行”

2013年11月25日 16:34   【打印

   11月21日由共青团宁波市委、中国宁波网共同主办、宁波市城管局团委、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承办的2013宁波市“青春助推转型升级先锋行——“跟着垃圾区旅行”主题实践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共有46名市民跟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直观地感受了不同垃圾的“生命之旅”。

  白云街道其他7个小区将普及垃圾分类

  “宁波的垃圾分为四种,为什么你们这里的垃圾房只设置两类垃圾的投放点呢?”112月21日下午,在海曙白云街道的牡丹小区,市民张阿姨向社区陈赛花书记提出了疑问。

  牡丹小区是今年7月19日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在11月22日他们将要在社区所属的其他7个小区全面普及,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垃圾分类,养成习惯。

  “我们是老小区,老年人比较多,家里的可回收物大家基本都在变卖,有害垃圾我们是一个月两次定时进行回收,剩下的就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所以我们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只在垃圾房设置这两类的投放点。”陈书记回答说。

  据了解,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市城管部门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由三个街道的6个小区正慢慢地进行推开,每户家庭分得一个双拼垃圾桶用于厨房,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开,并每天免费使用一个专门的厨余垃圾袋,并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进行上门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努力让市民从意识形态上接收垃圾分类并形成生活习惯。

  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并处置

  厨房里的垃圾多是食物残渣、果皮等,有机物含量很高,比较适生化处理用来生产沼气,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办法。前不久,开诚生态“厨余中试处置线”开始试验了。每天早上11点左右,3个试点街道的厨余垃圾,会被送到这里。最先等着他们的,就是张着“大嘴”的接料装置。这个装置有个“大肚子”,因为垃圾都是由塑料袋打包好的,要先破袋,然后送上传输带。

  “宁波的垃圾分类开始没多久,难免会有分错。送过来的垃圾中也有各种杂物,甚至还有含铁的物质。”公司工程技术部高工冯立泉说,进入传输带的垃圾,最先通过的是除铁装置,分拣出其中的含铁杂质。然后经粉碎再输送,就到了轻物质分离器。在这儿,塑料等杂物又可以被分离出去。

  到这里,垃圾中的非有机质就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了,余下的进入酸化罐进行水解、酸化。2天后,有用的部分有要被送进沼气罐,密闭、加热后就能生成沼气了。沼气可以用来发电、供热。

  现在,这条处置线还处于试验阶段。每天接收的也仅是来自试点街道的3吨垃圾。按照宁波市的整体部署,到2017年,要在全市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到时,厨余垃圾就能大展身手了。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居民生活垃圾的50-60%,是俗称的“湿垃圾”,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在没有分类的情况下,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一样被运到填埋场进行填埋或者运送到焚烧厂进行焚烧。“如果能将厨余垃圾源头上分好类,其实已经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可以产沼气,不仅可以减少填埋的土地也可以提高焚烧时的热值,节约很多资源。”

  市中心城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在4100吨

  从我市城管环卫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现在我市中心城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在4100吨左右,已经超出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计能力,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在海曙区双杨垃圾中转站,不少市民捂住了鼻子,虽然现场有喷淋除臭和风动机械除臭,但依旧有垃圾的酸臭味飘散在空气中。“我们每天的工作量在300吨左右,垃圾肯定是有气味产生的,又因为垃圾在转运的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有机成份发酵增加气味。”垃圾中转站一名姓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最主要的是因为垃圾里面混有太多的厨余垃圾,这些湿垃圾不仅容易发酵,还使得垃圾重量增加,所以我们都是要经过压缩之后再进行运输的,每天压缩出来的污水有30吨左右。”

  在鄞州野猫岙填埋场,偌大的填埋场地使得现场的市民都睁大了眼睛。“我们的设计年限是21年,库容647万立方米,每天大概要处理1000吨的垃圾量,实际的处置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处置量,估计最多能用18年。”填埋场市场运营部负责人高波说道。

  “填埋的垃圾里有很多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像塑料瓶、易拉罐、金属等可回收物以及很多的厨余垃圾。”高波表示,厨余垃圾含水量较高,填埋是会产生很多污水,焚烧时热值太低需要增加燃料,“如果能够将厨余垃圾很好地进行分类,我们这边每天可以减少大量的填埋垃圾,库区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长很多。”

  看着填满区的垃圾,不少参与活动的市民感慨道,以后不能随便再扔垃圾了。(宁波民生e点通 舒芦丹 仇龙杰)

  

稿源:   编辑: 杨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