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萍,女,1979年6月出生,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教务主任,2014年9月,成为新疆库车双语教师培训中心的一名援疆教师,为期两年。
“山区教师”张亚萍,从初执教鞭到援疆支教,十几年如一日,低调谦虚、无私奉献。在四明山镇中任教期间,她指导的学生作文多篇被报刊杂志刊登,并在全市获奖,中考普高上线率打破学校记录。在梁弄镇中,她认真学习新的理念,两年内带领师生271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14年9月,张亚萍主动援疆,在阿克苏库车,她因材施教,带领40多名学员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她积极参与送教帮扶,募集4000余册图书,助库车三中与梨州中学结成友好帮扶学校。浙江教育报、浙江新闻、余姚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其事迹,张亚萍被评为2015年“余姚好人”。
“也许能行”非科班教师钻研出专业水平
张亚萍并非师范科班出生,在当时的四明山镇中缺少语文老师,面对校长为难而热切的目光,她说:“我试试,也许能行!”多少回她研读教材、批改作业到深夜,多少回她为了一个教学疑难,问遍所有的同事。终于,她的诗作《蛮蛮》获得2004年余姚市“艺峰杯”诗歌大赛三等奖;学生卢安娜参加2003年余姚市语文阅读竞赛获全市一等奖,破了学校十几年的记录;不少学生习作被刊登在《未来作家》等报刊杂志上;学生中考普高上线率打破学校记录。
两年后,张亚萍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面对校长信任的目光,她说:“我试试,也许能行!”当时新课程改革伊始,她带领同事们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开展语文组内教学活动,组织新课改理念培训,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校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2007年,她调动到梁弄镇中,校长问她能不能做好班主任,她说:“我试试,也许能行!”
虽然家在余姚城区,但每个星期天下午,张亚萍都要回到学校看看学生。虽然已有七年教龄,但在梁弄镇中,张亚萍把自己等同于新教师,谦虚谨慎地学习新的理念。2009年中考超过余姚市平均水平;2010年中考,班级中有9位学生被余姚中学录取……张亚萍的成绩有目共睹。
2009年,校长征询张亚萍是否愿意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她说:“我试试,也许能行!”从此,她办公室的灯,往往是教学楼中最后熄灭的一盏,课程安排、教研活动、测验组织……天道酬勤,张亚萍对教学管理的一项项业务逐渐纯熟,2010年,她被提拔为教务主任,成为梁弄镇中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她主持教务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她的带领下,两年来师生共有271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我来帮你”忙碌中不减爱的温度
从教10多年,无论是学习成绩、行为表现优秀的孩子,还是所谓的德困生、心困生、学困生,都能得到张亚萍一样的爱。
学生卢石说过:“老师,其实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想做一个好学生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在张亚萍的心上。为此,她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送给贫困学生,给行为乖僻的学生送生日礼物,给后进生讲述励志故事……不管多忙,她始终坚持着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用平等的爱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用真诚的爱唤醒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以德服人,以诚待人”是张亚萍的处事原则,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她都热心主动帮助他人,从不藏私,和她共事过的人都夸她是一个好人。
“大家来找我倾诉或者求助,是对我的信任,我能帮到别人,说明我还挺有用的!”话虽然这样说,做起来实在不易。尤其是担任了学校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又主管学生社团建设后,张亚萍的工作量比一般老师多得多,而向她寻找援手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于是,加班加点成了常事。不管多忙,当她看到朋友、同事、学生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微笑着说:我能帮你吗?
在张亚萍的带领下,同事们把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了点滴成果。2011年,宁波市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策略研究》获得宁波市三等奖;2013年,《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诗词教学研究》被立项为宁波市规划课题,2014年,《小班化背景下“学友互助”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又被立项为宁波市规划课题。目前梁弄镇中已有宁波市级课题3个,余姚市级课题4个。
西出阳关援疆圆梦
早在2008年,张亚萍就有了援疆的想法,可惜一直没有机会。2014年5月,得知余姚地区有名额可以申请援疆时,她立刻报了名。6月,得到余姚市教育局正式批准后,张亚萍随团前往新疆,被安排在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任教。
到岗后,张亚萍努力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让自己从驾轻就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走出来,尝试探索一条最适合所教班级学员的双语培训之路。
慢慢地,她琢磨出了一些方法。上课时,她特意放慢语速,让每一个字都饱满地从唇齿间吐出来,使学员们清晰可闻;每教一个知识点,她都会细细解释字面意思,告诉学员口语学习的意义和技巧;在课堂上,她时而穿插小游戏,时而组织情境表演,加深学员对汉字的理解。她还关注每位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她的努力下,所教班级学员的汉语水平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40多名学员拿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证书。
除了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外,张亚萍还积极奔走、送教帮扶。库车十三小、库车三中、库车实验中学、库车一中、库车墩阔坦镇中心小学、墩阔坦镇中学……都留下了她和援友们的足迹。在送教的过程中,她为当地教师开讲座,、导教研活动,忙到凌晨两三点几乎成了她援疆岁月的常态。
此外,她开展捐书捐物等公益活动,为新疆的孩子募集了4000余册图书,帮库车三中与梨州中学结成友好帮扶学校。
“用爱和责任,铸起一座师道丰碑”,这是张亚萍的人生信念,她也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篇人生的大文章。守三尺讲台,以敬业为乐,以教书为荣,做着平凡人的平凡事,她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