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我们在行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12月02日 09:32

  连日来,本网“关注杭职现象”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生活化”育人模式。杭职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做人、明事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模式,受到众多读者、网友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杭职的“德育生活化”只是众多德育模式中的一种。

  镇海中学:慈善工作站育出爱心果

  宁波日报记者陈敏通讯员曾昊溟

  “哥哥,姐姐!”上周五中午,镇海中学“爱的”慈善工作站的同学们一踏进骆驼“景和学校”,就被几十名孩子给包围了。孩子们知道,哥哥姐姐又给他们送好吃好玩的来了。

  站长郑芳同学告诉记者,工作站在“景和学校”建立了一个“爱心超市”,每个月同学们会给超市送一些文具、玩具和吃的。而“爱心超市”只是“爱的”慈善工作站的慈善服务点。

  为培养学生们的爱心,2007年,镇海中学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社团———“爱的”慈善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后,最先站出来的是该校学生和校友。一名高一学生将自己初中三年获得的1.8万元奖学金悉数捐给四川灾区;镇海中学2007届校友沈才立,把获得的1500元“浙江省第十三届青少年英才奖”奖金捐给工作站;一名在校女生匿名给工作站发来一封信,内有200元,信封上写着“只想做一件快乐的事”。

  学校对慈善工作站倍加呵护,为学生们提供了用车、办公场所和必要经费,工作站则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慈善活动,去帮助需要关爱的人,爱心就像滚雪球,越来越大。2009年4月,慈善工作站学生一起来到务实民工子弟学校,捐款1万元,为50名特困学生提供一学期的“爱心午餐”;玉树地震发生后,镇海中学爱心募捐额达8.11万元……

  慈善不只是捐款捐物,7年来,慈善工作站的学生义工陪孤寡老人过节,编辑爱心刊物宣传慈善……“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据了解,截至目前,工作站募得善款30余万元,帮助各类人群两千多人次。2011年7月,工作站被授予第二届“宁波慈善奖”,是25个机构奖中惟一一个学生慈善团体。

  七年,“爱的”慈善工作站已发展成为镇海中学众多学生社团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一届学生毕业了,新一届学生又加入进来,爱心就这样在一代代学生手中流传下去。站长郑芳说,每年工作站招聘志愿者,报名人数总是大大超过计划数。

  惠贞书院:家长志工团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宁波日报记者王晓峰

  正在借阅图书的孩子,忙着打扫卫生的老师,惠贞书院(小学部)的图书馆看上去和其他学校没有什么区别。但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里的“老师”全是孩子家长。

  昨天下午1时,记者来到了这里,碰到“值班”的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每隔两周,她就会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来学校为孩子们服务一个半小时。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现在的孩子特别讲礼貌,找不到图书了,都会说‘老师,我书找不到了,能不能帮帮我,谢谢!’”张女士说,她在女儿刚入校时就申请加入了家长志工团(即家长来校做义工服务),三年来在图书馆里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据悉,2012年6月1日,惠贞书院在开展家长导护队、家长讲师团和爱心妈妈故事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生态圈,成立了家长志工团。这个团体由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志愿组成,分成交通导护、资讯服务、学习辅导、图书管理、校服服务、讲学讲座、膳食监管、综合实践8个服务小组,目前成员有两三百人。

  “高手就在家长中,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希望通过他们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积极向上的影响,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惠贞书院副校长田静说,家长志工团是学校德育工作上的一大创举。以“讲学讲座”小组为例,有的家长是建筑师,学校就邀请他给孩子讲解房屋建造知识,教他们怎么防震;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宁波帮的故事;有的家长教孩子用零用钱理财……

  田静说,家长志工团的成效显而易见。“我们最早的那批成员中有一位崔先生,以前在孩子心目中挺没存在感的。后来活动搞多了,孩子突然发现爸爸真厉害,自豪感一下子就上去了,事事都要学爸爸。”

  德育工作,除了需要正面榜样外,良好的氛围也是必须的。田静说,每年12月份,学校会举行欢乐生活周活动,校长会对优秀家长志工及其孩子进行表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感谢状先交给孩子,再由孩子交到爸爸妈妈手里,我们还会把这一幕拍下来作为留念。这种精神鼓励对于孩子的德育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正学中学:“四好三气”复兴正学精神

  宁波日报通讯员水玲玲

  初冬时节,步入正学中学,走廊中、教室里,一幅幅拙笔稚彩的标语随处可见,“正学”两字尤为显眼,溢满校园。“励志清正,明德笃学,这是宁海历史文化名人‘正学先生’方孝孺‘正学精神’的内涵……”昨天下午,高一(13)班的“四好三气”主题活动课上,班主任正在讲授“正学精神”的典故。

  2009年9月,宁海5所较为薄弱的农村高中合并为正学中学,来报到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在全县2000名以下的“差生”。这些学生,差的不只是成绩,还有行为习惯。经多次研究,当时的校长胡寿南提出了“先正身,后求学”的教育理念,并在2010年开始实施“四好三气”德育措施,教导学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讲义气、树正气、有骨气。

  “四好三气”开始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四好三气”的每一块德育工作有相应的载体和形式,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从“粗线条”走向“细线条”,使外在的规范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首先是成人,然后是读书,人做好,书才会读好。”高一(1)班的孔展望在获得“正学之美·最勤劳的人”后,对“正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和善的人、最宽容的人、最坚韧的人……正学校园里,人人争当“最美正学人”。这些身边的榜样成了“镜子”,也让“四好三气”成为校园新风。该校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郑俊杰说,学校大部分班级自主成立“爱心社”,还在各乡镇敬老院插上了“正学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的旗帜。目前,学校志愿者服务队有成员800多名,占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变化不只在一个方面。该校高考上线率从2009年的75.96%提高到2014年的98.6%,本科上线率也从11.81%迅速提升到72.3%,重点上线人数从零突破提升到12人……经过4年多的持续推进,“四好三气”已成为正学中学的特色德育品牌,并产生了德育促智育的良好效果。

  宁职院:反哺帮困,让学生学会感恩

  宁波日报记者陈敏通讯员刘沪波

  “三年前,是学校的思源基金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我想反哺思源基金,让我的学弟学妹也受益。”昨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怀玉娟怀揣着1000元钱回到母校,第三次给学校的“思源基金”捐款。

  宁职院在校生中有15%为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有限。“有没有一种基金,让学生既能接受慈善助学又能培养诚信意识?”2007年5月,宁职院设立了全国高校首个自助型爱心助学基金,资金主要来自师生捐赠,取名“思源”,意为“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鼓励学生今后有能力时反哺学弟学妹。当年全校7000多名师生和学校的部分合作企业捐款70万元构成首笔基金。

  2008年年底,基金收到第一笔反哺捐款。从此,捐款一笔又一笔,源源不断。捐款的有获得人生第一笔奖学金的青年学生,也有刚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收入的年轻老师。“让慈善成为习惯”的理念逐渐深入宁职院师生心中,捐款成为宁职院师生的日常习惯。学生逐步形成“获奖捐”的善举,无论获得何种奖励,都会不约而同地拿出全部或一部分奖金捐给思源基金。

  据统计,思源基金从设立到现在,2万多人和单位参与捐赠,累计达1060万元,受助的贫困生多达1187人。

  思源基金“基金资助—学生反哺”的资助模式改变了传统无偿的、单向性给予的资助方式,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感恩诚信的树立、和谐阳光氛围的营造。迄今为止,基金已经陆续收到368名受助学生向思源基金回捐165.33万元,实现了爱心传递。思源基金第一批受助者之一杨贵花工作一年后,就将11700元积蓄反哺给了“思源基金”,还经常返回母校参与慈善育人活动,用亲身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

  就在前不久,“思源基金”项目在2014年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万里学院: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宁波日报记者董小芳通讯员周洁

  上周五,甬城寒风习习。江东区阳光驿站里,却暖意融融。当天,浙江万里学院“雷锋营”的19名志愿者来到这里,教孩子们唱歌、弹吉他、折千纸鹤……点滴行动,温暖着残障儿童的心。

  这样的爱心活动,“雷锋营”每周在上演。记者在“雷锋营”工作简表上看到,仅这一周,就安排了交通日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空巢老人探望、幼儿园爱心活动等多个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多元价值观冲击的现实社会中传承道义、爱心与公平,2002年12月,浙江万里学院“雷锋公司”蹒跚起步,后更名为“万里雷锋营”。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学校的志愿者组织能够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日常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平均每周有三四项社会服务活动开展。

  “雷锋营”指导老师唐智锋说,除了长期、定期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贫困人员等弱势群体外,“雷锋营”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

  2003年,“雷锋营”成立了浙江省首支中国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志愿者队伍。随后,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申遗志愿者服务活动。2005年4月,“雷锋营”结合宁波市开展认管城市绿化活动,共认管海曙区月湖公园、江厦公园、江东区演武公园3块绿地,先后获得2007年度、2010年度宁波市城市护绿贡献奖……

  从起步时的1000余人,到现如今平均每年3000余人报名加入。十余年间,累计有近4万人参与“雷锋营”的志愿服务活动。它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平均每年开展各项活动有十余项,近200次。

  正如志愿者所言:“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学雷锋,不是要复制雷锋一模一样的人生,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存在与延续,传承新时代的道义、爱心与公平。”

  10余年来,浙江万里学院学雷锋志愿者组织历获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宁波市志愿服务事业突出贡献奖、宁波市优秀大学生集体等10余项荣誉。

  外事学校:让“德育”教育渗入日常

  宁波日报记者黄合通讯员王正

  “让我感触最真切的,是孩子变得有礼貌,懂得感恩了。”日前,在宁波外事学校举行的“家长开放日”上,小轲母亲言语中满是感激。过去的小柯有些叛逆,不过一系列“德育”课程让他找回了人生坐标,去年还在学校的“千分制”评估中脱颖而出,成了校千元奖学金的获得者。

  “我始终认为,教育应该回归‘育人’的本质,要做到点滴改变,静待花开。”校长俞毅“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正是该校一直以来坚持的“德育”理念。

  据该校政教处主任石峰介绍,早在十多年前,一场旨在养成学生“德行”的综合评估就已经在外事学校悄然开展。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加分;在文明岗工作认真,加分;迟到早退讲空话,扣分……一份详细的“千分制”加减分清单,将学生整体素质考核中切出了300分的分值,专门对学生品德操行进行“跟踪建档”。

  2004年起,德育“千分制”班级前三的学生,和技能竞赛获奖、学业成绩前三、校三好生等优秀学生一样,拥有了评选校级“千元奖学金”的资格。仅一个学年,就有95个德育千分制突出的优秀学生,获得了校“千元奖学金”的嘉奖。同时,学生的“千分制”得分与就业推荐直接挂钩,每十名划分一个等级,毕业推荐时,按等级顺序推荐。

  德育,不是空对空的说教,而是化为点滴的润物无声。去年起,围绕“心向善,志高远”的校训,一场面向各个专业门类学生的“外事星空”评选活动启动,学生们自发推选身边的“小明星”。作为一场常规性的日常“德育”项目,评选活动确立的十大类别中,“孝悌之星”、“诚信之星”、“公益之星”、“文明之星”等品德操行方面的占据半壁江山,也彰显了校方以德为先的价值导向。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德育系列活动持续展开,外事学校的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李宇锋